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迷開悟侃煩惱(一九四)

2022年06月29日23:52:16 故事 1770


食味雅號頌廉德


破迷開悟侃煩惱(一九四) - 天天要聞

縱觀中國古代官場,清官廉吏躋身於濁流污穢之中,以不貪為寶,以不妄取為德,潔身自好,持義守節,為昏暗的官場點燃縷縷亮色。為此,百姓常以食味雅號的形式,表達對其清儉德操的敬慕之情。


羊續:懸魚太守


後漢書》載有一則「羊續懸魚」的故事。東漢時,有個叫羊續的人任廬江太守,嗜好吃魚。

這一年陽春三月,屬下府丞焦儉給羊續送來一條鮮活的大鯉魚。羊續再三拒絕不成,遂將魚掛在院中,以明拒禮的心跡。天長日久,晒成了魚乾。

又是一年春草綠,焦儉送來一條更大的鯉魚。羊續二話沒說,指了指懸於院中的枯魚,焦儉知趣地將手中的活魚拎了回去。

此後,羊續便有了「懸魚太守」的雅稱。史書所載「懸魚」「羊續懸魚」「羊續懸枯」「掛府丞魚」等美稱,都是源於這則典故。

明初政治家于謙吟詩讚曰:「剩喜門庭無賀客,絕勝廚傳有懸魚。清風一枕南窗卧,閑閱床頭幾卷書」。


蘇瓊:懸瓜太守


北齊書》記述,蘇瓊任北齊南清河郡太守六年,為官清明,廉潔自守,從未受贈。

郡里有一位叫趙穎的老人,曾擔任過樂陵太守,八十歲那年告老還鄉。老人家十分敬佩蘇瓊的才幹和人品,在五月初的一天,將家院剛摘下的新鮮大瓜送到蘇府上,執意要蘇瓊收下。

如此高齡老人抱著瓜遠途而來,何況又曾是朝廷命官,蘇瓊實在不忍辜負老人的一片心意,只好把瓜留下,但卻沒有吃,而是命人將它懸掛於大堂橫樑上,以作警示。

家人埋怨蘇瓊辦事太死板,就是一個瓜嘛,也不值幾個小錢,下次不收就行了。

蘇瓊正色地回應道:「你們說說看,世上哪有第一次樂意做,而後再禁止的事呢?」

蒼蠅不叮無縫蛋。守住初心,堅守底線,至關重要。

蘇瓊「懸瓜效應」還真靈驗。當初,鄉親們聽說太守收下趙穎老人的瓜了,為表示敬意,紛紛捎上自家的時鮮瓜果送給蘇家品嘗,當他們一見大堂中的枯瓜,面面相覷,以後再沒有人送禮了。


傅昭:埋羹太守


梁書》載,南朝梁臨海太守傅昭以清靜從政,從不請託、拜見,不招門生,終年以書為友。

有一天,兒媳將別人送來的牛肉制羹請他吃。傅昭不便斥責兒媳,就把兒子喚到跟前,對他說:「吃別人送的牛肉是犯法行為,我又不能去衙門告發你的妻子,還是把這牛肉羹埋掉吧!」

於是,傅昭就有了「埋羹太守」的雅號。

無獨有偶。700多年後的明朝,也出現一位「埋羹太守」,所不同的是,前者埋羹是為了保持清譽,後者埋羹則是不忘來時的路。

王琎於明朝洪武末年任浙江寧波知府,依照當時職位待遇,他可在公膳就餐,有魚有肉,飲食檔次相當不錯。

可是王琎仍然堅持節衣縮食,一日三餐皆為粗茶淡飯。有一天,妻子特地做了一碗魚羹,給他補養身體。王琎沒有吃,對妻子說:「你難道忘掉我吃草根的時候嗎?」於是讓妻子將魚羹埋了。

