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過度醫療」更可怕的是「過度不醫療」

2025年02月23日18:33:04 健康 1419

近期,大 S 因流感合併肺炎在日本不幸離世的消息如巨石入水,激起輿論千層浪。這一令人痛心事件背後,「過度不醫療」 的問題亟待深入剖析與反思。

比「過度醫療」更可怕的是「過度不醫療」 - 天天要聞

從大 S 就醫軌跡看,她在日本先後四次前往醫院,前三次在箱根東京的醫院就診均被醫生勸返,直至第四次已病情危重,最終回天乏術。一些在日本生活的華人也分享了類似 「過度不醫療」 現象,有人高燒 41 度,救護車送達後在醫院等 1 小時,最後被送到藥房門口自行買葯回家;有人拔智齒,預約 CT 需等 1 個月,拔牙又要再等 1 個月。這種看似遵循規範,實則消極保守的醫療態度,極可能讓患者錯過最佳治療時機。

在醫療政策層面,DIP(按病種分值付費)等政策推行本為規範醫療行為、合理配置醫療資源,可實際操作中若把握不好度,就易出現 「過度不醫療」 傾向。部分醫生為控制成本、遵循規範,過於謹慎,對一些本可進一步檢查、治療的患者採取保守觀察策略。


比「過度醫療」更可怕的是「過度不醫療」 - 天天要聞

大 S 體質虛弱,生產時曾因麻醉癲癇發作,感染流感後免疫系統難以抵抗病毒,進而引發肺炎。若早期能得到積極治療,如及時全面檢查、針對性抗病毒及抗感染治療、必要時的呼吸支持等,或許悲劇可避免。但前三次就診未獲有效干預,病情惡化,終釀悲劇。

再看國內,「過度醫療」 常遭詬病,它存在讓患者多花錢、承受不必要醫療操作的問題。但在危急重症救治上,國內醫療體系優勢明顯。國內醫院 24 小時急診系統完善,能及時救治重症患者。


以呼吸道疾病高發季為例,國內醫生面對發熱病人,會先詢問癥狀,查看體溫和呼吸道癥狀嚴重程度,測血氧、聽呼吸音。若患者有持續高熱、胸悶氣急、血氧較低、肺部啰音等情況,會建議查血、做病原體篩查、做 CT,患者主動要求做 CT 也會安排。

若確診流感或新冠,會讓患者服用抗病毒特效藥;若肺部有炎症,無論甲流、新冠是否陽性,一般會安排掛鹽水。從規範看,這種策略有 「過度醫療」 嫌疑,如讓無肺部病變者做 CT、讓病毒感染者掛抗生素等。但醫生這樣做是考慮到少部分流感患者會發展為肺炎,甚至 「白肺」,部分還會合併細菌感染,導致膿毒症和休克。

國內部分醫生面對發熱咳嗽患者,會直接安排 CT 檢查,懷疑有炎症就用 「退熱 + 抗生素 + 激素」 的治療方式,這也是 「過度醫療」 表現。

「過度醫療」 雖不合理,會讓部分患者多花錢、多打針,但相比之下,國外 「過度不醫療」 更可怕。

像大 S 三次就醫被勸返並非個例,還有胃不舒服做胃鏡拖延數月,查出胃癌已遠處轉移;小感冒被要求回家吃藥,拖成肺炎;哮喘發作因醫生約滿,讓患者下周再來等情況。

曾經,公知和專家吹噓國外 「分級診療」 規範、節約醫療資源,國內也推行,但效果不佳。國內老百姓就醫相對自由,可自主選擇醫院,而國外實行嚴格分級診療,無醫生轉診難以自由選醫院。這種差異導致國內 「過度醫療」 和國外 「過度不醫療」 問題,根源與國內外醫保政策和國情相關。


在國內,老百姓在就醫方面相對自由,他們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和意願,自由選擇想去的醫院,既可以選擇去三甲大醫院尋求更權威的診斷和治療,也可以選擇去小醫院享受相對便捷的服務,甚至還可以選擇私立醫院以獲得更好的就醫體驗。想做CT就做CT,想掛鹽水就掛鹽水,這種就醫的自主性在國外是難以實現的。國外實行嚴格的分級診療制度,患者的就醫選擇受到諸多限制,沒有醫生的轉診,患者很難自由地選擇心儀的醫院。這種差異也從側面導致了國內「過度醫療」和國外「過度不醫療」問題的產生,而這一現象的背後,與國內外截然不同的醫保政策以及各自的國情密切相關。


