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金子總會發光」,都是出現在什麼時候?
鼓勵!
換種說法就是「安慰」,再換種說法就是「麻醉」。
總有人認為,金子不需要證明,拿出來就是光芒萬丈,就會被自動認定為價值不菲的貴金屬,可現實告訴我們,就算帶著鑒定書,別人還是會親自鑒定;更為現實的是,這個被人鑒定的機會都不容易出現。
你該怎麼辦?
是堅持自己是金子的事實,堅信是金子總會發光,然後,等到白髮蒼蒼,空有滿腹才華而無用武之地?還是努力尋找證明自己的機會,機會來了,牢牢抓住;沒有機會,那就創造機會;創造不了機會,那就雞鳴狗盜無妨,陰謀算計無妨,勾心鬥角亦無妨?
郭德綱老師有句話說得好:成功之前,才華只能論「坨」算。
我是金子,憑什麼讓破抹布蓋住?
我是金子,我就該發這個光,就該值這個錢!
沒有機會,尚且需要努力;機會來了,別猶豫,牢牢抓住。
軍區的明副政委看中了周秉義的才華,準備將其提拔為自己的秘書,但周秉義的未婚妻郝冬梅的身份問題影響了這次任用。
想去軍區,那就和郝冬梅分手,到底該怎麼辦,周秉義陷入了猶豫:
考慮得怎麼樣了,軍區那邊還等著回復呢
我要是不跟郝冬梅分手,就不能去軍區工作,是吧
你什麼意見
我說話好使嗎
說說看
分手
你說啊,這個小董為什麼願意跟我呀,因為她愛上我了,聽過來人一句話,愛情不是男女關係的歸宿,男女關係的最終歸宿是婚姻,愛情可以不顧一切,但婚姻不行
勸人的第一原則:設身處地,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問題。
周秉義為了郝冬梅而放棄這次難得的機會,當然屬於「不顧一切」的範疇,這是愛情的力量,衝動佔了很大成分,但這並非最終歸宿,周秉義的犧牲有可能換不回任何東西。
要相信愛情,但也一定要給自己留下一個「等」的機會。
等什麼?
等變化!
等對方的變化,等自己的變化,等感情的變化。
如果不變,用不著山盟海誓;
如果變了,山盟海誓又沒用;
所以,從現實來看,婚姻才是最終的歸屬,有了這個框架,你可以犧牲也必須犧牲;愛情不是,應該辯證來看,理性來待。
當然,婚姻也有性質的不同,姚立松的話有一個大前提:
你就不擔心她
擔心她過河拆橋,卸磨殺驢,是吧,咱們現在是軍婚,她要想離婚,得經過軍人本人同意,這是婚姻法規定的
言歸正傳,你要是調到軍區,去了就是副團級,現役,我這當了二十年兵了,到了現在才是個副團。
當然了,你比我有才華,但是我勤能補拙呀,那我原來在連隊的時候,份內的事我一直做得是最好的,分外的事,什麼,什麼掃院子啊刷廁所,我也搶在最前頭,誰也爭不過我。
整整當了二十年兵,我只休了八次假,那老婆孩子一直住在南方老家,之所以不讓他們隨軍是因為我怕他們吃苦,不瞞你說啊,我好幾次回家探親,我親兒子見了我的面第一句叫叔叔
普通人的婚姻雖然同樣如此,但萬變不離其宗,愛情和婚姻比起來,確實有點不堪一擊。
至於姚立松後面對自己個人情況的說明,更是設身處地,更是站在了周秉義的角度思考問題,此時的周秉義,一句「分手」就能抵得上姚立松二十年的努力,這就是現實,這就是千金難求的機會。
要不要抓住這次機會,姚立松有著進一步說明:
扯遠了啊,說你呢,秉義,要想成功需要才華,需要努力,但也需要運氣,你比方說上次到師里來視察,如果不是明副政委,或者說負責接待的不是你,那會怎麼樣,你還是你,你再努力,你再有才華,你也得窩在這兒,一天一天地熬,一步一步往上爬,但你命好啊,是吧,現在天下掉下個大餡餅
「熬」,放在水裡煮,很難;「爬」,手腳並用,更難;如果非要將才華、努力和運氣分出比例,那麼才華佔百分之二,努力佔百分之八,剩下的百分之九十恐怕就要等待機會,等待運氣。
沒有機會,再多努力,再有才華,你還是你,實現不了蛻變,完成不了升華,最多會讓領導誇你一句「任勞任怨」,然後讓你在本職崗位上繼續發光發熱。
如此,周秉義等到了上天的眷顧,可他認為這個餡餅同樣具備風險:
比喻得好啊,天上掉餡餅,天下掉下來的餡餅,不考慮空氣阻力,高空中的餡餅就是自由落體,一乘十乘一千等於一萬,一萬公斤的衝擊力,砸到人身上
那就是不死也得重傷,郝冬梅就這麼重要,明白,我也年輕過
想同意,總能找到理由;想拒絕,永遠都有借口;郝冬梅到底重要不重要?
