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是一場修行的過程。有了好的結果,一定是因為自己做對了什麼。有了不好的結果,也一定是因為自己做錯了什麼。一切都是自己的行為造作所帶來的。
而目的也許並不是為了把事情做成,而是為了實現自我心性的真正成長,即所謂脫胎換骨,心靈回歸到原本的清澈之中,無垢無染,最終得到生命的根本大道。
為人處世,下面的這三大忌是一定不能犯的,唯有如此,將來才會越來越有福。
一、年少之時,忌不思進取。年少的時候,正是我們求知若渴,吸取大量「營養」的關鍵時期。曾國藩先生曾說:「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敗。」一個人最終之所以碌碌無為,不是因為別的,很大程度就是歸於一個字:「懶」。
人只要勤奮努力,堅持下去,無論你從事哪行哪業,最終都一定會有所成就,不說人人都能大富大貴,至少衣食無憂,存有一定的積蓄以備不時之需,是絕對能有保障的。人成長的關鍵時期就是在年少之時,切莫「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二,中年之時,忌慾望過盛。中年階段,我們的人生基本處於穩定的狀態。無論是家庭,事業,孩子等都有條不紊的進行著。但是切忌驕傲放縱自己。人往往在沒有的時候,奮力的想要擁有,而一旦擁有且富足的時候,就開始動「邪念」了。
驕傲,放縱,過多的滿足自己的各種小慾望,甚至不顧倫常,破壞原則,突破底線,這都是讓自己墮落的根本。
因此,對待慾望,一定要懂得適可而止。不能無限的放大,無論是財富,名望,地位,乃至女色,飲食等等,並不是越多越好,而是把控得當,掌握合理的分寸,才能保持穩定,和諧發展。
三,老年之時,忌憂思多慮。人到了年老時,本應是享受天倫之樂,無憂無慮的時候。可是有的人卻過分的憂思,在不斷的回憶過去的各種往事,產生了種種不良情緒。
或者後悔,懊惱,或者傷心絕望,又或者覺得自己年老體弱,對接下來的餘生不抱什麼希望,終日鬱鬱寡歡,又或者對當下或者未來的疾病乃至死亡,過分的憂慮、恐懼等,這些種種不良思想與情緒,都嚴重影響了自己的老年生活,無論對自己還是對家人來說,都是一場「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