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歲食管癌患者時隔3個月重獲「吃飯自由」,機器人精雕細琢創造生命奇蹟

2025年05月22日23:00:14 健康 2275

極目新聞通訊員 張曉美 丁燕飛

「家父當時病情複雜且危急,在您精湛的醫術、果斷的判斷和團隊默契的配合下,歷經11個小時,手術順利完成,術後恢復遠超預期!」5月22日,武漢大學中南醫院胸外科主任醫師胡衛東的辦公桌上,一份紅紙列印的感謝信與定製水晶獎盃並置而立。這是73歲的食管癌患者陶先生(化姓)在手術後一個多星期時,家屬送來的心意。21日,當老人患病以來第一次用還有些顫抖的手舀起米湯時,家裡所有人都激動落淚。

73歲食管癌患者時隔3個月重獲「吃飯自由」,機器人精雕細琢創造生命奇蹟 - 天天要聞胡衛東主任與患者家屬溝通病情

今年2月,家住黃岡的陶先生在年夜飯桌上首次出現吞咽梗阻癥狀,元宵節後做ct檢查提示食管中段腫瘤,胃鏡活檢確診為鱗狀細胞癌。病情進展迅猛時,嚴重時老人連一口水都難以下咽,家屬輾轉多方就醫,得知中南醫院胸外科主任醫師胡衛東團隊擅長此類手術,便立即慕名前來。「兩次化療像坐過山車!」陶女士回憶,首次新輔助化療後腫瘤縮小了,但第二次化療效果未達預期。

陶先生入住中南醫院後,胡衛東團隊緊急會商,果斷決策,須立即實施手術。作為湖北省醫師學會機器人學組組長,經驗豐富的胡衛東主任結合老人實際情況,決定採用機器人輔助胸腔鏡手術。「機械臂能在狹窄胸腔內完成毫米級操作,這是傳統腔鏡難以實現的。」團隊主治醫師魯銳介紹,這樣也讓手術更精準、安全。經詳細溝通、情緒安撫,陶女士對治療方案十分認可,也消除了焦慮。「機會可能只有一次,我們選擇完全信任胡主任團隊。」陶女士說。

5月12日,胡衛東主刀,宋從寬醫生配合,手術順利完成。術後,陶先生平安回到普通病房。食管術後護理也非常關鍵,為此,團隊也精心制定了一套護理方案,經一個多星期的治療照護,陶先生恢復良好,術後第8天,當他成功喝下術後第一口米湯時,病房裡響起了掌聲。「賀學宇護士長她們很細心,錄了很多視頻,教我們怎麼做,護士比鬧鐘還準時。」恢復良好的陶先生回憶,每次夜間咳嗽,管床護士總會第一時間出現,指導正確的咳痰姿勢,醫生團隊每天兩次查房必查引流液顏色,連細微變化都要記錄。

22日,老人的女兒將一封感謝信和一隻定製水晶獎盃贈送給了胡衛東,她說:「醫生護士教的是方法,給我們傳遞的是希望!感謝你們給了我父親第二次生命!」據悉,中南醫院胸外科機器人手術位居湖北前列,至今已讓眾多患者受益,回歸正常生活。

73歲食管癌患者時隔3個月重獲「吃飯自由」,機器人精雕細琢創造生命奇蹟 - 天天要聞陶先生家屬送來的感謝信

(來源:極目新聞)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極目新聞」客戶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歡迎提供新聞線索,一經採納即付報酬。24小時報料熱線027-86777777。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西安一醫院為天水血鉛異常幼兒開單獨診室,醫生回應兩地檢驗結果懸殊 - 天天要聞

西安一醫院為天水血鉛異常幼兒開單獨診室,醫生回應兩地檢驗結果懸殊

極目新聞記者 陳洋洋7月1日,甘肅省天水市查獲一起某幼兒園違規使用添加劑導致部分幼兒血鉛異常案件。隨後幾天,陸陸續續有家長帶孩子自行前往西安進行血鉛檢驗。查血鉛的單獨診室掛牌5日下午,極目新聞記者再次趕往西安市中心醫院,發現與昨日不同的是,兒科門診已開闢單獨的診室供天水血鉛異常幼兒就診。下午3時許,仍有...
醫生坦言:能活過80歲的糖尿病人,身上會有這7個特點 - 天天要聞

醫生坦言:能活過80歲的糖尿病人,身上會有這7個特點

據《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中所說,在我國大約有1.5億人存在糖尿病高患病的風險,近幾年也逐漸成為了全球糖尿病患病率和增長最快的國家之一。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可怕的不是糖尿病,而是患上糖尿病後的併發症,當多個併發症找上門,損害
耳鳴的特效藥,藥店藏著掖著不願說,我來和你講 - 天天要聞

耳鳴的特效藥,藥店藏著掖著不願說,我來和你講

大家好,今天給大家講一講耳鳴,你可能不知道,在醫藥店的犄角旮旯裡面,藏著三種緩解耳鳴的特效藥,這些葯呢,就像是被人丟在角落裡的寶貝一樣,就因為太平價,所以藥店呢,也不怎麼愛賣,感覺呢,再晚一點呢,他們就要徹底消失了第一,益氣聰明丸,生陽聰耳
人真的能被熱死!一老人因中暑身亡,體溫高到人體無法承受 - 天天要聞

人真的能被熱死!一老人因中暑身亡,體溫高到人體無法承受

►本文2125字 閱讀3分鐘聲明:本文內容均是根據權威醫學資料結合個人觀點撰寫的原創內容,為了方便大家閱讀理解,部分故事情節存在虛構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識,如有身體不適請線下就醫。南京一位年近八旬的老人,在高溫天氣中因嚴重中暑不幸去世。送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