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獎」得主盧煜明,當選歐洲科學院院士

2025年07月08日20:20:39 科學 4856
「泰山獎」得主盧煜明,當選歐洲科學院院士 - 天天要聞


盧煜明被認為是離諾貝爾獎最近的「下一個中國科學家」。



撰文凌   駿
責編丨汪   航


近日,歐洲科學院官網在線更新院士名單,中國科學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學校長盧煜明教授在列。

「泰山獎」得主盧煜明,當選歐洲科學院院士 - 天天要聞

盧煜明院士是全球無創產檢技術的奠基人,他耗時22年開發的「無創產前基因檢測(nipt)」技術自2011年推向全球,在超90個國家落地應用,每年為全球孕婦提供超1000萬次無創產前檢測

自2011年起,盧煜明先後當選英國皇家學會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中國科學院院士和歐洲科學院院士,並斬獲湯森路透引文桂冠獎(化學)、科學突破獎–生命科學獎、拉斯克臨床醫學研究獎等業內最高榮譽,被認為是離諾貝爾獎最近的「下一個中國科學家」。

同時,利用相關技術,近十年盧煜明又投身癌症無創早篩。2022年,他和團隊發布了突破性技術fragma,有望通過採集少量血液樣本,就可以在早期一次性篩查出50種癌症

由於一系列傑出成就,2024年10月,盧煜明院士獲「第五屆價值醫療泰山獎-臨床研究獎」。

「泰山獎」得主盧煜明,當選歐洲科學院院士 - 天天要聞
盧煜明院士(右)獲「第五屆價值醫療泰山獎-臨床研究獎」,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院長范先群院士(左)為他頒獎

「醫學界」此前報道,1983年,盧煜明考入劍橋大學,並在1986年提出了改變全球產前診斷格局的科學假設:如果孕婦的血液中存在胎兒細胞,那麼通過簡單檢測孕婦的血液,就可以檢驗胎兒細胞的dna信息。

此後10餘年,盧煜明放棄了當醫生的機會,潛心實驗室,歷經無數次失敗的嘗試,最終於1997年在《柳葉刀》發表文章《母體血漿和血清中存在胎兒dna》成為無創產檢史上里程碑意義的重大發現。

2011年,無創性產前診斷nipt)技術實現轉化,在美國率先開始臨床推廣。2017年,我國將nipt技術正式列為臨床體外診斷的正規方式,並出台相應技術規範。

據統計,我國每年先天性致愚致殘缺陷兒占出生人口總數的4%-6%,而nipt的無創傷性避免了侵入性診斷帶來的流產、感染等風險,dna測序技術也保障了檢測的準確率,為全球出生缺陷防治作出了巨大貢獻。

2024年,盧煜明院士在接受「醫學界」專訪時介紹,他如今有一半以上的科研精力轉向了癌症相關的研究。希望未來5年通過相關技術,可以多發現一些不同癌種的早期篩查手段

如果能在國內成功推出,並且證明確實可以降低患癌人群死亡率,減輕疾病負擔,5年內能做到這個,我會非常高興。」盧煜明院士說。

2025年1月8日,香港中文大學宣布,盧煜明為學校第九任校長。他曾對「醫學界」表示,升任港中文校長後,希望能將自己和團隊既往在基礎研究和轉化方面工作經驗,進一步在學校推廣,並在科研工作的機制上爭取改進空間,進一步提升科研效率。

在今年年初的「上任公開信」中,盧煜明承諾,將與大學成員保持開放溝通,讓港中大人發揮集體智慧,引領大學竿頭日進,並鼓勵學生把握港中大各式各樣的學習機會,努力追求全面發展,成為具有全球視野及多元文化意識的「僕人領袖」;培養創新思維,儘力為全球挑戰尋求解決方案

歐洲科學院由英國皇家學會和法國、德國、義大利、荷蘭、瑞典等多個國家科學院於1988年共同發起成立,總部位於英國倫敦,是國際上學術領域最廣泛、影響最大的科學組織之一。

該院院士包括自然科學、社會科學、人文科學、生命科學4個學部、23個學科領域的國際著名學者,目前約有5500人,其中包括近90位諾貝爾獎獲得者。

歐洲科學院院士主要在歐洲各國院士中遴選,被提名候選人首先由來自不同國家的院士推薦到所在的學部,經學部委員會初審後推薦到提名委員會進行通訊評審,通過後提交歐洲科學院專門委員會審議,最後由歐洲科學院董事會選舉產生,是一項崇高的國際學術榮譽。

附「醫學界」專訪盧煜明教授的相關報道:


1、離諾獎最近的中國人丨對話盧煜明院士

2、下一個離諾獎最近的中國人,正在研究血液測癌

3、盧煜明院士:連通醫學與科學間的橋樑


附「價值醫療泰山獎」相關信息:


1、第五屆「泰山獎」在滬揭曉,七大獎項致敬中國醫療傑出貢獻者

2、2025第六屆「泰山獎」臨床醫學研究獎提名工作啟動!


