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睡早起」不對?醫生:只要過了65歲後,睡覺盡量做到這3點

2025年06月09日14:03:11 健康 1028

「早睡早起」不對?醫生:只要過了65歲後,睡覺盡量做到這3點 - 天天要聞

很多人都認為"早睡早起身體好"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健康法則,尤其是對老年人而言。但隨著年齡增長,尤其是65歲以後,我們的睡眠規律和需求確實會發生一系列變化。

「早睡早起」不對?醫生:只要過了65歲後,睡覺盡量做到這3點 - 天天要聞

很多老年患者經常抱怨說自己無法像年輕時那樣保持早睡早起的習慣,這種變化很可能是人體自然老化過程中的正常現象,並不必然代表健康問題。

對於65歲以上老年人來說,睡眠質量比嚴格遵循"早睡早起"更為重要。大腦認知功能研究顯示,老年人的晝夜節律周期往往會前移,這使得許多老人不自覺地會比年輕時更早入睡和更早醒來。

北京老年醫學研究中心張明教授團隊對3200名65歲以上老年人進行的長期跟蹤研究表明,超過68%的健康老年人睡眠時間會自然縮短,平均每晚睡眠時間比中年時期減少約1-1.5小時。

關於老年人的睡眠,最重要的不是刻板地堅持早睡早起,而是尊重身體自然變化,保持規律性,並注意以下三個核心要點:

「早睡早起」不對?醫生:只要過了65歲後,睡覺盡量做到這3點 - 天天要聞

第一要點是建立個性化的睡眠時間表。每個人的生物鐘存在差異,強行要求所有老年人都遵循同一睡眠模式並不科學。

中國睡眠研究會發布的《老年睡眠健康白皮書》指出,老年人應當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制定睡眠計劃,關鍵在於保持相對固定的睡眠和起床時間,而非機械地追求"早睡早起"。

武漢大學人民醫院老年醫學科李教授在臨床實踐中發現,強行調整習慣了晚睡晚起的老年人去遵循"早睡早起"反而可能導致睡眠質量下降,引發焦慮情緒。

老年睡眠質量評估結果顯示,規律的睡眠-覺醒周期比固定在某一時間段睡覺更能有效預防認知功能下降。

「早睡早起」不對?醫生:只要過了65歲後,睡覺盡量做到這3點 - 天天要聞

多數老年人確實會經歷睡眠結構變化,包括深度睡眠減少、入睡困難增加、夜間醒來次數增多等。

中國老年醫學學會的調查結果表明,約57%的65歲以上老人存在不同程度的睡眠問題,但其中只有約四分之一確實需要醫療干預,其餘大多屬於正常的年齡相關變化。

第二要點是重視睡眠環境的優化。隨著年齡增長,老年人對環境因素的敏感度會有所增加。南方醫科大學研究團隊最新發布的睡眠環境研究成果顯示,對於65歲以上人群,睡眠環境的舒適度對睡眠質量的影響比睡眠時間點更為顯著

適宜的溫度(最好在18-23℃之間)、濕度(40%-60%)、光線(完全黑暗或使用微弱夜燈)和噪音控制(不超過30分貝)能有效提升老年人的睡眠質量。

「早睡早起」不對?醫生:只要過了65歲後,睡覺盡量做到這3點 - 天天要聞

很多老年人在夜間頻繁醒來後難以再次入睡,這種現象在醫學上稱為睡眠維持障礙,是老年人最常見的睡眠問題之一。

卧室溫度過高或過低、光線干擾、噪音干擾是導致這一問題的常見環境因素。合肥醫科大學附屬醫院老年科王主任通過對比研究發現,改善睡眠環境的老年人組比單純調整睡眠時間的對照組睡眠質量提升了38%。

第三要點是注意睡前活動的選擇。在進入老年期後,人體對咖啡因酒精等物質的代謝能力下降,這些物質在體內停留時間延長,對睡眠的干擾也隨之增強。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睡眠研究室的數據顯示,65歲以上人群對咖啡因的敏感度比年輕人高出約30%,同量咖啡因在老年人體內的半衰期平均延長1.5小時。

