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理大研究揭示:塑膠廢物潛藏微生物群落或引發生態危機

2025年05月08日12:53:07 科學 1862

「以往我們主要通過物理和化學影響來評估塑膠污染的影響,但現在應更重視塑膠際帶來的微生物威脅。」香港理工大學(簡稱「港理大」)土木及環境工程學系、醫療科技及資訊學系助理教授金靈表示。

金靈介紹,塑膠廢物及其附帶的微生物群落可以隨水流或風等不同媒介長距離流動,破壞微生物品種的自然分布,加上病毒在塑膠際中能存活更長時間,並具有更強的傳染力,容易加速病毒擴散,甚至導致疫情暴發。

由金靈領導的研究團隊揭示了常被忽略、依附在塑膠廢物上的微生物群落所帶來的生態危害。該團隊正推動建構全球資料庫及模型,評估有害微生物隨塑膠廢物流動的軌跡及潛在風險。

港理大研究揭示:塑膠廢物潛藏微生物群落或引發生態危機 - 天天要聞

金靈教授(左)與研究的第一作者土木及環境工程學系博士後研究員李長超博士(右)。香港理工大學供圖

塑膠際或能攜帶病原體穿梭於不同的生態系統

目前全球每年約產生四億噸塑膠廢物,至今累計總量已達70 億噸,但當中不足一成被回收,八成會積聚在環境中。塑膠由多種不同的化合物組成,可為微生物提供豐富養分,形成在水陸環境中黏附於塑料廢物的獨特微生物群落——塑膠際。

有研究顯示,重量約一克的海洋塑膠廢物所附帶的微生物生物量比1000升海水高出十倍。隨著越來越多塑膠廢物產生,由於其降解速度緩慢,意味著塑膠際正迅速擴大,並棲息了大量的微生物。

金靈及研究團隊結合實地採集的樣本及可開放取用的數據,分析在淡水、海水和陸地三種環境系統內,塑膠際及自然環境的微生物樣本,從而對塑膠際獨特且多樣的微生物群落作出全面概述。研究成果已在跨學科國際期刊《The Innovation》上發表,更被評為2020年至2024年最受歡迎的論文。

研究發現,無論在哪一種環境系統中,塑膠際和該環境本身的微生物群落,在微生物的種類及共存模式上都存在顯著差異,其中塑膠際的微生物群落更是由相互連結薄弱的特定微生物組成,在自然界中很罕見。

與自然環境的微生物群落相比,塑膠際具有更顯著的分解有機化合物能力,或會增加溫室氣體排放,並加速碳循環。尤其在淡水系統中,塑膠際中有大量能擾亂氮循環的細菌,會釋放亞硝酸鹽一氧化二氮等有害物質。

此外,塑膠際中對人類、動物及植物健康構成威脅的病原體也明顯增加,當中更包括了部分本身不存在於該環境系統中的品種,顯示塑膠際或能攜帶病原體穿梭於不同的生態系統。

金靈及團隊早前應邀在國際科學期刊《自然》上進一步闡述塑膠際帶來的迫切環境問題。他們指出,由於塑膠碎片的大小從微米到幾米不等,可以攜帶寄居的塑膠際微生物群,以多種途徑進入生態系統和食物鏈,例如小至亞微米的塑膠粒可以直接被農作物吸收,面積較大的塑膠碎片則容易被動物吞食。

建構全球資料庫追蹤塑膠際軌跡

金靈及團隊強調評估塑膠際微生物群落對生態的影響,以及預測其帶來的潛在風險至關重要,並期望結合地面監測、實驗及計算模型等不同研究成果,監測塑膠際穿梭於不同生態系統、地區和國家的流動軌跡、運輸動態及歸屬。

金靈表示,這是一項複雜但可行的任務,需要廣泛的國際及跨學科合作,並運用地理信息系統(GIS)、遙感及通過物聯網(IoT)連接的納米感測器等先進技術,其關鍵在於規範化不同領域的研究方法,並建立全球數據共享框架,以促進一致且可實行的見解。

