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沒有了人類,宇宙還有存在的意義嗎?或許答案在未來

2022年10月10日12:05:13 科學 1017

如果沒有了人類,宇宙還有存在的意義嗎?或許答案在未來 - 天天要聞


看起來宇宙中的一切運動和變化都是為人類這種智慧生命所設計的,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二者卻又沒有什麼關係。

人類的誕生是充滿了偶然性的,至少目前看起來是如此。在太陽系形成之初,大量的小型天體在相互的引力作用下不斷發生碰撞合併,最終形成了現在的八大行星,而其中的一個就是地球,它與太陽的距離遠近適宜,為生命的誕生創造了先決條件。之後地球逐漸冷卻,大概在35億年前,第一個單細胞生命在地球的海洋中萌發了。

如果沒有了人類,宇宙還有存在的意義嗎?或許答案在未來 - 天天要聞


一堆種類不同的元素是如何自發組合形成生命的,這至今都是一個謎。

因此我們只能把它看做是一個巧合,但這個巧合發生的概率實在是太低了,這就好像把一堆零件裝在一個箱子里,然後不斷搖晃箱子,最終這些零件毫無差錯地組合成為了一台計算機。這一點也不誇張,事實上生命的形成要比這個計算機的例子困難得多。以人類現有的認知來看,即便是完全模擬出地球形成的過程,也不能保證生命能夠再一次出現在地球之上。

如果沒有了人類,宇宙還有存在的意義嗎?或許答案在未來 - 天天要聞


如果說生命的出現是一個莫大的巧合,那麼智慧的出現也是如此。

生命通過不斷變異而逐漸進化,這種變異是隨機的,誰也不能保證生物的演化能夠向著智慧方向前進。事實上相比智慧而言,力量更能夠賦予一種生命強大的環境適應能力,所以生命也的確在向著這個方向演化,於是一種極為強大的生命形式出現了,它們就是恐龍。恐龍擁有強大的力量,憑藉著這股強大的力量,它們統治了地球長達1.6億年的時間,若不是一場來自天外的災難,它們很難從這顆星球上消失匿跡,而這又是一個莫大的巧合。

如果沒有了人類,宇宙還有存在的意義嗎?或許答案在未來 - 天天要聞


恐龍的退場給哺乳動物的發展騰出了空間,但這並不意味著智慧就一定有機會萌發,智慧的出現源於一次充滿巧合的基因突變。

既然一切都只是巧合,那麼說「沒有人類,宇宙就沒有存在的意義」,這就不太合適了,因為宇宙從來也沒有打算讓人類出現過,二者毫無關聯。宇宙的運行遵循的是客觀規律,是否有智慧生命能夠意識到它的運動和變化,根本無關緊要。如此說來,人類對於宇宙就沒有任何價值嗎?也不能這麼說。

如果沒有了人類,宇宙還有存在的意義嗎?或許答案在未來 - 天天要聞


人類對於宇宙的意義何在?這個問題的答案不是現在能夠得出的。

這就好比一個肝臟細胞,它是意識不到自身存在的意義和價值的,它甚至意識不到自己是人體的一個組成部分,但它卻是人體正常運行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環節。人類也是如此,我們現在還認識不到自己對於宇宙的意義,是因為我們還太過渺小。有人總喜歡問「人終有一死,生命還有何意義」?生命的意義就在於傳承,通過傳承,終有一日人類能夠洞悉宇宙的奧秘,找到自己對於宇宙的真正意義。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如果木星突然消失,將會發生什麼?結局超乎你的想像! - 天天要聞

如果木星突然消失,將會發生什麼?結局超乎你的想像!

如果木星突然消失,人類還能支撐多久?為何木星會被稱為地球的保護神?作為太陽系當中最大的行星,木星的體積足以相當於1370顆地球,但凡從木星經過的小行星都會被木星捕獲。比如在1994年,木星就被一個叫做蘇梅克列維9號的彗星鎖定。
石學敏院士,今晨病逝 - 天天要聞

石學敏院士,今晨病逝

5月11日,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發布訃告,中國共產黨黨員、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醫大師、天津中醫藥大學終身教授、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名譽院長石學敏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2025年5月11日1時2分在天津逝世,享年86歲。
應用立體化監測體系 提升隱蔽性工程隱患發現能力 - 天天要聞

應用立體化監測體系 提升隱蔽性工程隱患發現能力

【來源:益陽市人民政府網_區縣市動態】湖南省地震局技術專家觀測儀器數據。姚靖怡攝5月7日,在資陽區沙頭鎮文興村資江干堤防汛現場,湖南省地震局技術團隊運用高密度電法系統對堤防結構開展電阻率成像檢測。這套堤防隱患診斷系統可有效檢測30米深度範圍
文明探源|跨越四千年:探秘青藏高原湖畔的生命史詩 - 天天要聞

文明探源|跨越四千年:探秘青藏高原湖畔的生命史詩

人類是何時登上青藏高原的?又是如何適應這片土地的?近期,西藏日喀則康馬縣嘎拉鄉瑪不錯遺址入選「2024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作為迄今為止青藏高原腹地海拔最高、年代最早、延續時間最長、文化序列最清晰的新石器時代湖濱遺址,該考古項目研究成果,為我們提供了探究早期人類「極地」生存的樣本。這部鐫刻在高原腹心...
為在國外知名期刊發文,高校學者主動聯絡境外組織,偷販涉密敏感數據 - 天天要聞

為在國外知名期刊發文,高校學者主動聯絡境外組織,偷販涉密敏感數據

5月11日,國家安全部微信公眾號發文,披露一起「高校學者為發論文偷販涉密敏感數據」案件細節。近年來,部分境外機構和個人為攫取利益,對我經濟、民生、科技等重要領域實施情報竊密活動,嚴重危害我國家安全。與此同時,部分境內人員法治意識、國家安全意識淡薄,為達到個人目的,違規將相關數據傳輸至境外,相關風險隱患...
我國近海將有5~7級風 - 天天要聞

我國近海將有5~7級風

一、近海海域天氣實況 5月10日14時至11日02時,東海北部海域出現了5~6級、陣風7級的西北風,東海南部海域、台灣海峽、南海北部海域、北部灣出現了5~6級、陣風7級的東北風或偏北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