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知道「睡不夠會打呵欠」,但你可能不知道,除了「呵欠連天」外,睡眠不足還有很多其他的表現。
有些表現,看似和睡眠無關,但其實可能是缺覺的表現。尤其是長期如此,一定要重視。
你沒察覺的8種缺覺信號
有專家曾發文提醒,這些可能是睡眠不足的癥狀與表現:
1、情緒波動大,易怒或焦慮
一點小事就能讓你炸毛,情緒像過山車一樣起伏不定,甚至莫名其妙地感到焦慮或抑鬱。
如果你發現自己最近情緒控制能力變差,或者親友都說你「脾氣變大了」,可能是睡眠不足在作祟。
2、皮膚變差,顏值下滑
如果你發現自己的皮膚狀態突然變差,即使用了護膚品也沒用,那可能是睡眠不足在「毀容」。
黑眼圈、眼袋、皮膚暗沉、痘痘頻發,整個人看起來「老了幾歲」。
3、食慾紊亂,體重波動
要麼食欲不振,要麼暴飲暴食,尤其是對高糖、高脂肪的食物特別渴望。
如果你發現自己最近飲食習慣異常,或者體重莫名其妙地增加或減少,可能是睡眠不足影響了代謝。
4、頭痛、肌肉酸痛
早上起床時感覺頭痛、脖子僵硬,或者全身肌肉酸痛,像被人打了一頓。
如果你經常感到身體不適,尤其是早上起床時,可能是睡眠不足導致的生理反應。
5、記憶力下降,反應遲鈍
經常忘記事情,比如剛想做什麼轉身就忘了;反應速度變慢,別人說話需要多聽幾遍才能理解。
如果你發現自己總是「丟三落四」,或者別人說你「反應慢半拍」,可能是睡眠不足影響了大腦功能。
6、白天睏倦,精神不振
即使睡了七八個小時,白天還是感覺昏昏沉沉,注意力難以集中,甚至坐著都能打瞌睡。
如果你經常需要靠咖啡「續命」,或者在工作、學習時頻繁「走神」,那可能是睡眠不足的信號。
7、免疫力下降,容易生病
感冒、發燒、過敏等小毛病頻繁找上門,身體抵抗力明顯變差。
如果你發現自己最近特別容易生病,或者恢復速度變慢,可能是睡眠不足削弱了免疫系統。
8、夜間醒來,難以入睡
即使早早躺下,也會頻繁醒來,或者翻來覆去睡不著,總覺得睡眠「很淺」。
如果你發現自己每晚醒來多次,或者需要很長時間才能入睡,那可能是睡眠質量出了問題。
什麼樣的表現,是睡好了?
《睡眠健康核心信息及釋義》中介紹,適宜的睡眠時長是健康睡眠的基礎。不同年齡段人群對睡眠時長的需求不同,且存在個體差異。
0~3月齡嬰兒:13~18小時
4~11月齡嬰兒:12~16小時
1~2歲幼兒:11~14小時
學齡前兒童:10~13小時
中小學生:8~10小時
成年人:7~8小時
老年人:6~7小時
良好的睡眠質量是健康睡眠的關鍵。良好睡眠質量通常表現為:
入睡時間在30分鐘以內(6歲以下兒童在20分鐘以內);
夜間醒來的次數不超過3次,
且醒來後能在20分鐘內再次入睡;
醒來後感到精神飽滿、心情愉悅、精力充沛、注意力集中。
如何減少不必要的熬夜?
很多人一說到不熬夜,首先就是給自己規定:一定要在12點前放下手機睡覺!但能做到的人確實很少。
不少人是「報復性熬夜」,將熬夜視為對忙碌生活的補償,想要找回對生活的支配感。因此建議——
1、把睡覺當成一天的開始
我們習慣把早起當成一天的開始,而在晚上睡覺時遲遲不願意結束。但如果換個思路,把睡覺當成是一天的開始,反而可能有助於改善熬夜行為。
2、循序漸進來嘗試早睡
不用一定和自己強調12點前必須睡。在平常睡覺的時間的基礎上提前10-30分鐘,具體視自己情況而定,每天提前一點點,這種微小的調整比較容易做到,也容易讓人慢慢找回對睡眠這件事的掌控感。
3、留充足的睡前「緩衝期」
可以嘗試在工作娛樂與睡眠之間預留一段時間,比如半小時、一小時甚至更長的時間,作為睡前「緩衝期」,在這個時間裡,進行一些比較溫和,且不會讓你感到太興奮的事情,比如看書、練字、畫畫、正念、冥想等,讓自己自然地過渡到睡眠這件事上。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23120170002)
審核:孫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