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6歲前若能做好這一點,教育就成功了一半

2022年09月27日02:50:04 育兒 1212

孩子6歲前若能做好這一點,教育就成功了一半 - 天天要聞

文丨呂靜賢

前言:

著名教育家烏申斯基說過:如果你養成好的習慣,一輩子都享不盡它給你帶來的利息,如果你養成了壞的習慣,一輩子都在償還無盡的債務。

對孩子的培養、教育,實質上就是對孩子生活習慣的培養。而幼兒時期,是孩子各種行為、習慣塑造的最佳時期。錯過了,再矯正不僅需要花費巨大的時間、精力,而且也不一定能如願以償。

一個人的生活習慣,很大程度決定了他將來的樣子

01

單位加班,一位同事帶她女兒過來一起加班。同事的女兒胖乎乎的,小小年紀便帶上一副眼鏡,扎著一個小辮子。

在我們加班的時候,同事給女兒拿出一大堆零食。於是女兒邊吃著零食邊看著手機。

不知怎的,我感覺這個孩子將來很大可能性已經廢了,將來至多也是一個平庸之人。

也許有人會說:大部分孩子都是平庸之人,包括我們自己本身大部分也都是平庸之人。

沒錯,我們大部分人都是普通人。包括我們的孩子,也很大概率是個普通的凡人。

但是即使是個普通人,也分努力的人和不努力的人,努力過好生活的人和不努力過好生活的人。

這,其實就是有志的人和沒志的人的區別。

為什麼我會感覺同事的女兒已經廢了,那是因為在她女兒身上,我看不到任何有志的跡象。

因為一個有志的孩子身上最明顯的特徵,那就是:自律。

02

我發現,生活中大部分父母,除了在學習上對孩子有要求外,就幾乎沒有任何要求了。剩下的就是一味地滿足孩子各方面的要求。

不知你是不是也是這樣的父母?

但,其實這樣是深深地害了孩子。

畢竟,孩子將來長大出來社會,註定要走出父母的庇護,獨自擔當自己的一切:工作、生活、家庭、子女教育等等。

而這時,成長過程中的缺失也就暴露出來了:

生活不會自理;

沒有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不會與人溝通;

……

這些都影響到孩子將來的生活和各方面的質量,從而也就構成了一個人的所謂命運。

03

為什麼我會不看好同事的女兒呢?其實,就是在成長過程中,孩子沒有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正所謂窺一斑而見全豹:

同事女兒胖乎乎的,戴副眼鏡:這說明她平時很少運動,缺乏鍛煉;

在等媽媽的時候,邊吃零食邊看手機:這說明孩子平時沒有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吃零食、看手機,這些習慣不僅幫不到孩子,而且還對孩子有害。

從這些都可以看出,孩子從小並沒有建立起良好的生活習慣。

習慣一旦形成,將是長久,影響深遠的。

一個孩子,一旦從小沒有建立起良好的習慣,長大了想再去培養就會很難。

除非自己在某個時段被喚醒,從而努力去改變、去突破。

但,如果能在小時候自然而然地形成好習慣,又何必等待長大後某個時段的覺醒?

而且也不一定會覺醒。

而且一個人要想成才,也一定離不開自律。畢竟成功無捷徑,唯有努力、不怕吃苦。

孩子小時候,是生活習慣培養和建立的最佳時機

04

什麼是孩子生活習慣培養和建立的最佳時機?

其實,就是0-6歲時。

因為這時孩子各方面都沒有成型。

而且這時也是孩子最聽話,最易塑造生活、行為習慣的最佳時期。

而這時,卻是很多父母會忽略的時期:他們只要求孩子身體健康,吃得飽就行。

不信,你看看周圍那些幼小孩子,每天除了玩、吃、睡外,並無其它。身邊的父母,也似乎對這些年幼孩子的教育並不上心。

當孩子上幼兒園後,教育就直接交給學校。

等到上小學後,才開始逐漸關注孩子的學習和教育。

其實,這時已經浪費好幾年寶貴時光了。甚至孩子已經開始養成一些壞習慣,從而不得不下大力氣去矯正、去改變。

因為孩子小時候,是生活習慣培養和建立的最佳時機。

這跟植物的原理一樣。一棵樹最佳的矯正時期幼苗時,一旦長大就已成形,矯正不了。

人也一樣,小時候是各種習慣和行為培養、建立的最佳時候。一旦長大想要重新去培養,已經晚了。

美國學校給父母的備忘錄中有這樣一段話:

別讓我養成壞習慣,在年幼的時候,我得依靠你來判斷對錯。

05

有的父母也許會說:我就很重視孩子小時候的培養,看,給孩子報了那麼多興趣班、學習班!

