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丁格爾獎章獲得者、著名護理學家曾熙媛逝世,享年91歲

2025年03月03日21:50:58 健康 2229

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第37屆南丁格爾獎章獲得者,第22屆中華護理學會理事長,全國文教衛生系統先進工作者,我國著名護理學家,北京醫院原護理部主任曾熙媛同志,於2025年2月28日在京逝世,享年91歲。

南丁格爾獎章獲得者、著名護理學家曾熙媛逝世,享年91歲 - 天天要聞

曾熙媛同志1933年7月出生於北京,自幼立志投身醫療衛生事業,1950年畢業於軍直衛生幹校護士班,成為我國早期接受系統專業培訓的護理骨幹之一,同年就職於北京醫院。1958年,參加河南武陟縣巡回醫療隊,不分晝夜親自動手為醫院創造並改善醫療條件,短短一年時間,在她的努力下,2000餘例手術成功實施,並協助培養專業護理人員,留下一支「永遠不走」的醫療隊。1966年獲得北京第二醫學院護理系畢業證書。在共和國的初創與成長時期,曾熙媛同志為黨中央的醫療保健事業做出過不可磨滅的貢獻。1970年起在陝西機床廠職工醫院從事基層醫療保健及醫院管理工作11年。1983年至1993年擔任北京醫院護理部主任期間,她重視「以人為本」的護理理念,率先推行整體護理模式的開展,大力推進護理學科建設,倡導專業培訓與護理科研並重,顯著提升護理團隊專業能力和綜合素養。

南丁格爾獎章獲得者、著名護理學家曾熙媛逝世,享年91歲 - 天天要聞

曾熙媛同志深耕護理事業數十載,以紮實的醫學基礎和精湛的專業技能迅速成長為護理領域的領軍人物,引領護理行業發展。自1954年加入中華護理學會以來,歷任外科護理專業委員會秘書、主任委員、學術工作委員會主任、常務理事、副理事長,並於1995年當選第22屆理事長。她將40餘年臨床經驗凝練為30餘篇論文及專著,為護理學科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她以開拓創新的精神和卓越的學術視野推動全國護理學術繁榮,規範在職教育體系,組織國內外學術活動及專題講座,為中國護理事業現代化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曾熙媛同志積極推動中國護理與國際接軌,促進地區間和國際間交流合作。20世紀80年代起,她率團赴日本、韓國、美國、德國、比利時等國考察交流,引進國際護理新理念、新技術。同時,致力於推動兩岸四地護理合作,多次帶隊赴中國香港、澳門、台灣地區開展學術交流,推動護理理念改革,為中國護理事業現代化和全球化奠定了重要基石。

南丁格爾獎章獲得者、著名護理學家曾熙媛逝世,享年91歲 - 天天要聞

曾熙媛同志以卓越貢獻贏得行業內外廣泛認可。1960年被評為北京市文教衛生系統先進個人和全國文教衛生系統先進工作者;1999年獲第37屆南丁格爾獎章這一國際護理界最高榮譽,成為北京醫院永遠的專業驕傲與優秀代表。她極具人格魅力,為人謙和,注重人文關懷,始終心系患者,同時關心關愛護士。她培養的護理人才遍布全國,其嚴謹治學的態度和開拓創新的精神,成為一代又一代護理後輩的學習楷模。

退休後,曾熙媛同志仍心系護理事業,為中國護理學科建設和北京醫院護理事業發展建言獻策。2019年,86歲高齡的她以專家身份出席中華護理學會成立110周年紀念大會暨「一帶一路」國際護理研討會和北京醫院牽頭成立的中國老年護理聯盟成立大會,用跨越半個多世紀的堅守踐行「不忘初心、心系護理」的使命擔當。

曾熙媛同志一生恪守「救死扶傷、無私奉獻」的南丁格爾精神,以精湛技藝與仁愛之心服務患者,以遠見卓識引領學科發展。她不僅是護理事業的實踐者,更是精神火種的傳遞者。她畢生奮鬥的足跡與精神遺產,將永遠鐫刻在中國護理事業的豐碑上,激勵一代代護理工作者砥礪前行,續寫輝煌。

深切緬懷曾熙媛同志!