比「過度醫療」更可怕的是「過度不醫療」 - 天天要聞


如何在醫療中把握好度,既避免 「過度醫療」 又防止 「過度不醫療」,是醫療體制改革和進步的重要方向。對普通百姓而言,在 「過度醫療」 費錢和 「過度不醫療」 費命之間,或許更傾向於前者,因為生命無價,應得到應有的尊重和救治。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益生菌的功效不一定與益生菌的活力存在必然聯繫 - 天天要聞

益生菌的功效不一定與益生菌的活力存在必然聯繫

在《西遊記》里,各路神仙妖怪為了長生不老,可謂是費盡心機。咱們現代人為了身體健康,也沒少花心思,其中益生菌就成了很多人關注的健康「法寶」。過去,大家都覺得益生菌得是活的,而且數量越多,對身體的好處就越大,就像孫悟空神通廣大,降妖除魔不在話下,活的益生菌就如同那威風凜凜的齊天大聖,在我們腸道里大顯身手...
跑步不當反「傷身」 身體出現這些情況千萬別大意 - 天天要聞

跑步不當反「傷身」 身體出現這些情況千萬別大意

跑步是一種簡單高效的有氧運動適當鍛煉可以強身健體但運動不當則可能突發意外跑步時要注意什麼?如何遠離猝死危險?注意!當身體發出這些預警千萬別忽視 多人遇險都因同一種運動 近日,2025湖北江陵長江半程馬拉松賽道7公里補給站附近,一名30多歲的男子突然暈厥倒地。慶幸的是,本次賽事醫療急救跑者當時離男子200米左...
每天說說|一個改善睡眠的方法:晚餐吃點「鉀」 - 天天要聞

每天說說|一個改善睡眠的方法:晚餐吃點「鉀」

白天運動、睡前聽白噪音、吃褪黑素……經常失眠的人,為了睡個好覺可能會嘗試各種辦法。但其實,很多人忽略了飲食對睡眠的影響:鉀是人體必需的營養素,攝入不足也會導致入睡困難。研究顯示,嘗試高鉀晚餐能幫助改善睡眠。補充足夠的鉀有助於緩解肌肉緊張、調節血壓、增強神經遞質功能,進而幫助入睡和改善睡眠質量。1身體...
偶然讀到倪海廈這一段, 幾乎是顫抖著看完! - 天天要聞

偶然讀到倪海廈這一段, 幾乎是顫抖著看完!

倪海廈先生的中醫智慧金句摘錄(附白話解讀):1. "西醫是治人生的病,中醫是治生病的人" (直指中醫整體觀,把人當宇宙調平衡)2. "當你開始覺得口渴,身體已經缺水三天了" (揭示中醫"治未病"精髓,癥狀是最後的報警器)3.
體內有癌,吃飯先知?吃飯若是出現3個異常,可能是癌症在靠近 - 天天要聞

體內有癌,吃飯先知?吃飯若是出現3個異常,可能是癌症在靠近

各位親愛的小夥伴們,今天咱們要聊一個非常重要的話題,這可不是鬧著玩的,關乎大家的健康呢!在日常生活中,進食時的一些異常情況,可千萬不能掉以輕心,這可能是身體在向我們發出的「求救信號」,搞不好就是癌症在悄悄靠近。可不是嚇唬大家,這可是真真切切
醫生疑似飲酒上班?院方通報 - 天天要聞

醫生疑似飲酒上班?院方通報

重慶市長壽區人民醫院微信公眾號「長壽區人民醫院訂閱號」5月4日發布情況通報稱,當天,有群眾反映我院醫生李某某疑似飲酒上班的情況。我院高度重視,立即開展調查核實。目前,李某某正在接受相關調查。我們將根據調查結果依規依紀依法嚴肅處理。我院將進一步加強醫務人員的日常教育和管理,感謝群眾對我們工作的監督和支持...
巴蜀映巷:首屆中醫中藥康養大集熱鬧啟幕 - 天天要聞

巴蜀映巷:首屆中醫中藥康養大集熱鬧啟幕

5月3日,位於凈月高新區的巴蜀映巷內人聲鼎沸,熱鬧非凡。由巴蜀映巷攜手吉林省康復養老聯合會合力打造的「首屆中醫中藥康養大集」在這一天正式啟幕。此次活動以「傳承國粹,健康同行」為主題,致力於傳播中醫藥文化的精髓,活動為期3天。一大早,巴蜀映巷就迎來了眾多滿懷期待的市民,他們有序排隊,渴望得到資深中醫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