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號中醫營養學糖尿病管理唐來邦方案發布會於杭州盛大舉行。此次發布會上,中國中醫科學院王宏才教授攜其深耕三十餘年研究的三調通脈法正式入駐杭州唐來邦健康管理機構。該方法以調氣調陰調神為核心,巧妙融合八位中醫大師的學術思想精華。
6月21日,由廈門唐來邦醫學營養研究中心主辦的「唐來邦中醫營養糖尿病管理方案」學術交流會在浙江杭州隆重舉行。本次會議匯聚了國內中醫、營養學及內分泌領域的權威專家,圍繞糖尿病的中醫營養干預新策略展開深入探討,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醫療從業者、健康管理專家及糖尿病患者代表參與。會議通過主題演講、案例分享、互動交流等形式,全面展示了中醫營養整合干預在糖尿病防治中的獨特價值,為糖尿病管理提供了創新思路。
中醫營養整合干預:糖尿病管理的新方向
會議伊始,廈門唐來邦醫學營養研究中心創始人致開幕辭。他指出,近年來我國糖尿病患病率持續攀升,傳統模式在長期血糖管理中存在一定局限性,而中醫營養整合結合了中醫辨證干預與現代營養學,能夠從整體調節代謝功能,為糖尿病患者提供更個性化的健康管理方案,並系統闡述項目理念:「七年服務超三十萬糖友,核心在於構建『中醫+營養+管理』的三維一體糖尿病調理體系。」
權威專家分享前沿研究成果
王宏才教授:「三調通脈法」助力糖尿病微循環改善
中國中醫科學院王宏才教授發表了《糖尿病中醫大破局》的主題演講。他指出,糖尿病併發症的核心病機在於「氣滯、血瘀、絡阻」,而「三調通脈法」通過「調氣、調陰、調神」三個維度,融匯八位中醫宗師的畢生經驗智慧,是中華醫學獻給世界的生命禮物!"其聲如洪鐘,字字叩擊人心。
王宏才教授強調:「中醫治療糖尿病不僅關注降糖,更注重整體機能的恢復」。
鄒愛標教授:腸道營養干預在十萬真實血糖管理案例中的應用
清華海峽研究院醫學營養中心主任鄒愛標教授則聚焦於腸道健康與糖尿病的關係,他在《腸道營養干預與糖尿病管理》的演講中指出,腸道菌群失衡與胰島素抵抗、慢性炎症密切相關,而通過膳食纖維、益生菌等營養干預手段,可以重塑腸道微生態,改善糖代謝。
「臨床研究表明,特定的膳食組合(如低gi飲食、高纖維飲食)不僅能調節血糖,還能改善腸道屏障功能,減少內毒素入血,從而降低全身炎症水平。」鄒愛標教授分享道。
胡仁明教授:「四病同治」揭示代謝性疾病的共同機制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胡仁明教授在《代謝性炎症綜合征與「四病同治」策略》的演講中提出,糖尿病、肥胖、脂肪肝和動脈粥樣硬化(as)這四種代謝性疾病具有共同的發病機制——慢性低度炎症。他系統闡述了「腸道菌群-免疫代謝」調控在糖尿病管理中的關鍵作用,並強調通過抗炎、調節腸道微生態等手段實現「四病同治」。
「傳統治療往往針對單一疾病,而『四病同治』策略則從代謝性炎症的整體調控入手,為糖尿病及其併發症的防治提供了新思路。」胡仁明教授表示。
王宏才教授現場贈書,呼籲加強中西醫協同創新
會議尾聲,王宏才教授向參會者簽名贈送了他主編的《向病而生》,此刻,再次會議題詞——「生命永不屈服」——彷彿被他們的故事點燃,閃耀著穿透人心的力量,灼灼生輝,照亮了每一位在場者的心房。
廈門唐來邦醫學營養研究中心創始人表示,未來將繼續深化中醫營養干預法的研究,推動標準化、科學化的糖尿病管理方案,讓更多患者受益於「中國式控糖」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