金靈及團隊正積極與全球夥伴,包括學術機構、政府部門及非政府組織等合作收集塑膠樣本,建立全面的全球有害塑膠微生物群落目錄,並繪製相關風險的流向圖。他們利用現存針對塑膠廢物遷移和積存狀況的研究,開發一個用以評估和量化塑膠污染對微生物的影響的新模型。該模型以現有的塑膠存在數據和未來的排放估算為基礎,並將通過模擬實驗進行驗證。

金靈介紹,塑膠際的嚴重程度因地理位置而異,並與區域性的人類活動、發展及環境管理密切相關。「通過先進的繪圖與追蹤技術,我們的研究有望加深對依附在塑膠廢物上的微生物的遷移過程的理解,從而在關鍵領域進行更精確的風險評估和具針對性的干預措施。這些數據將有助制定更有效的環境政策和公共衛生策略,特別是在受塑膠污染影響最嚴重的地區。」

澎湃新聞記者 吳怡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海邊遇到水母別碰有毒!醫生:被蜇傷要用海水沖洗 - 天天要聞

海邊遇到水母別碰有毒!醫生:被蜇傷要用海水沖洗

隨著夏季來臨,水上活動增多。近期,有遊客在廣東珠海橫石基沙灘、木頭沖沙灘等地發現了一些像塑料袋一樣的物體,很多人還會用手觸摸。其實這些「不速之客」是水母。醫生也提醒:水母有毒,千萬別碰!據統計,我國沿海有30多種水母會蜇人。這些水母的觸鬚上
貴州大學助力中國真菌研究在「一帶一路」上開花結果 - 天天要聞

貴州大學助力中國真菌研究在「一帶一路」上開花結果

走進貴州大學農學院實驗室,空氣中瀰漫著新鮮菌菇特有的泥土芬芳。來自印度、泰國和巴基斯坦的留學生們端坐於操作台前,在無菌氣流環境下小心翼翼地分離純化菌種,為後續研究做準備。 地處中國西南的貴州省氣候濕熱、雨量充沛,為菌類生長提供了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當地「靠山吃山」的飲食傳統中蘊藏著豐富的野生菌資源,...
運動是加速衰老,還是延緩衰老?真相揭開 - 天天要聞

運動是加速衰老,還是延緩衰老?真相揭開

都說「運動能夠抗衰老」,但也有些人發現自己堅持跑步一段時間後,反而看上去面部皺紋好像變多了,更「顯老」了。這也讓很多人疑惑:運動究竟是延緩衰老的「良方」,還是過度消耗體力、加速衰老的「催化劑」?最近清華大學的一項研究揭開了真相。01運動是抗
星、空、地一體化協同 直擊我國首次海洋性冰川航空探測調查 - 天天要聞

星、空、地一體化協同 直擊我國首次海洋性冰川航空探測調查

我國首次海洋性冰川航空探測調查目前正在進行,今天進入調查的第三天。前兩天,由於大風、冰雪等不利天氣影響,探測任務主要進行的是地面作業,那麼今天的情況如何? 航空物探直升機正在進行冰川調查氣象條件好轉航空物探直升機已起飛作業在西藏仁龍巴冰川調查點,經過昨天一天的風雪,今天已經雲開霧散,天氣晴朗,適合航...
今年我國腦機介面市場規模將突破38億元 濟南來分一杯羹 - 天天要聞

今年我國腦機介面市場規模將突破38億元 濟南來分一杯羹

腦機介面技術,作為「十四五」規劃綱要中重點發展的「腦科學與類腦研究」領域的關鍵技術之一,被形象地譽為大腦與外部設備之間的「信息高速公路」。今年以來,隨著人工智慧、神經生物學、感測器等技術提升,「腦機介面」這項聽起來很科幻的技術,正逐步走進我
松典DC226K相機:大學生旅拍神器的硬核技術邏輯 - 天天要聞

松典DC226K相機:大學生旅拍神器的硬核技術邏輯

在過去一周的五一小長假里,國人再掀出遊熱潮,輕量化出行與高質量旅拍需求成為焦點。松典DC226K雙攝相機憑藉其「前後雙芯、超清畫質、智能操控」三位一體的硬核配置,直擊年輕用戶痛點。從商業級影像創作到一鍵濾鏡直出,從便攜設計到長續航能力,這款相機如何成為年輕人旅拍新寵?答案藏在技術細節中。硬核配置:前後雙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