「早睡早起」不對?醫生:只要過了65歲後,睡覺盡量做到這3點 - 天天要聞

清華大學醫學院老年醫學研究中心劉主任領導的研究團隊通過對1800名老年人為期兩年的睡眠質量追蹤發現,睡前兩小時內避免使用電子設備的老年人,其睡眠潛伏期(從躺下到入睡所需時間)平均縮短了18分鐘,夜間覺醒次數減少了1.3次。

這項研究還指出,晚餐後適度的散步活動能夠改善老年人的睡眠質量,但睡前一小時內的劇烈運動則可能起到相反效果。

老年人獨特的睡眠需求與生理變化密切相關。隨著年齡增長,大腦中與睡眠調節密切相關的神經元數量減少,松果體分泌的褪黑素水平下降,這導致深度睡眠階段縮短,淺睡眠增加。

北京協和醫院睡眠中心張醫師解釋說,這種變化類似於收音機信號變弱,導致老年人更容易被外界干擾喚醒,也更難進入深度睡眠狀態。

「早睡早起」不對?醫生:只要過了65歲後,睡覺盡量做到這3點 - 天天要聞

許多老年人擔心自己的睡眠問題可能是疾病信號。確實,某些睡眠異常可能預示健康問題,如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不寧腿綜合征等。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老年醫學研究中心的最新研究表明,當老年人出現以下情況時應當及時就醫:持續兩周以上無法入睡或維持睡眠;每晚睡眠中斷超過5次;醒後感到極度疲憊;白天嗜睡嚴重影響日常生活;睡眠伴隨異常行為如大幅度肢體運動、尖叫等。

對於輕度睡眠問題,浙江大學醫學院王教授建議,老年人可以嘗試一些非藥物干預措施,如冥想放鬆訓練、循序漸進的肌肉放鬆法等。

研究證明,定期參加太極、氣功等傳統運動的老年人睡眠質量顯著優於久坐不動者,這類活動不僅有助於調節身心,還能增強肌肉力量,減少夜間腿部不適。

「早睡早起」不對?醫生:只要過了65歲後,睡覺盡量做到這3點 - 天天要聞

老年人使用安眠藥物需要格外謹慎。中國老年學會睡眠研究分會數據顯示,65歲以上人群使用同劑量安眠藥物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中年人群高出2-3倍。

常見的苯二氮卓類藥物在老年人中可能導致認知功能下降、平衡能力減退、跌倒風險增加等問題。老年人若確實需要藥物輔助睡眠,應在醫生指導下使用,並選擇更適合老年人的藥物類型和劑量。

隨著醫學研究不斷深入,我們對老年睡眠的認識也在不斷更新。

近期發表在《中華老年醫學雜誌》上的一項研究顯示,對於部分老年人,分段睡眠(即夜間睡眠加午間小憩)的模式可能比連續8小時睡眠更為健康。這種睡眠模式更接近人類在工業化前的自然睡眠習慣,可能更符合老年人的生理需求。

「早睡早起」不對?醫生:只要過了65歲後,睡覺盡量做到這3點 - 天天要聞

65歲後的睡眠健康不應簡單地以"早睡早起"作為唯一標準。尊重身體自然變化,保持規律性,優化睡眠環境,注意睡前活動選擇,才是維護老年睡眠健康的科學之道。

當我們能夠擺脫對固定睡眠模式的刻板追求,以更加個性化、科學化的方式關注老年睡眠健康時,才能真正達到"良好睡眠,健康老齡"的目標。

「早睡早起」不對?醫生:只要過了65歲後,睡覺盡量做到這3點 - 天天要聞

參考文獻:
[1]張明,李健,王苗,等.中國城市老年人群睡眠質量與認知功能關係的多中心研究[J].中華老年醫學雜誌,2023,42(03):289-294.
[2]劉偉,陳光,吳曉燕,等.老年人睡眠障礙的非藥物干預效果評價[J].中國老年學雜誌,2024,44(02):412-418.

聲明:本文內容均是根據權威醫學資料結合個人觀點撰寫的原創內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識請知悉;如有身體不適請諮詢專業醫生。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減肥不掉秤的三大元兇!不戒掉這些習慣,瘦不下來! - 天天要聞

減肥不掉秤的三大元兇!不戒掉這些習慣,瘦不下來!

