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最需要被滿足的心理需求之一:歸屬感

2022年10月07日20:23:07 育兒 1607

什麼是歸屬感?

歸屬感是個體被他人或團體認可與接納時的一種感受,是⼼理上的安全感。

其實,我們每個人希望自己歸屬於某一個或多個群體,並獲得來自這個群體的接納和幫助,從而獲得安全感。

對於孩子來講,歸屬感是孩⼦社會性發展中的重要情感,因為歸屬感,能給孩子帶來舒適感、責任感和安全感,並願意承擔作為集體⼀員的各項責任和義務,樂於參與集體活動。

而且,美國密歇根大學的一項研究顯示,缺乏歸屬感可能會增加患抑鬱症的風險

那麼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主要從這兩個來源獲得歸屬感:學校和家庭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最需要被滿足的心理需求之一:歸屬感 - 天天要聞

學校歸屬感

如果孩子在學校有歸屬感,他就能感覺到自己是班級或學校的重要一員,他被同學和老師接納,被他人認可,以及能與他人成為一個整體。

所以,幫助孩子在學校更好地融入集體,是增加他學校歸屬感的重要手段。

父母可以從這幾個方面著手:

1、儘可能讓孩子在穿著打扮、文具用品或者其它方面上趨於全班平均水平,不寒酸,也不奢華

因為,人性都是傾向於接納和自己相似的人

差距太大的話,會讓人產生距離感,也影響同學們的接納度。

大家都差不多是最好的,誰也別嫌棄誰,也別羨慕誰。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最需要被滿足的心理需求之一:歸屬感 - 天天要聞

2、不要當著孩子的面給老師負面評價

當著孩子的面評價老師的各種不好,並不會幫助孩子更好地改善關係,適應環境。

反而會讓孩子對老師產生偏見,不喜歡老師,甚至不認真聽課,不完成作業,跟老師對著干,對孩子的成長來說是百害而無一利。

我們改變不了環境,但可以改變自己。

所以,做父母的,要對老師保持基本的接納度,是幫助孩子獲得學校歸屬感的基礎。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最需要被滿足的心理需求之一:歸屬感 - 天天要聞

3、多關心孩子學校發生的事情

做父母的,不要只關心孩子的學習成績,也要多關心孩子學校里發生的事情。

因為,你的關心和興趣會引導孩子對學校、對班級關注更多、投入更多,那相對來說,融入班集體就會更容易一些。

試想一下,一個對學校、班級的事情,漠不關心的孩子,他能融入這個集體嗎?

所以,當孩子跟你聊學校的趣事時,你要產生興趣,對裡面的人物、事件用心聽,並能記住。

或者,經常問問孩子,最近,班級、學校里有沒有發生什麼好玩的或者特別的事情。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最需要被滿足的心理需求之一:歸屬感 - 天天要聞

家庭歸屬感

那麼,父母除了幫助孩子增強學校歸屬感,父母更要增強孩子在家庭中的歸屬感

因為,這種歸屬感,是讓孩子不斷地確信自己在家裡的重要性,同時也增強了孩子的安全感。

1、有事盡量別瞞著孩子

家裡的一般事務,父母盡量別瞞著孩子,除非這件事超出孩子的承受能力。

不論是父母近期工作不順,還是和親戚朋友產生了一些矛盾,都要大大方方地告訴孩子,這樣孩子就不會覺得自己是個「外人」。

父母不要總覺得孩子小,什麼都不懂。

你要知道,在你眼裡他有多重要,他在自己眼裡就有多重要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最需要被滿足的心理需求之一:歸屬感 - 天天要聞

2、多請教,少指責

在生活中遇到的很多事,我們都可以有意請教孩子的意見。

比如,逢年過節給長輩或朋友買禮物時,可以問問孩子的意見,讓他參與進來。

有些家長可能會覺得,孩子懂什麼,他的意見根本行不通。

即使行不通,也要給孩子發表意見的權利,並且,要尊重他的每一句話。

因為,孩子長大後的決策能力、選擇能力,都是從小在生活的點滴中鍛鍊出來的。

一個孩子從小沒有經歷過某種能力的訓練,長大後是不可能一下子就能擁有這種能力的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最需要被滿足的心理需求之一:歸屬感 - 天天要聞

