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地165光年內,19顆紅矮星的信號被發現,其中4顆周圍或有生命

2021年10月15日16:41:02 科學 1139

根據報道,近日,來自澳大利亞和荷蘭的天文學家們,通過位於荷蘭的LOFAR(低頻陣列望遠鏡網路),在尋找系外行星的過程中,發現了19顆紅矮星發出的信號,這19顆紅矮星都來自於165光年之內,其中4顆紅矮星的信號尤為特別。

距地165光年內,19顆紅矮星的信號被發現,其中4顆周圍或有生命 - 天天要聞

那麼,這19顆紅矮星發出的信號,有何意義呢?

在恆星活動的過程中,恆星本身也是會發出電波的,特別是恆星發出的能量,在和周圍的行星磁場相互作用的時候,更是會釋放出一種更為強大的無線電波。

在太陽系中,這樣的無線電波伴隨著太陽風的活動,是經常容易被捕捉到的,特別是太陽和地球磁場之間,不過,在太陽系之外,科學家們卻從未捕捉到類似的無線電波。

一直到這一次通過LOFAR去進行搜索的時候,意外在4顆紅矮星傳來的信號中,發現了類似的無線電波,這也意味著,在這4顆紅矮星周圍,極可能存在著多顆行星,這代表我們又發現了4個完整的恆星系統。

距地165光年內,19顆紅矮星的信號被發現,其中4顆周圍或有生命 - 天天要聞

那麼,這4顆紅矮星周圍,有可能存在生命嗎?

紅矮星是一種小質量的恆星,它們的質量最大不會超過太陽的50%,顏色偏紅,表面的溫度也要更低,當然,這一類的恆星壽命也要更長,研究認為,紅矮星的壽命至少都在數百億年甚至上千億年以上。

在宇宙中,最常見的恆星類型就是紅矮星,拿我們所在的銀河系來說,銀河系中75%以上的恆星都是紅矮星,而且在很多紅矮星的周圍,也都是存在著多顆行星的,比方說距離地球39光年外,被稱作「迷你太陽系」的恆星系統RAPPIST-1,它的母星就是一顆紅矮星。

距地165光年內,19顆紅矮星的信號被發現,其中4顆周圍或有生命 - 天天要聞

雖然紅矮星RAPPIST-1的半徑,僅有太陽的八分之一,但是它的周圍已知的行星就有7顆,而且還都是類地行星,這也讓RAPPIST-1成為地球周圍,最有可能存在生命,甚至是外星文明的恆星系統之一。

當然,多年來通過對紅矮星的研究,也有很多研究者認為,宇宙中真正的生命搖籃,事實上就是在紅矮星系統之中,一個是因為紅矮星的數量是最多的,它也符合我們猜測「宇宙生命普遍存在」的觀點。

距地165光年內,19顆紅矮星的信號被發現,其中4顆周圍或有生命 - 天天要聞

另一個原因,是因為紅矮星系統的壽命都很長,最短也有數百億年的時間,在這漫長的時間裡,是足夠孕育生命和文明出來的。

而且很多紅矮星的宜居帶中,也都存在著類地行星,比方說距離我們最近的紅矮星系統——比鄰星,它的宜居帶中,就有一顆疑似存在生命的類似行星比鄰星b,去年年底接收到來自於比鄰星b的神秘窄頻無線電信號後,就曾讓很多人懷疑,可能比鄰星b上已經存在著文明了。

距地165光年內,19顆紅矮星的信號被發現,其中4顆周圍或有生命 - 天天要聞

因此,這一次發現的這4顆紅矮星周圍,也是極有可能存在宜居行星的,甚至不排除有可能會有生命存在。

因為它們發出的超強無線電信號,和地球磁場與太陽風作用所產生的無線電信號很像,因此,可以推測這4顆紅矮星周圍的行星都是非常活躍的,而且行星上都會出現強大的極光,就好像地球的極光一樣。

目前來看,在這4顆紅矮星周圍,應該是存在著質量和地球差不多的行星,因為如果質量比地球小很多,那麼,是不會產生如此強大的無線電信號。

距地165光年內,19顆紅矮星的信號被發現,其中4顆周圍或有生命 - 天天要聞

那麼,如果真的有生命,我們又該怎麼辦?