很多人都說:「我明明已經很努力在減肥了,為什麼就是不掉秤呢?」絕大多數都是這三個原因,只是你平時忽略了,才會導致減肥不掉秤。有時候,非常細小的事情,都會導致你在減肥過程中不掉秤,最後發現自己努力好久,可體重就是紋絲不掉,然後到處說我喝涼水都
走路快和走路慢,哪個更有利於長壽?新研究顯示衰老或差12年 - 天天要聞

走路快和走路慢,哪個更有利於長壽?新研究顯示衰老或差12年

常聽到身邊的人說:「我走得很慢,反正不急。」或者「我走得快,別嫌我沖!」走得快,似乎是一種動力滿滿的狀態,而走得慢,則給人一種悠閑、從容的印象。但如果告訴你,走路的快慢竟然可能影響壽命,你會不會覺得有些意外?有研究顯示,走得快的人,衰老速度
密密麻麻,60歲大叔腹中藏著199顆「黃金豆」 - 天天要聞

密密麻麻,60歲大叔腹中藏著199顆「黃金豆」

因為胃部手術後長期飲食受限,導致膽汁代謝紊亂,60歲劉大叔膽囊里竟塞滿了199顆結石!劉大叔30多年前曾因胃部疾病做過手術。然而,近期他頻繁出現右上腹隱痛、消化不良等癥狀,起初並未在意,直到疼痛加劇難以忍受,這才匆匆來到東陽市人民醫院就診。
醫保局的創新葯「百億補貼」來了! - 天天要聞

醫保局的創新葯「百億補貼」來了!

來源:市場資訊(轉自:拇指葯略)更靈活的支付限額管理作者:西北哽從昨天開始,國家醫保局要推出支持創新葯新政策的消息就在圈子裡傳遍了。可直到7月1日上午開會的時候,醫藥板塊都沒什麼動靜。說實話,這些年創新葯支持鼓勵的政策出了不少,也解決過一些
你習以為常的6個行為,正在加速結節生長!很多人忽視了 - 天天要聞

你習以為常的6個行為,正在加速結節生長!很多人忽視了

肺結節、甲狀腺結節、乳腺結節……現代人一體檢就查出各種結節。有人焦慮不已,害怕結節長大或癌變;有人則執著尋找原因,「為什麼我會長結節」。到底什麼樣的結節會癌變?為什麼有些人特別容易「集齊」各種結節?結節真的會被「氣」出來嗎?資料圖 孫良攝你
1毫克就可能致癌 很多人家裡有,快自查 - 天天要聞

1毫克就可能致癌 很多人家裡有,快自查

來源:掌上春城一種全球公認的強致癌物,很多人天天都在吃,而且它最喜歡現在的天氣——又濕又熱,正是出來作惡的好時候!它就是目前地表已知最強致癌物之一,黃曲霉素,全名黃曲霉毒素,毒性是砒霜、氰化鉀、三聚氰胺的數倍。1毫克黃曲霉毒素就可能導致癌症
空調吹成白肺?這個致病菌到底從何而來 - 天天要聞

空調吹成白肺?這個致病菌到底從何而來

來源:北京青年報進入6月,溫度持續升高,開空調成為不少人解暑納涼的首選。然而近日,一則「男子吹空調3天致肺『白』化」的新聞衝上熱搜。患者因持續發熱、咳嗽未重視,最終確診為軍團菌肺炎,險些喪命。這種由空調、熱水器滋生的「隱形殺手」究竟從何而來
再登國際舞台!沈潔教授團隊6項研究成果亮相第17屆國際甲狀腺大會 - 天天要聞

再登國際舞台!沈潔教授團隊6項研究成果亮相第17屆國際甲狀腺大會

點擊「藍字」關注我們當地時間6月18日至22日,第17屆國際甲狀腺大會(ITC)在巴西里約熱內盧召開。會上,南方醫科大學第八附屬醫院(佛山市順德區第一人民醫院)沈潔教授團隊共6項與甲狀腺眼病(Thyroid Eye Disease, TED)相關的研究成果成功入選大會摘要,其中2項被大會遴選為口頭報告,4項以壁報形式展示,展現了團隊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