3、永遠站在孩子這邊

不管孩子和外界發生了多大的衝突還是遇到了多大的挑戰,做父母的一定要站在孩子這邊,在情感上和孩子保持高度一致。

無論發生什麼事,要先問清楚事情的來龍去脈,理性分析,不諷刺、不挖苦、不嘲笑,設身處地為孩子著想,並時刻願意為孩子「托底」。

很多家長不分青紅皂白,上來就對孩子一頓訓斥,失去了孩子的信任,也讓孩子失去了對家庭的歸屬感。

因為,孩子發現,一遇到事情,父母就「胳膊肘往外拐」,連對自己最基本的信任都沒有。

這會讓孩子離你越來越遠。

當然,站在孩子這邊,並不是指一味地包庇、不分是非對錯,而是在發生問題時,能夠認同孩子的感受,理解孩子的困境,並最大限度地保護孩子的安全和利益。

孩子有錯,可以回家慢慢教育,但絕不能允許別人對自己的孩子進行身體傷害或人格侵犯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最需要被滿足的心理需求之一:歸屬感 - 天天要聞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8歲女孩跳繩後肚子劇痛,還嘔吐了2次,卵巢竟扭成麻花! - 天天要聞

8歲女孩跳繩後肚子劇痛,還嘔吐了2次,卵巢竟扭成麻花!

8 歲的小麗(化名)非常喜歡跳繩,每天都堅持打卡。最近,她跳完繩後,肚子突然劇痛,還嘔吐了2次!孩子媽媽以為只是累著了,可第二天疼痛不減反增......送醫一查發現,小麗的肚子里竟「藏」了個 15 cm的大包塊!醫生結合 CT 影像,發現她的情況是卵巢囊腫蒂扭轉,而且囊腫可能是卵巢畸胎瘤。術中,醫生髮現囊腫來源於右側...
人這一生!(讀到好心酸) - 天天要聞

人這一生!(讀到好心酸)

有人說,人總要咽下一些委屈,然後一字不提的擦乾眼淚,繼續往前走。成長的代價就是失去原來的樣子。沒有人能像白紙一樣沒有故事,其實早晚有一天你會明白,人除了生死,其他的都是擦傷罷了!
在微信上永遠不要做這六件事! - 天天要聞

在微信上永遠不要做這六件事!

微信已悄然成為生活的「第二世界」,它既是信息的高速公路,也是人心的放大鏡。指尖輕點間,我們與世界相連,卻也常因言行失當而陷入風波。以下六條「微信生存法則」,需時刻銘記於心,方能在這片虛擬天地中守住分寸、護得周全。
家醜不可外揚,有3種「家醜」,寧可爛在肚子里,也別跟外人說 - 天天要聞

家醜不可外揚,有3種「家醜」,寧可爛在肚子里,也別跟外人說

老話說:「家醜不可外揚。」這世間的情分,最是複雜難辨——血濃於水的家人,縱使相隔千里,仍能心心相印;萍水相逢的外人,即便朝夕相對,也難託付真心。若將家事攤開在旁人面前,任人指點品評,便如將傷口裸露於風雪,非但難獲慰藉,反易遭人利用。故而,真正的智者,深諳「捂家
家長假期忙 格格幫看娃 - 天天要聞

家長假期忙 格格幫看娃

趙旭芳照看兩個孩子  本報訊(記者 李濤 文/攝)夫妻二人從事服務行業,假期都挺忙,無暇照顧孩子。網格員主動幫忙,5月2日至5日,每天將孩子接到家裡,與自己的孩子一起看護,解決了居民的後顧之憂。  家住濱河左岸小區的王女士在飯店工作,丈夫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