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無植入」新理念,呵護冠心病患者「心」健康


新華衛視網湖南訊(通訊員 鄭雯)10月9日,邵陽縣人民醫院為一名冠狀動脈狹窄患者成功植入一枚生物可吸收支架。術後患者胸痛癥狀消失,治療效果良好。

9月29日,43歲的楊先生因「突發胸痛、大汗淋漓1小時」緊急送入該院急診科,診斷為「急性心機梗死」。完善冠狀動脈造影提示迴旋支近端完全閉塞,右冠脈中段95%嚴重狹窄。告知患者家屬需緊急開通迴旋支閉塞病變,擇期處理右冠脈狹窄病變,經家屬同意後成功為其開通閉塞血管,但因血管較小,不能植入支架,遂予以藥物球囊擴張成型,術後患者胸痛癥狀緩解。

該院心血管內科李能信主任查房組織討論後指出,患者右冠脈有擇期手術指針,考慮患者年級較輕、血管病變較簡單、鈣化不重等特點,有可吸收支架植入指征。在與患者及家屬溝通後,2022年10月9日,心血管內科陸中義副主任帶領介入醫師團隊成功在患者右冠脈植入生物可吸收支架,血管完全重建,達到理想水平。

冠心病是威脅人類生命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一直以來,醫學界對冠心病的治療技術和理念一直在不斷探索的道路上。當前,介入治療是冠心病治療的有效方式之一,而近年來,介入治療領域「介入無植入」創新理念高速發展,一種可以降解的心臟支架植入術進入了人們的視野。

邵陽縣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副主任陸中義介紹,不同於植入後永久存留在體內的金屬支架,可吸收支架在人體置入後2-3年內可完全降解,恢復血管的功能和彈性,不會永久存留,很好的解決了非可吸收支架帶來的支架內血栓形成及再狹窄風險。特別是對於年輕冠心病患者,可減少其再次患心肌梗死的風險和減少口服藥物的使用,並且不影響其同一血管同一部位再次支架手術的操作。更多的冠心病患者通過「介入無植入」產品,獲得了更優質和豐富的治療,進一步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

邵陽縣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介入團隊從2018年創建以來,已成功開展心臟介入手術3000餘台。從既往的藥物塗層支架到如今的生物可吸入支架,標誌著該院完美契合了心血管介入史上的第四次革命,也為廣大邵陽地區冠心病患者帶來了更多的福音。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熬夜、過度勞累、吸煙等不良生活習慣的影響,原本是老年人中常見的心血管疾病,近年來中青年中的發病率卻日趨上升,肥胖、高血壓血脂異常等這些因素易導致心血管疾病的出現,慢性病的預防工作刻不容緩。

心血管科專家提醒,支架植入並不是冠心病「一勞永逸」的治療方式。對於冠心病患者來說,要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控制飲食、適當鍛煉、按時服藥,避免熬夜、過度勞累等不良生活習慣。如出現胸痛等身體不適,應及時就近去正規醫院檢查就診,切勿耽誤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