對於現階段的人類來說,我們從系外行星中發現生命的可能性並不高,因為我們目前的探測設備,根本就無法直接對系外行星的表面進行觀測,都是通過採集觀測數據來進行分析的,以及通過行星和恆星之間的距離,結合其它的數據來判斷是否處於宜居帶內。

因此,即使這4顆紅矮星的周圍真的存在生命,我們也是很難發現的,除非這4顆紅矮星周圍存在著外星文明,並且這些外星文明主動和人類取得聯繫,我們才可以得知他們的存在,否則,我們能做的,仍然只是初步的觀測分析而已。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微科普】莫要一談輻射就「色變」,正確看待這把「雙刃劍」! - 天天要聞

【微科普】莫要一談輻射就「色變」,正確看待這把「雙刃劍」!

Q輻射具有兩面性!「快把WiFi關了,有輻射!」「電腦前面放盆仙人掌,防輻射!」「孕婦必須穿防輻射服!」這些十分耳熟的忠告,折射出公眾對輻射普遍存在的心理恐懼。然而,科學真相往往顛覆認知。恐懼:混淆與誤解公眾對輻射的深度誤解和過度恐慌,常因混淆了兩種截然不同的輻射類型:電離輻射:包括X射線、γ射線等高能輻...
寧德時代訴海辰儲能不正當競爭 - 天天要聞

寧德時代訴海辰儲能不正當競爭

近日,寧德時代起訴海辰儲能等主體不正當競爭糾紛一案已由福建省寧德市中級人民法院立案,定於8月12日開庭審理。這場糾紛因兩家企業在587Ah儲能電池標準領域的競爭引發行業關注,而案件走向恰逢海辰儲能港股IPO關鍵期,其上市進程可能因此受到影響
發力太空計算!千億巨頭大動作 - 天天要聞

發力太空計算!千億巨頭大動作

【導讀】中科曙光擬與中科星圖共同構建中國太空計算產業新生態中國基金報記者 盧鴒太空計算正成為新的戰略新興技術高地。中科曙光、中科星圖7月8日晚公告稱,雙方當日簽署了《太空計算領域的合作開發框架協議》,將共同推動「太空計算」技術的創新與應用落地、構建中國太空計算產業新生態,打造面向世界的中國太空算力服務...
專家分析颱風「丹娜絲」三個特點 登陸後影響時間或拉長 - 天天要聞

專家分析颱風「丹娜絲」三個特點 登陸後影響時間或拉長

中國藍新聞 浙江之聲記者 徐欣悅今年第4號颱風「丹娜絲」(熱帶風暴級),今天13時中心位於溫州偏東方向約118公里的海面上,預計將於今天傍晚到夜間在台州到寧德一帶沿海登陸。省應急管理廳總工程師胡堯文介紹,目前看,儘管颱風強度不強,但有三個特點要特別關註:一是路徑罕見,作為第一個從南海穿過台灣海峽再可能登陸浙...
「泰山獎」得主盧煜明,當選歐洲科學院院士 - 天天要聞

「泰山獎」得主盧煜明,當選歐洲科學院院士

盧煜明被認為是離諾貝爾獎最近的「下一個中國科學家」。撰文丨凌 駿責編丨汪 航近日,歐洲科學院官網在線更新院士名單,中國科學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學校長盧煜明教授在列。盧煜明院士是全球無創產檢技術的奠基人,他耗時22年開發的「無創產前基因檢測(NIPT)」技術自2011年推向全球,在超90個國家落地應用,每年為全球孕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