誰都年輕過,因為愛情,郝冬梅就是唯一,不可替代,任何能夠改變自己命運的機會都無法替代。
兩全的辦法不好找,但姚立松想到了人民日報上的社論,打算將這份報紙拿給領導,儘可能爭取:
我找主任去
主任說了又不算
就讓主人拿著這個跟上面去溝通協調,那總比咱在這兒傻待著強啊
秉義,千萬別相信什麼是金子總會發光,那全是鬼話,根據我三十多年的人生經驗啊,哪怕是一塊破抹布給蓋住了,那這金子都永世不得發光,就一句話,機會來了,牢牢抓住
同志們,記住嘍,機會來了,牢牢抓住!
但機會和風險對等,機會更和犧牲平衡,有失才有得,有放棄才有另外的收穫,這個風險你能不能承擔,這個犧牲你能不能接受,我們總說要拋棄道德,但人總有良心,有些放棄會讓自己良心不安,甚至會反覆糾纏自己的餘生。
理性衡量,清醒比對,然後認真給出你的選擇,並接受「願賭服輸」的結果。
主任表揚你了,說你這個講稿寫得好,一個標點符號都不用動
怎麼是我寫的啊,我不過是寫了個初稿,最後你改的
要不是說我就喜歡你這種同事呢,能幹肯干還不居功,說實話啊,要真是考慮我自己,我是真捨不得你走
知道
知道什麼呀,知道你還那麼糊塗,秉義,這男人最重要的是事業,有了事業一切皆有,你聽我的啊,趕緊跟郝冬梅分手,我剛才問過主任了,現在分還來得及
做同事,周秉義沒得說,否則也不會得到姚立松如此實在的指點和勸說,可姚立松到底是過來人,過來人擁有的清醒、經歷的現實一般都不會被年輕人接受。
人教人,教不會,經驗之談也沒用;事教人,一次成,吃虧大小沒關係,事情關己才會引起足夠警醒。
姚立松三十多年的經驗教訓告訴自己:男人最重要的是事業,有了事業才有底氣,有了事業才能賺到解憂解愁的散碎銀兩。有了事業,郝冬梅或許不會再有,但李冬梅、楊冬梅、胡冬梅還會再來。
只是,姚立松忽略了一個最為關鍵的問題,這也是過來人再不會在乎的一個問題:
你沒再問問郝冬梅父親的最後結論
結論就是死不悔改的走資派,不屬於《人民日報》社論里說的範疇
秉義,快點做個決定吧
這個時候,這種情況下跟她分手,等於是要了她的命啊
確實是挺可憐的
不是因為可憐
那還是因為愛啊
對
因為愛,因為姚立松經歷過但再也不會相信的感情,因為過來人都會失望但年輕人都會不顧一切的愛情,這個過程很美好,美好到足以讓人放棄一切。
就連姚立松都懷疑「難道是因為愛」,這就說明他知道「愛」的分量,他知道周秉義如果選擇分手就會背負多大多久的良心債,所以,姚立松到底選擇了支持周秉義,到底咽下了自己經歷過的現實教訓。
注意,這不是妥協,這是留給愛情的體面,留給所有相信愛情的人以最後的信心。
要認清現實,要抓住機會,因為這樣我們才能活著;但在這個基礎上,也要相信愛情,相信相扶相持的力量,因為這樣我們才能好好活著。
好在,《人世間》給了周秉義和郝冬梅一個完美的交代;好在,影視作品到底給了愛情一個圓滿的機會。
如果現實和愛情,非要有個取捨,你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