王琎用這種做法提醒自己,為官不能奢侈。消息傳出後,聞者無不肅然起敬,都叫他「埋羹太守」。

清代詩人錢謙益曾讚頌:「埋羹太守清如水,湯餅偏能飽萬家」。


庾杲之:韭菜功曹


南齊書》載,庾杲之雖然出身官宦之家,但從小就立身正直,風範和潤,修養氣質非同一般人。後來,被任命為征虜府功曹。

儘管庾杲之位高權重,由於不尚奢費,生活仍然過得相當清苦。平時飲食僅吃些腌韭菜、炒韭菜、生韭拌雜菜之類。熟悉他的朋友們知道這一食性,都拿他開玩笑。

司徒右長史任昉說話最逗人,以其文學家的口吻揶揄道:「誰說庾郎清貧,你看他日常吃的菜肴有三九二十七種。」

「三九」諧音「三韭(三種韭菜)」,三九相乘豈不是27么?

庾杲之明知好友戲謔他,聽後一笑了之,食性上依然我行我素。


張佖:菜羹張


張佖為宋朝掌管國史的史館館員,宋太宗稱呼他叫「菜羹張」是有來由的。

《宋詩紀事》載,張佖官微俸祿少,本來就夠捉襟見肘的,無奈他家一年到頭客人像走馬燈似地你來我往,連皇上也感到奇而怪之,那天忍不住問張佖:「你家哪來那麼多食客?」

張佖不掩不掖告知,他們都是些鄉下窮親戚,到城裡來謀生的,我家沒有好招待的,只是拔些園子里的青菜煮羹讓他們充饑。

第二天,太宗派人前往張府窺伺,果如所言。太宗這才相信張佖說的是實話,於是有了開頭的綽號。


符驗:符青菜


符驗,與「赴宴」諧音,親朋好友常拿它開涮,問他這一生赴了多次盛宴,肚裡裝了多少油水,符驗不作任何解釋,只是苦笑笑。

明朝萬曆年間,符驗任常州知府。嘉靖二十四年,常州鬧過旱災鬧蝗災

符驗每次下鄉視察災情,總是讓隨從背上兩隻筐,一筐盛白米數升,一筐裝乾柴數束,隨處掘地為灶,為的是不給百姓添麻煩。為官的父親就曾叮囑他:「為政之道,首重安民;安民之要,切勿擾民」。他就是這麼做的。

