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歲幼兒誤吞硬幣
多學科聯合巧取出
9月1日,井陘縣醫院內鏡中心接到急診科電話:「一名1歲幼兒玩耍時,誤食一枚5角錢硬幣後孩子頻繁噁心嘔吐、哭鬧不止,X線顯示硬幣位於食管入口處,需立即行異物取出術。
情況危急,內鏡中心樊建平主任第一時間開通急危重症手術患者綠色通道,聯合麻醉科、耳鼻喉科、放射科研究制定手術方案。與此同時,內鏡中心醫技人員積極完善術前準備,為搶救生命爭分奪秒。
考慮到幼兒哭鬧,嘔吐,體位改變等因素,硬幣可能會發生移位增加取出難度,為最大限度降低患兒麻醉風險,於是麻醉科張秀山主任果斷決定給予局部麻醉,內鏡中心及耳鼻喉科通力協作,通過胃鏡將硬幣順利取出,患兒轉危為安。
溫馨提示:
家中有1—3歲寶寶的家庭,需妥善放置硬幣、紐扣等小物件,千萬不可隨意擺放。當發現孩子吞食異物,家長千萬不能盲目拍打其背部,或者手伸進孩子嘴裡、喉嚨內。如果孩子有明顯的憋氣、呼吸不暢、嘴唇發紫的現象,家長應馬上撥打井陘縣醫院急救電話82036120,來院及時就診!
幼兒由於對外界的強烈好奇心,因而喜歡將其玩具及身邊的各種東西放入口中,稍不留神容易誤將異物吞入消化道內,因此小兒消化道異物較成人常見。因此特別提醒:
1.家長朋友們平時要加強對孩子的安全意識教育;
2.不要將細小物品擺放在孩子容易接觸到的地方,避免孩子誤吞誤食;
3.培養孩子安靜進食的習慣,應阻止孩子邊進食邊看視頻,並注意進食時不要訓斥、驚嚇孩子,也不要與孩子逗笑。
常見消化道異物的處理方式
1.體積小鈍性圓形無毒異物可先做觀察,暫時不做處理,等待異物自行排出。期間如患兒出現哭鬧不停,嘔吐,淡漠,反應遲鈍等異常舉動,或超出48小時異物還未能排出,請立即就醫,需考慮內鏡下異物取出或外科干預。
2.需要胃腸鏡輔助取出的異物主要有以下幾類:
(1)比較尖銳的異物或直徑較大較長的異物,包括牙籤、針器、棗核、發卡、硬幣、鋼珠、磁力珠、不規則異物等;
(2)含化學性有害物質(如鉛、汞、強酸、強鹼等)的異物,常見的如各種型號、各種形狀的電池;
(3)異物卡頓在食管內也需要立即內鏡下取出。
3.下列情況則應考慮手術治療:
(1)疑有穿孔出血者;
(2)胃鏡下異物取出失敗者;
(3)溶解慢或不溶解的毒性異物,經胃腸道有危險者;
(4)透光異物,4~5天未排出,腹部有壓痛者;
(5)引起梗阻等併發症經一般治療無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