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克任務關鍵階段,太陽風的起源,高能電子的謎團?

2022年10月09日11:53:03 科學 1221

離太陽最近的一次探測,如何利用金星,打破哪些記錄?

美國航天局太陽航天器在第9次太陽探測飛行中呼嘯而過

帕克任務關鍵階段,太陽風的起源,高能電子的謎團? - 天天要聞

藝術家對帕克太陽探測器在研究太陽時的描繪。(圖像來源: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應用物理實驗室)

美國航天局的掠日航天器正在進行它對我們的附近恆星(即太陽)的第九次大膽俯衝,以繼續探索太陽運作的秘密。

帕克太陽探測器的最新一次探測飛行中離太陽最近,當時航天器距離太陽表面約650萬英里(1,040萬公里)。當時,該探測器正以大約330,000英里/小時(532,000公里/小時)的速度行駛。它正致力於了解太陽大氣變得如此炎熱的機理——比太陽表面高出數千度——以及太陽風的起源(太陽風是一種不斷湧入太陽系的帶電粒子流)。

帕克任務關鍵階段,太陽風的起源,高能電子的謎團? - 天天要聞

隨著航天器飛得離太陽越來越近,我們便更容易破解這些謎團。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應用物理實驗室的帕克太陽探測器項目科學家努爾·E·勞瓦菲(Nour E.Raouafi)在美國航天局(NASA)的一份聲明中表示:「我們正在進入帕克任務的關鍵階段,在這次經歷中我們專註於很多事情。」。

勞瓦菲補充道:「我們預計航天器將穿過構成太陽風的帶電粒子持續流動的加速區。太陽活動也在加快,這使得我們研究更大規模的太陽風結構(如日冕物質拋射)以及與之相關的高能粒子很有希望。」

帕克任務關鍵階段,太陽風的起源,高能電子的謎團? - 天天要聞

在探測飛行中,該航天器符合其現有記錄——這也是人類的總體記錄——即最接近太陽的記錄和航天器中移動最快的物體的記錄。然而,帕克太陽探測器不久將繼續一連串地打破這兩項記錄。

帕克任務關鍵階段,太陽風的起源,高能電子的謎團? - 天天要聞

該任務的航天器將第五次飛過金星,利用金星的引力調整其在太空中的軌道,並安靜地靠近太陽。在今年的調動後、在當前計劃的任務於2025年結束之前,該航天器預計還要飛過金星兩次。到那時,航天器將距離太陽表面僅380萬英里(610萬公里)。

儘管帕克太陽探測器背後的研究團隊對今天的觀測結果已有預期,但科學家們仍有可能意外發現另一個關於太陽的驚喜。

帕克任務關鍵階段,太陽風的起源,高能電子的謎團? - 天天要聞

「你永遠不知道在離太陽這麼近的地方探索還會發現什麼,」 勞瓦菲說,「這總是令人興奮的。」

相關知識

派克太陽探測器又譯帕克太陽探測器,簡稱派克號或帕克號,舊稱太陽探測器或太陽探測器+,是NASA於2018年發射的無人航天器,其任務是反覆的探測和觀察太陽的外日冕。它將在2025年最接近太陽,與太陽中心距離僅有9.86太陽半徑,屆時的速度高達690,000 km/h,或是光速的0.064%。

帕克任務關鍵階段,太陽風的起源,高能電子的謎團? - 天天要聞

這個項目在2009財政年度宣布,該項目的費用為15億美元。由約翰·霍普金斯大學 應用物理實驗室設計和製造的這艘航天器[13]於2018年8月12日發射[2]。它以芝加哥大學名譽教授,物理學家尤金·派克的名字命名,以表彰他對太陽物理學的貢獻;這是NASA首次以在世人物的名字作為任務的正式名稱[14]。

帕克任務關鍵階段,太陽風的起源,高能電子的謎團? - 天天要聞

太陽,是太陽系中心的恆星,它幾乎是熱等離子與磁場交織著的一個理想球體。它的直徑大約是1,392,000公里,相當於地球直徑的109.3倍;質量大約是2×10³⁰千克,約佔太陽系總質量的99.86%。從化學組成來看,太陽質量的大約四分之三是氫,剩下的幾乎都是氦,包括氧、碳、氖、鐵和其他的重元素質量少於2%。

