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我住在鄰江的村落,沒有空調的夏日,喜與一潭碧汪汪的水和群魚為伴,去獲那份純凈的清涼。赤腳行走在柔軟的岸堤,泥土向我的小腳丫傳遞著恰到好處的溫暖。習習涼風伴我看著雲朵、蘆葦、青竹,當目光移向遠處,對岸草木葳蕤的盡頭就是影綽的山巒……故事就發生在這美麗的湖光山色中,那是我甜蜜的夏日回憶。
那時交通不便,人們難得上街,停泊在村口河岸的船兒是村落集市的「召集人」。記得每當此時,不用相告,只要有光身濕褲的村民,用網線兜提著日用品,嬉笑著回家,就能知道是供銷社的船店來了,人們興高采烈地都向同一個地方奔去。暑假閑居的我當然不肯落下這樣熱鬧的場面,從父親手中接過幾元紙幣,興奮地奔向那艘行走在江面的「美食城」。船是水泥做的機帆船,兩頭微微翹起像月牙。中艙支著竹篾的烏篷遮擋烈日,寬大的遮陰處齊整地碼著眾多日常用品:香皂、食鹽、醬瓜、霉豆腐……船頭還有放著幾把「海燕」牌台扇呢,這傢伙在送風時還會轉頭,那時可稀罕了。近岸隆起的河床讓吃水較深船的船法靠岸,所以,我們的每一次交易都是在嘩嘩的撲水聲中完成。我攥緊紙幣高高的舉過水麵,單手游向那令我快樂一夏的地方。雙手攀在熱乎乎的船舷,看著每一件都讓我目不轉睛的商品,都不知道到底要買那一樣才好。最終,在售貨員阿姨俯身低吟下,我要了那天第一次才看到的汽酒。把瓶子裝進隨身帶來的網線兜里,急切地游向彼岸。傍晚,河面已漸平靜。濕漉漉的我站在岸上,望著漸行漸遠打烊回供銷社的船店,落日的餘暉正灑在黑亮的烏篷上,閃爍出金色的光芒,那一道剪影已在我心中永恆。
對於船店的美好回憶,似乎不僅垂涎於船上琳琅的商品,而更在於船店上淘得新型食物的享受,因為在計劃經濟時代能讓我們心儀的東西都是彌足珍貴的美食!我哼著動人的歌兒竄進老屋,這是木結構的房子,很高,剛被母親灑過水的青石板正透著讓人舒坦的涼意。正值飯點,父親幫我灑上了橘紅的汽酒,那落碗的「滋滋」聲像是一段噴涌而出的食物密語,瓷碗底上的氣泡帶著誘人的香味正往上冒著,似一顆顆踴動的珍珠。雙手端碗,不能再大地喝下一口,隨著我閉眼皺眉,刺鼻的汽酒在我腹中趟開一條道而落了胃,須臾,一股氣體冒了上來,在我體內亂闖,它終於找到了出口:「呃……呃」……我幸福地打著嗝,全身麻酥酥的舒坦……
今天,我又去了船店停泊過的地方,但站立的地方不再是遇水就稀的土堤,而是蜿蜒曲折的廊亭。江水還是那麼清澈,遠處一艘白色的快艇正劈波斬浪,濺起朵朵浪花,在我身邊翻滾著。40年過去了,村落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物質文明高速發展的今天,船店已成過往。但在浪花的拍岸聲中,我還是找到了兒時記憶中的船店,因為那一道落日餘暉下的剪影已在我心中永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