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太乾淨?醫生調查:越 「臟」 越抗病,免疫力更強?結果太意外

2025年05月05日13:12:08 健康 1316

聲明:本文內容均是根據權威醫學資料結合個人觀點撰寫的原創內容,在今日頭條全網首發72小時,文末已標註文獻來源及截圖,文章不含任何虛構情節和「藝術加工」,無任何虛構對話,本文不含任何低質創作,意在科普健康知識,請知悉。

你覺得小孩吃完東西不洗手,真的會病得更重嗎?

不能太乾淨?醫生調查:越 「臟」 越抗病,免疫力更強?結果太意外 - 天天要聞

這句話是由一位母嬰健康講座上的護士提出的。

她四十歲出頭,育有兩個孩子,講到關於兒童清潔問題時,突然收住話頭,說出了這個問題。

她提到,自家小兒子比哥哥愛玩泥巴,也經常不按規矩洗手吃飯,結果反倒一年到頭沒怎麼生病。

她說這不是她一個人觀察到的現象,很多家長其實都碰到過類似的情況:越「乾淨」的孩子,越容易感冒、過敏,甚至動不動就咳嗽發燒。

這個觀察不只是民間經驗,有越來越多醫學研究也在揭示類似的現象:免疫力的形成過程,並不需要「過度保護」,而是依賴於微生物的刺激和環境的挑戰。

不能太乾淨?醫生調查:越 「臟」 越抗病,免疫力更強?結果太意外 - 天天要聞

長期生活在高度無菌、清潔過度的環境中,會讓免疫系統缺乏鍛煉,從而變得敏感、反應失調,甚至攻擊自身組織。

一個人的抵抗力並不是靠隔離細菌來維持的,而是靠和環境中的細菌進行持續「協商」而建立起來的。

這種觀點有個專業術語叫「衛生假說」。

最早由英國流行病學家大衛·斯特拉恩在1989年提出。

他發現,家庭中兄弟姐妹數量較多的兒童,患過敏性疾病的幾率明顯更低。

解釋是這些孩子從小就暴露於更多的微生物和感染源中,刺激了免疫系統的成熟和調節能力。

這項研究在醫學界引起廣泛關注,之後幾十年陸續有大量研究支持這個結論。

不能太乾淨?醫生調查:越 「臟」 越抗病,免疫力更強?結果太意外 - 天天要聞

一項針對16000名兒童的全球性調查發現,在農村長大的孩子患哮喘濕疹的比例遠低於城市孩子,其中生活在農場、養動物、常接觸泥土的孩子免疫系統更加健全。

這不是個別現象,而是人類進化的遺產。

人類的免疫系統是與環境共生髮展而來的,根本不適應無菌狀態。

反而在無菌環境下成長的孩子,免疫系統發育不完整,容易出現過敏、哮喘、腸易激綜合征等問題。

但現在的問題是,越來越多家庭為了追求「健康」,對清潔標準不斷提升。

洗手液、消毒噴霧、空氣凈化器成為標配,孩子稍微摸了地就要消毒,吃飯前後反覆洗手,連玩具都定期用高溫蒸煮。

一項國內大型母嬰用品市場調研顯示,70%以上的新手父母每周對家中兒童接觸物品進行2次以上消毒操作,近一半家庭每天使用消毒液清潔傢具表面。

不能太乾淨?醫生調查:越 「臟」 越抗病,免疫力更強?結果太意外 - 天天要聞

長時間生活在這種「極端清潔」的環境下,不只破壞了自然菌群,還讓孩子的免疫系統陷入「缺訓練」的狀態。

成年人也一樣。

免疫系統不活躍並不是件好事,它意味著身體識別外敵的能力下降。

生活中接觸灰塵、細菌、花粉等微粒,能讓免疫系統保持警覺。

如果過度清潔讓身體「長期待機」,一旦遇到真正的病毒或細菌,反而應對不及。

還有一個重要問題是,人體腸道的微生態系統會因為過度清潔飲食和環境而失衡。

腸道菌群免疫功能調節作用極強,是身體的「第二免疫器官」。

不能太乾淨?醫生調查:越 「臟」 越抗病,免疫力更強?結果太意外 - 天天要聞

一項發表在《自然》雜誌的研究指出,那些長期使用抗菌肥皂、消毒劑、頻繁用抗生素的人,其腸道菌群多樣性明顯下降,出現益生菌數量銳減、致病菌佔比上升等問題。

而腸道菌群失衡直接關聯到免疫力下降、代謝紊亂、情緒障礙等多種疾病。

研究人員甚至提出,現代社會流行的某些「富貴病」——如自身免疫病、代謝綜合征、過敏性皮炎,部分原因就來自過度清潔引發的微生態紊亂。

要特別提到的是老年人。免疫系統會隨著年齡自然衰退,如果再因為清潔過度減少了環境中微生物的刺激,免疫反應會變得更加遲緩。

對於很多老年人來說,適度的「接觸」反而是維持免疫活性的方式。

有研究觀察發現,那些生活在社區、公園、養寵物的老年人,血液中的免疫細胞活躍度明顯高於居家隔離、不出門的群體。

不能太乾淨?醫生調查:越 「臟」 越抗病,免疫力更強?結果太意外 - 天天要聞