其實,這裡就走進了一個思維誤區:孩子培養的誤區。

很多人把孩子學習單一、片面地等同於專門學習某種技能,導致忽略了生活中方方面面的學習。其實生活中的學習,其作用和價值並不亞於某種技能的學習,甚至重要性超過某種技能。尤其對於學齡前的孩子來說。

比方說自己獨立動手的能力:自己穿鞋、自己吃飯、自己換衣服等等;

比方說閱讀習慣的建立:恰恰相反,很多父母從小就讓孩子接觸到電視、手機。導致孩子長大後,父母不得不花費巨力從電視、手機中去搶回孩子,而且效果甚微。

……

孩子真正的培養,其實就是在生活中。尤其對於年幼的孩子來說,生活中的一切都可以成為培養他們的契機:

多帶他們出去接觸大自然,多參加各種體育活動;

時時培養他們的觀察力,培養發現美的眼睛;

從小建立起良好的生活習慣:早睡早起,注重運動等等;

培養閱讀興趣和習慣:

……

當孩子形成健康的生活習慣和興趣後,可以說,我們對孩子的教育已完成了一半。剩下的就是鼓勵他繼續堅持下去,發展更多有益、健康的習慣和興趣。

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決定了孩子將來的人生和方向

06

其實,孩子間的差距在孩子小時候就已埋下。只不過沒那麼快顯現出來,因為這跟植物的成長一樣,需要時間。

但,與其我們等孩子長大艷羨「別人家的孩子」,不如在孩子小時候就用心培養;

與其在孩子十多歲時,為孩子的不良行為操心、與孩子鬥智斗勇,不如在孩子小時候,就幫孩子建立起良好的生活習慣。

因為習慣建立的最好時機是在小時候。

所以,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我們需要擁有長遠目光和長遠規劃,而不僅僅著眼於當下。

很多在孩子長大後的某個時期後悔的父母,都是因為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僅僅著眼於當下,而缺乏長遠規劃所導致。

其實樹立長遠目光和規劃的一個前提就是:明白孩子成長和教育是一場馬拉松,而不是一場短跑比賽,結果馬上就能見分曉。它需要時間的累積和發酵。

所以,在孩子教育上,有心、有規劃的父母自然比無心、無規劃的父母教出的孩子,有一定的差距。再隨著時間的發酵,孩子間的差距只會越來越大。

日本作家古川在《堅持,一種可以養成的習慣》中寫道:

「一旦大腦認定某種行為跟往常一樣,就會拚命地維持這種行為。而習慣,就是把重複的行動化為無意識的行動。」

亞里士多德也說過這樣的話:

「重複的行為造就了我們。


因此,卓越不是一種行動,而是一種習慣。」

心理學研究發現,孩子的秩序規範關鍵期是2.5~6歲。它是兒童行為習慣形成的關鍵期,這一時期形成的性格、行為、習慣往往到長大也不會改變。

正所謂「三歲看大,七歲看老」。

請在孩子6歲前,好好重視孩子行為和生活習慣的培養吧。

做好這一點,你的孩子教育已經成功了一半。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難怪喬峰英雄一世,卻不得善終,你看第一個讓他破戒的女子是誰 - 天天要聞

難怪喬峰英雄一世,卻不得善終,你看第一個讓他破戒的女子是誰

金庸的武俠小說與其他武俠小說最大的區別是什麼?在筆者看來,答案很簡單,其他小說中的那些大俠無非是在武林中懲奸除惡,而金庸筆下的大俠則多了幾分家國情懷,那句「俠之大者,為國為民」就體現了他的格局,可以說是金庸把武俠小說抬到了原本不屬於它的高度。
這7個細節,證明你把孩子養得很陽光(娃中3條算你厲害了) - 天天要聞

這7個細節,證明你把孩子養得很陽光(娃中3條算你厲害了)

姐妹們,你是不是總擔心自己孩子不夠優秀——成績不夠拔尖、才藝不夠突出、性格不夠外向……但其實,真正養得好的孩子,不一定樣樣第一,但一定內心陽光、自信有力量。如果你家孩子有下面這7個細節,恭喜你,說明你給了他一個健康的成長環境!
「人沒本事,一看便知」,沒本事的人多半喜歡這3件事 - 天天要聞

「人沒本事,一看便知」,沒本事的人多半喜歡這3件事

有本事的人,總是默默努力耕耘;沒本事的人,卻常常虛張聲勢。有本事的人,注重努力的過程;沒本事的人,只追求浮華的結果。一個人有沒有本事,其實從生活的細節中,一眼就能看穿。一個沒本事的人,最喜歡做以下三件事!
渡人亦是渡己! - 天天要聞

渡人亦是渡己!

世間的一切,彷彿都有著既定的軌跡。相遇,是命運巧妙的安排;離別,是時光無奈的抉擇;得失,是生活起伏的常態;成敗,是人生歷練的考驗。一切皆有定數,看似偶然,實則蘊含著必然的因果。
抬眸,蹙眉,葉紅深處,花為誰凋零 - 天天要聞

抬眸,蹙眉,葉紅深處,花為誰凋零

倚欄,凝眸,煙柳堤旁,風為誰輕柔?春日遲遲,垂柳依依,嫩綠的絲絛在微風中繾綣。遠處,湖面波光粼粼,似是揉碎的金帛。她憑欄而立,目光越過這無邊的春色,落在不知名的遠方。風撩動她的髮絲,帶著春日獨有的溫柔,可她的眼中,卻藏著化不開的哀愁。這風,曾吹過他們攜手走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