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裡有一個青春期的孩子,往往就會意味著爭吵不斷,雞飛狗跳,好像青春期孩子天生就是反叛的同義詞。這有其合理的地方,但一定有著其不合理的地方。青春期孩子正處於成長的關鍵時期,即嚮往著長大,但又沒有完全長大。他們還是未成年人,情緒水平還不溫度,有些過激行為也是可以理解的,但父母都是成年人,父母必須學會怎樣去面對青春期孩子,怎樣處理與青春期孩子溝通的問題。
面對青春期孩子,父母必須為之做好準備,學習相關的心理學知識,掌握和孩子溝通的技巧,當然最重要的是了解和青春期的孩子相處的模式,當遇到問題時給出最恰當的處理方式和應對技巧。
韓國心理學博士李珉圭作為同樣是一個孩子的父親,又有著最嚴格的心理學背景,他把他和他的孩子關於青春期的處理方法,真誠的介紹給了天下所有的父母。也就有了這一本書:《跟青春期的孩子說什麼,如何說?》。
初看這個題目,相信很多人都會以為這是一本講述和青春期孩子溝通技巧的書籍。但這是不全面的,相對於如何說,對於青春期的孩子說什麼才是最重要的。也就是說,家長需要給青春期的孩子帶來真正於他們人生有意義的心理學知識。如果我們掌握了和孩子們需要說的內容,如何說也就順理成章了。
比如本書的第一章就是關於讀書、成績和地位的,那我們家長在這方面要跟孩子要說些什麼呢?說一個好的成績能夠決定一切嗎?只有好的成績才能夠完成好的人生嗎?好像並不是這樣,因為在這個世界上有著太多的反例,那麼多從大學退學的企業創始人,有些反而成為世界首富,他們就是活生生的例子,愛迪生、比爾•蓋茨、喬布斯等等,如果我們告訴孩子們,成績決定一切,那麼這些反例就是孩子們對付我們最好的武器。
但是如果成績不好呢?成績不好的人會怎麼樣呢?這確是沒有反例的,非常多成績不好的人都過著糟糕的人生。這在我們身邊有的太多活生生的例子。成績不好,能夠取得輝煌人生,需要有著太多的先決條件,異於常人的天賦、善於創新、吃苦耐勞,等等,這些特質讓他們即使在不上大學的情況下,也依然能夠保持著學習的態度。他們能夠取得輝煌的成就,有著太多的其他因素,但我們自己的孩子有這些因素嗎?如果沒有,那我們就必須告訴他們:「成績不好,很有可能就會不幸福」,我們的孩子還有什麼其他的理由來反對嗎?除非他想接受一個不幸福的人生。
還有一種情況,當孩子面對成績而自怨自艾的時候,比如:自己數學總是學不好,自己太笨了,自己沒有這個天賦,等等說法,我們也要及時去糾正他們的這些說法。心理學中有種說法叫自證預言,當一種說法說得多了,也就有實現的可能性。當我們的孩子常把負面評價掛在口邊的時候,慢慢的自己也就會落入負面的情緒之中。而我們家長要鼓勵孩子,要讓他們改變說法:有什麼辦法才能把數學成績提上去呢?要怎樣提高自己這方面的能力呢?從積極的態度出發說話,也就是暗示自己在積極地尋找著改變的能力。
是不是感覺,這本書講的有點像話術,但對於情緒波動最為嚴重的青春期,說什麼?怎樣說?卻是最為關鍵的因素之一,這也是對於成長中的孩子必須要注意的地方,即使是話術,也是最符合心理常識的話術。除了上面所說的關於學業的內容,和孩子要聊的話題還包括為他們樹立人生目標,讓他們懂得時間和效率管理,讓他們找到學習的動力,等等。而這些都是對於青春期孩子最為重要的內容,這本書中,都有著相應的「話術」。掌握了這些內容,青春期孩子不再是難管的,不再是叛逆的,而我們家長也將是真正帶他們走出自我誤區最好的老師。#閱讀的溫度##全民薦書人##青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