這意味著,適當接觸環境、植物、動物、微生物群落,不但不會讓老人更容易感染,反而讓他們免疫系統更「在線」。

當然,不代表不需要講衛生。

衛生不是錯,問題是「過度」。

清潔應當是建立在風險管理基礎上的行為,而不是出於焦慮的習慣。

比如上廁所前後洗手、做飯前洗手、外出回來換鞋換衣,這些是有效的衛生習慣。

但每天用消毒液擦手機、用紫外線燈照床單、不給孩子玩泥巴、家裡搞得像實驗室一樣,就屬於「失衡」。

長期以這種方式生活,損失的不止是錢,更是身體的適應能力。

不能太乾淨?醫生調查:越 「臟」 越抗病,免疫力更強?結果太意外 - 天天要聞

從現代免疫學角度看,免疫系統需要「訓練」,而訓練就需要「目標」。

病毒、細菌、寄生蟲塵蟎、花粉等,都是免疫系統的天然訓練靶。

如果這些刺激都被剝奪,免疫系統就會開始「找茬」——攻擊無害物質甚至攻擊自身組織,導致過敏、自免、慢性炎症等疾病的發生率提升。

這不是推測,是流行病學上實實在在的統計結果。

一個更深層的問題是,這種「越乾淨越不健康」的悖論,和人類對控制的執念有關。

現代人越來越希望控制環境、控制身體、控制風險,於是開始用儀器、化學劑、技術手段去清除「不確定因素」。

但健康不是用「排除法」建立的,真正的健康是和環境達成某種平衡,而不是與之隔離。

對此,您有什麼看法?歡迎評論區一起討論!

參考資料

[1]於景艷,王洋,曾祥茜,等.益生菌和不同水平殼聚糖對黃金鯽非特異性免疫力及抗病力的影響[J].中國飼料,2020

不能太乾淨?醫生調查:越 「臟」 越抗病,免疫力更強?結果太意外 - 天天要聞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哈佛研究:若是確診了蕁麻疹,這7物馬上停止食用,別害了自己 - 天天要聞

哈佛研究:若是確診了蕁麻疹,這7物馬上停止食用,別害了自己

蕁麻疹這東西,一旦確診,它帶來的不止是皮膚上的紅腫瘙癢,更像是一場身體內部的「誤會大爆發」。很多人一開始只是覺得皮膚過敏了,吃顆抗過敏葯就萬事大吉,結果反覆發作,越拖越嚴重。蕁麻疹看似只是皮膚問題,背後牽扯的是免疫系統、消化系統、甚至可能是
惠州六院榮獲「破傷風防治規範急診」稱號 - 天天要聞

惠州六院榮獲「破傷風防治規範急診」稱號

南都訊 記者黎秀敏 6 月 28 日,在急診專科醫聯體、北京急診醫學學會等多單位聯合主辦的 2025 年急診外科分會年會上,惠州市第六人民醫院憑藉在破傷風防治工作中的突出表現,榮獲 「破傷風防治規範急診」 稱號,成為淡澳地區唯一一家獲此榮譽的醫院。此前,為進一步提升非新生兒破傷風診療規範,為患者提供更科學高效的預防...
越來越多的人查出糖尿病!醫生勸告:罪魁禍首已揪出,5物少吃 - 天天要聞

越來越多的人查出糖尿病!醫生勸告:罪魁禍首已揪出,5物少吃

聲明:本文根據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撰寫,為原創內容,文末已標註文獻等相關信源,在今日頭條全網首發72小時,文章不含任何虛構情節和「藝術加工」,無任何虛構對話,本文不含任何低質創作,旨在更加趣味性的科普健康知識,如有不適請線下就醫。「我也沒吃
雷雨減弱,35℃高溫將強勢上線!這些防暑誤區你中了幾個? - 天天要聞

雷雨減弱,35℃高溫將強勢上線!這些防暑誤區你中了幾個?

廣州這幾天的雨帶有後汛期的特徵一直下個不停從昨日(6月30日)的天氣看連日來的雷雨天氣開始出現轉折今天廣州還可能有局部暴雨明天起就轉以雷陣雨為主了35℃高溫即將重回C位雷雨逐漸減弱35℃高溫蠢蠢欲動廣東省氣象台預計,7月1日—2日,副高西伸加強,受偏南氣流輻合影響,廣東大部多雲,中南部多雷陣雨天氣,局部雨勢較...
34歲男子手部外傷住院,醫院開出「奇怪」檢查單,包括前列腺檢查,院方、當地衛健委回應 - 天天要聞

34歲男子手部外傷住院,醫院開出「奇怪」檢查單,包括前列腺檢查,院方、當地衛健委回應

「一個手外傷的人,居然去檢查內臟?」6月30日,江蘇常州的市民朱先生反映,自己的堂哥在宜興市第六人民醫院(宜興市和橋醫院)處理手部傷口,卻被告知需要進行多項內科彩超檢查。手部被玻璃劃傷住院需做多項彩超檢查據朱先生介紹,前幾天,他的堂哥在換玻璃時不小心被玻璃劃傷,前往了距離最近的宜興市第六人民醫院(宜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