符驗常年以青菜佐食,不受百姓半點供給,久而久之,「符青菜」的雅號婦孺皆知。

一身正氣的他,「見小民之塗炭,忿豪右之橫行,傷風俗之薄惡」,大有「路見不平一聲吼,該出手時就出手」的好漢氣概。

一次,符驗順便搭運糧船去災區,見船主大塊吃肉,大碗喝酒,便問為何大吃大喝?船主惡狠地回敬道:「你管不著!」

符驗厲聲問:「你莫非拿皇糧偷換了酒肉?」船主一時語塞。符驗命隨行捕頭將他痛打一頓,直至船主伏地討饒,發誓「下不為例」為止。


胡壽安:菜知縣


明代胡壽安先後任河南信陽、新昌、新繁等縣知縣。清慎自持,不事奢侈。曾作詩明志:「一官到|此幾經春,不負蒼天不負民。神道有靈應識汝,去時還是來時貧」。

為了節省家裡開支,他抽時間將衙門後院的空地開墾成了菜園子,種上各種蔬菜。一方面供作自家食用,另一方面用以招待客人。

胡壽安種的最多的是葫蘆,覺得既能當菜吃,又能當作禮物贈送他人。因為他常年種菜、做菜,吃菜,屬下和當地百姓都習慣稱叫「菜知縣」。


丁俊:豆腐御史


明代人將豆腐視作清白、清廉的象徵。

丁俊在永樂年間任御史之職,分道行使糾察權。他到福建巡察,不畏權貴,剛正不阿,每次吃飯只有一個豆腐菜,人們親切稱他為「豆腐御史」。

丁俊還把清白家風帶入丁氏家族,發揚光大。

其弟當塗知縣丁倬,有「廉正名」,離任時人贈詩句:「一廉不著犀珠謗,萬變難磨鐵石心」。將他與古代名臣馬援相比。

其侄丁璐在朝廷任工部主事時,眾官見權閹而拜,只有他不肯向太監屈膝,史書贊其「風采凜凜,閹不敢犯」。


周新:懸鵝按察


明朝永樂年間,浙江按察使周新是個剛正不阿,執法如山的清官,人稱「冷麵寒鐵」御史。

一天,有位朋友來訪,隨身帶來一隻烤鵝,對他說:「周大人已做到按察使任上,愚弟總不能空手而來吧?又聽說大人清廉正直,所以也不敢送什麼,一隻燒鵝大人可不要再推託了。」說完騎馬絕塵而去。

周新想到,東漢廬江太守羊續為了杜絕送禮,把魚懸掛樑上,他要做羊太守第二,叫家人把烤鵝掛在屋後。

家人不解地說,這麼香噴噴的烤鵝掛在屋後幹嘛?不吃太可惜啦!周新冷下臉說:「爾等不必多言,本人自有妙用。」

幾天後,又有幾個朋友來訪,帶有各式各樣的禮物。周新笑哈哈迎上去,不把客人往屋裡引,卻把客人領到屋後,指著那隻風乾了且又落滿灰塵的燒鵝,說:「各位,請看前幾天有人送來的那隻燒鵝,我還來不及吃呢!」

來訪者只好帶著禮物悻悻離開了,從此,再也沒有人來送禮而自討沒趣。


湯斌:三湯道台


清朝康熙年間,湯斌擔任陝北潼關道台。為官多年,廉潔自律,政績卓著,但生活十分清苦,平時釆野菜供膳,每餐必有一味豆腐,有人戲謔稱他「豆腐湯」。

某天,楊斌檢查吃飯的流水賬,看見上面記錄著某天有買兩隻雞的花費,大為吃驚,急忙找主管伙食的差役查詢,差役交待說,是您兒子要吃的。

湯斌大怒,把兒子叫來一頓訓斥,並且罰跪讀《朱子家語》,還嚴厲申斥那個管賬的差役。

湯斌為政清明,百姓安居樂業,於是有了「為政清白像豆腐湯,生活簡樸像黃連湯,於世道人心則像人蔘湯」的說法,「三湯道台」的雅號就此廣為流傳。

湯斌離任時,當地秀才撰寫了一副楹聯相贈:「兩袖清風,百姓愛憐當局者;一身正氣,三湯可配後來人」。


于成龍:半鴨知縣


清代康熙年間,于成龍任廣西羅成知縣時,清慎奉公,寸禮不納,用他的話說,「吾處膏腴不自潤」。

于成龍安於清貧生活,兒子從老家來看望他,他只有一隻咸鴨。於是就割了一半給兒子,作為路上的乾糧兼菜,因而百姓敬稱他為「半鴨知縣」。

後人有詩讚曰:「半鴨知縣古來殊,為政清廉舉世無。倘使官員皆若是,黎民安泰樂斯乎」。

于成龍68歲病逝,私人財物只有「一襲綈袍,幾罐鹽豉」。百姓「罷市聚哭,家家繪像奠祭」。史稱「天下第一廉吏」。


種種食味雅號,既含崇敬之情,又融愛戴之義;既蘊頌揚之意,又具激勵之功。冠以雅號的清官們,行的端,立得正,仰不愧天,俯不愧地,不失為當權者的一面鏡子。

故事分類資訊推薦

民間故事(瞎子摸骨) - 天天要聞

民間故事(瞎子摸骨)