帕克任務關鍵階段,太陽風的起源,高能電子的謎團? - 天天要聞

太陽的恆星光譜分類為G型主序星(G2V)。雖然它以肉眼來看是白色的,但因為在可見光的頻譜中以黃綠色的部分最為強烈,從地球表面觀看時,大氣層的散射使天空成為藍色,所以它呈現黃色,因而非正式地歸類為「黃矮星」[17][18]。 光譜分類標示中的G2表示其表面溫度大約是5778K(5505°C),V則表示太陽像其他大多數的恆星一樣,是一顆主序星,它的能量來自於氫巨變成氦的核聚變反應,其核心每秒鐘能聚變6.2億噸的氫。

BY: Meghan Bartels

FY: Tessa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在作品發布後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海邊遇到水母別碰有毒!醫生:被蜇傷要用海水沖洗 - 天天要聞

海邊遇到水母別碰有毒!醫生:被蜇傷要用海水沖洗

隨著夏季來臨,水上活動增多。近期,有遊客在廣東珠海橫石基沙灘、木頭沖沙灘等地發現了一些像塑料袋一樣的物體,很多人還會用手觸摸。其實這些「不速之客」是水母。醫生也提醒:水母有毒,千萬別碰!據統計,我國沿海有30多種水母會蜇人。這些水母的觸鬚上
貴州大學助力中國真菌研究在「一帶一路」上開花結果 - 天天要聞

貴州大學助力中國真菌研究在「一帶一路」上開花結果

走進貴州大學農學院實驗室,空氣中瀰漫著新鮮菌菇特有的泥土芬芳。來自印度、泰國和巴基斯坦的留學生們端坐於操作台前,在無菌氣流環境下小心翼翼地分離純化菌種,為後續研究做準備。 地處中國西南的貴州省氣候濕熱、雨量充沛,為菌類生長提供了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當地「靠山吃山」的飲食傳統中蘊藏著豐富的野生菌資源,...
運動是加速衰老,還是延緩衰老?真相揭開 - 天天要聞

運動是加速衰老,還是延緩衰老?真相揭開

都說「運動能夠抗衰老」,但也有些人發現自己堅持跑步一段時間後,反而看上去面部皺紋好像變多了,更「顯老」了。這也讓很多人疑惑:運動究竟是延緩衰老的「良方」,還是過度消耗體力、加速衰老的「催化劑」?最近清華大學的一項研究揭開了真相。01運動是抗
星、空、地一體化協同 直擊我國首次海洋性冰川航空探測調查 - 天天要聞

星、空、地一體化協同 直擊我國首次海洋性冰川航空探測調查

我國首次海洋性冰川航空探測調查目前正在進行,今天進入調查的第三天。前兩天,由於大風、冰雪等不利天氣影響,探測任務主要進行的是地面作業,那麼今天的情況如何? 航空物探直升機正在進行冰川調查氣象條件好轉航空物探直升機已起飛作業在西藏仁龍巴冰川調查點,經過昨天一天的風雪,今天已經雲開霧散,天氣晴朗,適合航...
今年我國腦機介面市場規模將突破38億元 濟南來分一杯羹 - 天天要聞

今年我國腦機介面市場規模將突破38億元 濟南來分一杯羹

腦機介面技術,作為「十四五」規劃綱要中重點發展的「腦科學與類腦研究」領域的關鍵技術之一,被形象地譽為大腦與外部設備之間的「信息高速公路」。今年以來,隨著人工智慧、神經生物學、感測器等技術提升,「腦機介面」這項聽起來很科幻的技術,正逐步走進我
松典DC226K相機:大學生旅拍神器的硬核技術邏輯 - 天天要聞

松典DC226K相機:大學生旅拍神器的硬核技術邏輯

在過去一周的五一小長假里,國人再掀出遊熱潮,輕量化出行與高質量旅拍需求成為焦點。松典DC226K雙攝相機憑藉其「前後雙芯、超清畫質、智能操控」三位一體的硬核配置,直擊年輕用戶痛點。從商業級影像創作到一鍵濾鏡直出,從便攜設計到長續航能力,這款相機如何成為年輕人旅拍新寵?答案藏在技術細節中。硬核配置:前後雙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