*「醫學界」力求所發表內容專業、可靠,但不對內容的準確性做出承諾;請相關各方在採用或以此作為決策依據時另行核查。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微科普】莫要一談輻射就「色變」,正確看待這把「雙刃劍」! - 天天要聞

【微科普】莫要一談輻射就「色變」,正確看待這把「雙刃劍」!

Q輻射具有兩面性!「快把WiFi關了,有輻射!」「電腦前面放盆仙人掌,防輻射!」「孕婦必須穿防輻射服!」這些十分耳熟的忠告,折射出公眾對輻射普遍存在的心理恐懼。然而,科學真相往往顛覆認知。恐懼:混淆與誤解公眾對輻射的深度誤解和過度恐慌,常因混淆了兩種截然不同的輻射類型:電離輻射:包括X射線、γ射線等高能輻...
寧德時代訴海辰儲能不正當競爭 - 天天要聞

寧德時代訴海辰儲能不正當競爭

近日,寧德時代起訴海辰儲能等主體不正當競爭糾紛一案已由福建省寧德市中級人民法院立案,定於8月12日開庭審理。這場糾紛因兩家企業在587Ah儲能電池標準領域的競爭引發行業關注,而案件走向恰逢海辰儲能港股IPO關鍵期,其上市進程可能因此受到影響
發力太空計算!千億巨頭大動作 - 天天要聞

發力太空計算!千億巨頭大動作

【導讀】中科曙光擬與中科星圖共同構建中國太空計算產業新生態中國基金報記者 盧鴒太空計算正成為新的戰略新興技術高地。中科曙光、中科星圖7月8日晚公告稱,雙方當日簽署了《太空計算領域的合作開發框架協議》,將共同推動「太空計算」技術的創新與應用落地、構建中國太空計算產業新生態,打造面向世界的中國太空算力服務...
專家分析颱風「丹娜絲」三個特點 登陸後影響時間或拉長 - 天天要聞

專家分析颱風「丹娜絲」三個特點 登陸後影響時間或拉長

中國藍新聞 浙江之聲記者 徐欣悅今年第4號颱風「丹娜絲」(熱帶風暴級),今天13時中心位於溫州偏東方向約118公里的海面上,預計將於今天傍晚到夜間在台州到寧德一帶沿海登陸。省應急管理廳總工程師胡堯文介紹,目前看,儘管颱風強度不強,但有三個特點要特別關註:一是路徑罕見,作為第一個從南海穿過台灣海峽再可能登陸浙...
「泰山獎」得主盧煜明,當選歐洲科學院院士 - 天天要聞

「泰山獎」得主盧煜明,當選歐洲科學院院士

盧煜明被認為是離諾貝爾獎最近的「下一個中國科學家」。撰文丨凌 駿責編丨汪 航近日,歐洲科學院官網在線更新院士名單,中國科學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學校長盧煜明教授在列。盧煜明院士是全球無創產檢技術的奠基人,他耗時22年開發的「無創產前基因檢測(NIPT)」技術自2011年推向全球,在超90個國家落地應用,每年為全球孕婦...
施一公、薛其坤、潘建偉院士相聚上海,預測未來50年科學發展 - 天天要聞

施一公、薛其坤、潘建偉院士相聚上海,預測未來50年科學發展

今天,施一公、薛其坤、潘建偉等眾多科學家和青年科研人員相聚上海黃浦江畔,參加「未來科學大獎十周年慶典·科學峰會」。這場峰會聚焦科學未來發展趨勢,在對話環節請科學家預測未來、寄語青年。西湖大學校長、2017未來科學大獎·生命科學獎獲得者施一公院士認為,AlphaFold(阿爾法摺疊)人工智慧系統的問世,改變了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