傳承南丁格爾精神,永續護理事業之光!

微信編輯:魏國峻

審核:吳祈

【來源:「北京醫院」官微】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繫,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打破抑鬱的枷鎖,祈願世間清平,願每顆心都被溫柔照亮 - 天天要聞

打破抑鬱的枷鎖,祈願世間清平,願每顆心都被溫柔照亮

當"網抑雲"成為深夜朋友圈的接頭暗號,當"我emo了"取代具體情緒表達,這屆年輕人用戲謔解構著精神困境。可當調侃成為情緒的遮羞布,我們是否正在錯失與真實自我對話的契機?那些未被言說的沉重,或許正悄然改寫著大腦的溝回。某個慵懶的周末,你精心布
無意中發現比節食還掉秤的方法:5天輕斷食,瘦12斤 - 天天要聞

無意中發現比節食還掉秤的方法:5天輕斷食,瘦12斤

上個月遇到一位客戶,40歲的林姐,平時工作忙得顧不上做飯,經常靠外賣應付。她試過節食,但每次餓到晚上睡不著,第二天反而更饞高油高鹽的食物。後來我建議她嘗試調整飲食節奏——5天輕斷食,不用挨餓,也不用頓頓水煮菜。
21天掉了10斤,從146到136斤,嚴重被低估的4件小事 - 天天要聞

21天掉了10斤,從146到136斤,嚴重被低估的4件小事

上周張姐來諮詢時,手上還捏著半塊沒吃完的餅乾。她說試過節食、跳操、甚至買過代餐粉,但體重像卡在某個數字不動。我讓她先回答一個問題:「你吃早飯時嚼了多少下?」她愣住了。於是我給她分享了四個簡單到容易被忽略的生活習慣調整,讓她先堅持21天。
替米沙坦與厄貝沙坦,兩者有區別,不建議混用 - 天天要聞

替米沙坦與厄貝沙坦,兩者有區別,不建議混用

有位老年朋友問華子,他一直在服用替米沙坦治療高血壓,但最近常去的藥店斷貨了,店員推薦他用厄貝沙坦替代,說是兩者差不多,是否可以混用呢? 華子告訴他,不建議兩者混用。雖然替米沙坦與厄貝沙坦都....
今年小滿是凶日,5月21日小滿,提醒中老年人:牢記這4大禁忌 - 天天要聞

今年小滿是凶日,5月21日小滿,提醒中老年人:牢記這4大禁忌

您發現了嗎?今年立夏後的天氣像坐過山車——清晨薄霧未散,午間驕陽似火,傍晚又飄起細雨。這種忽冷忽熱、濕氣瀰漫的初夏,正是身體最"遭罪"的時候。而即將到來的5月21日小滿節氣,更像一扇隱形的健康門:推得對,安然度夏;推得錯,可能給中老年朋友埋
花生是心臟的「減速器」?醫生忠告:這4種花生,建議多吃 - 天天要聞

花生是心臟的「減速器」?醫生忠告:這4種花生,建議多吃

花生一直是爭議很大的食物,有些人說它油脂高、熱量大,吃多了發胖、不消化,還對心血管不好;也有人說它是長壽豆、植物蛋白之王、血管清道夫。這種說法各有一套邏輯,沒法一刀切。但最近不少心內科醫生開始重新關注花生的作用,特別是在心率控制、血脂調節、
這5種食物,正慢慢「損傷」血管,不想惹上血栓,盡量少吃些 - 天天要聞

這5種食物,正慢慢「損傷」血管,不想惹上血栓,盡量少吃些

很多人擔心血栓,但不知道血栓的根子其實不是「突然形成」的。它從不是一塊血塊一下子堵住血管,而是血管內皮細胞長期受損、局部炎症慢慢積累、血液黏稠度逐步上升。幾種機制交織在一起,最終才出問題。而傷害這一整套系統的,不是劇烈運動,不是情緒波動,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