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個痛經,5個是這個病!千萬別再忍忍忍

2025年05月03日10:56:05 健康 1394

潮新聞客戶端 記者 曹露婷 通訊員 陳丹

近日,浙大二院婦科副主任醫師張偉江先後接診了3位因痛經被送到急診的女孩子,女孩子們都只有20多歲,且都有5年以上的痛經,卻都沒有重視,硬抗著從未做過檢查。

其中一個女孩在痛到暈厥後,被家人送來浙大二院的急診。超聲和CT檢查發現她卵巢腫瘤達15cm,並發生了破裂,腫瘤指標ca125飆升到了1500以上,輔助檢查提示是卵巢惡性腫瘤破裂。

在急診腹腔鏡時,醫生髮現,充滿女孩們整個盆腔的不是破碎的腫瘤組織,而是巧克力樣粘稠的黑色液體,雙側卵巢腫大得像氣球一樣,並且和直腸、輸尿管緻密粘連,分離過程中還發現卵巢內異囊腫像套娃一樣,大囊腫里還套著很多個小囊腫,這到底是什麼情況?

10個痛經,5個是這個病!千萬別再忍忍忍 - 天天要聞

正常的女性生殖系統,浙大二院供圖

10個痛經,5個是這個病!千萬別再忍忍忍 - 天天要聞

患者的生殖系統,浙大二院供圖

張偉江副主任醫師說,「有一種疾病是良性的,但會像惡性腫瘤一樣生長,那就是——卵巢子宮內膜異位囊腫。」

子宮內膜異位症,是啥?子宮內膜異位症(簡稱內異症)是進展性疾病,指子宮內膜組織(腺體和間質)在子宮腔被覆內膜及子宮以外的部位出現、生長、浸潤,反覆出血,繼而引發疼痛、不孕、結節或包塊等,是一種雌激素依賴的慢性炎症性疾病。

有月經且有盆腔疼痛癥狀的女性50%~80%都患有內異症,在不孕症女性中內異症的發病率高達50%。但由於不重視,從患者最初出現疼痛癥狀到明確診斷內異症的時間延遲達4~11年,65%的女性最初被誤診。

內異症本身就會導致卵巢儲備功能降低,早絕經風險更高,手術剝離卵巢囊腫時也會不可避免地帶走卵巢的正常組織,進一步損傷卵巢功能,所以早診斷早干預,降低手術治療的次數非常重要。

子宮內膜異位症,有哪些癥狀?我國《子宮內膜異位症診治指南(第三版)》指出,內異症的臨床表現為以下1種或多種:痛經,影響日常活動和生活;慢性盆腔痛;性交痛或性交後疼痛;與月經周期相關的胃腸道癥狀,尤其是排便痛;以及與月經周期相關的泌尿系統癥狀,尤其是血尿或尿痛。合併以上至少1種癥狀的不孕,具有以上1種或多種癥狀可以臨床診斷內異症。

除了疼痛的典型癥狀外,疲勞、疲憊、精力不足、胃腸道問題、腹脹和一系列過敏性疾病等其他癥狀也顯示出與內異症的相關性。

內異症患者疲勞、疲倦的發生率與痛經和非經期下腹痛一樣高發,這些癥狀因不具有特異性,所以通常會被忽視。

如何做檢查,明確子宮內膜異位症?

婦科檢查對診斷內異症有重要意義,內異症的典型體征為子宮後傾固定、附件可捫及活動度欠佳的囊性腫塊,陰道後穹隆、子宮直腸陷凹、宮骶韌帶痛性結節、陰道後穹隆紫藍色結節,其中陰道後穹隆、陰道直腸隔痛性結節可考慮深部浸潤型內異症診斷。當然查體的結果與醫師的經驗、檢查技巧有很大的相關性,因此準確性也不一致。

超聲檢查是內異症診斷、治療及隨訪的主要影像學檢查手段,經陰道超聲檢查是首選。

無性生活史患者可使用經直腸超聲或經腹超聲檢查,但超聲檢查結果準確性高度依賴於操作人員的經驗。而磁共振,對於深部浸潤型子宮內膜異位症的評估具有一定優勢。

子宮內膜異位症,怎麼治?張偉江副主任醫師表示,很多姑娘以為自己是原發性痛經,從而延誤診斷。其實反覆發作的痛經超過6個月以上,且用止痛藥效果越來越差,就要及時就診。

內異症是一種全身性炎症性慢性疾病,一旦臨床診斷內異症,無需進行手術確診,即可開啟經驗性藥物治療緩解疼痛、控制疾病發展。藥物治療是內異症長期管理、預防複發、保護生育力的關鍵。

對於前文提到的年輕小姑娘而言,手術要做到既能夠徹底清除內異囊腫病灶,又要保護好卵巢、腸管、輸尿管不受損傷,所以每一台手術都花費了3個小時的精細操作來保留姑娘們的生育功能。

術後,張偉江團隊還叮囑她們:卵巢子宮內膜異位囊腫是個複發率極高的疾病,只要卵巢還有功能,內異囊腫就會春風吹又生,所以要定期複查,長期用藥控制。

10個痛經,5個是這個病!千萬別再忍忍忍 - 天天要聞

「轉載請註明出處」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研究發現:多吃含類黃酮的食物,或能保護大腦,遠離老年痴呆 - 天天要聞

研究發現:多吃含類黃酮的食物,或能保護大腦,遠離老年痴呆

在歲月的長河中,大腦如同一台精密的機器,隨著時間的推移,可能會出現各種問題。而老年痴呆,無疑是其中最令人揪心的一種。它悄無聲息地侵蝕著患者的記憶與認知,給無數家庭帶來沉重的負擔。但幸運的是,科學家們從未停止探索的腳步,哈佛大學的一項研究為我
女子在家搞衛生後高燒40°C,肺都「發霉」了!這細節千萬警惕 - 天天要聞

女子在家搞衛生後高燒40°C,肺都「發霉」了!這細節千萬警惕

天氣漸漸轉熱,不少人趁著天空放晴,開始整理衣櫃,將衣物進行「大換季」。近日,來自杭州的沈大姐趁著前兩天天氣晴好,她休息在家,便開始了「換季工程」。豈料,整理完衣櫃後,她病倒了,體溫最高到了40℃。正當大家以為是累得病倒的時候,卻查出是肺「發
突破!這項技術為血透患者生命線「保駕護航」 - 天天要聞

突破!這項技術為血透患者生命線「保駕護航」

你知道嗎?在我國,每10個人中就約有1人患有慢性腎臟病,其中不少患者最終會發展為終末期腎病,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尿毒症。對於這些患者而言,血液透析成為了維持生命的關鍵手段。而在血透過程中,有一個至關重要的「生命通道」,它就是血管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