陳乾看著手裡的玉佩嘆了口氣,這是他當初送給未婚妻林可兒的定親信物,陳家敗落後,林家嫌棄他窮,退了婚事,這玉佩也送還了回來,他一直沒捨得典當,如今家裡就剩這麼一個值錢的物件,他打算典賣了作為趕考的路費。
母親走後,我摘下給她買的耳環,大嫂面露譏諷,三天後她更不淡定 - 天天要聞

母親走後,我摘下給她買的耳環,大嫂面露譏諷,三天後她更不淡定

母親走後,我摘下給她買的耳環,大嫂面露譏諷,三天後她更不淡定1.母親走的那天,天空灰濛濛的,像是蒙上了一層厚厚的紗布,壓抑得人喘不過氣。我跪在靈堂前,淚水模糊了視線,耳邊回蕩著親戚們斷斷續續的哭聲,心裡卻空蕩蕩的,像被人掏空了一般。母親走得很突然,突發腦溢血,搶救無效。
女主管喝醉了,爬上了我的車,說道,我們去賓館。 - 天天要聞

女主管喝醉了,爬上了我的車,說道,我們去賓館。

張鴻蓄著一頭烏黑的短髮,眼神中帶著些許鬱鬱寡歡,他站在這座繁華都市的邊緣,獨自望著遠方林立的高樓。每一天,他就像無數城市裡的普通職員一樣,重複著簡單枯燥的工作內容。這一天也不例外,他按時走進了那間已經有些陳舊的寫字樓,坐進自己格子間的角落。「張鴻,這份文件你檢查過了嗎?
父親去世,大伯帶全家要錢,我拗不過去廚房拿錢,大伯慌忙離開 - 天天要聞

父親去世,大伯帶全家要錢,我拗不過去廚房拿錢,大伯慌忙離開

原創文章,全網首發,嚴禁搬運,搬運必維權。故事來源於生活,進行潤色、編輯處理,請理性閱讀。父親去世的消息像一顆重磅炸彈,震得我們家四壁生寒。我站在客廳的窗前,看著窗外的雨絲,心裡一片凄涼。突然,門鈴響起,我打開門,只見大伯一家站在門外,臉上帶著勉強的笑容。
公公住院,妻子請假醫院陪床,提前回家,卻看到丈夫慌張去倒垃圾 - 天天要聞

公公住院,妻子請假醫院陪床,提前回家,卻看到丈夫慌張去倒垃圾

醫院外的疑云:當陪伴與疑惑交織在一個普通的周末,陽光透過窗戶灑在客廳的地板上,本應是溫馨寧靜的午後,但對於小芸來說,卻是一場情感的風暴即將來臨的預兆。小芸的公公因為一場突發的疾病住進了醫院,作為孝順的兒媳,她毫不猶豫地請了長假,每日在醫院裡悉心照料。
78年我去當兵,給女同桌寫信兩年沒回信,退伍後去找她才發現真相 - 天天要聞

78年我去當兵,給女同桌寫信兩年沒回信,退伍後去找她才發現真相

頭條改版後新增廣告解鎖,廣告開始5秒後用您發財的小手點擊右上角關閉,即可繼續閱讀【本內容為虛構小故事,請理性閱讀,切勿對號入座】1978年的秋季我剛進入高中就讀,一入校門映入眼帘的是滿園漂亮的秋海棠,青紅相間,煞是好看,正當我四處張望時,一個清秀的女孩從我身邊走過,微風吹拂著她的
剛做完流產手術,婆婆做了辣子雞和水煮魚,父母連夜趕來接我回家 - 天天要聞

剛做完流產手術,婆婆做了辣子雞和水煮魚,父母連夜趕來接我回家

小雨靠在計程車的后座上,臉色蒼白,疲憊不堪。一年前,她和小李滿心歡喜地步入婚姻的殿堂,兩個人憧憬著未來的美好生活。誰知這一年,幸福的生活卻出現了意外的波折。小雨患上了妊娠相關的併發症,醫生告訴她必須儘快手術,以免對生命造成威脅。術後,她需要好好休養,心和身體都需要時間癒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