癲癇持續「大發作」!「指尖MDT」共遏病魔

2024年11月12日01:44:03 健康 1121

【來源:金陵晚報】

癲癇持續「大發作」!「指尖MDT」共遏病魔 - 天天要聞

年近七旬的吳老(化名),六年前突發腦出血,病情危重。當時,經醫護人員全力搶救保住了性命,但留下了癲癇後遺症:日常生活中不時會「愣神」,有時甚至會出現雙眼上翻、四肢抽搐這樣的「大發作」。經過抗癲癇藥物治療,最近半年發作漸少。但好景不長,上月中旬的一個深夜,吳老上廁所時突然倒地、牙關緊閉、四肢抽搐,持續十分鐘後方才停止。還沒緩過神來,吳老又再次出現四肢抽搐、小便一度失禁。

心急如焚的家屬在深夜撥通了南京市第一醫院神經內科劉宇愷副主任醫師的電話。在大致了解吳老病情後,劉宇愷迅速做出初步判斷,患者進入了「癲癇持續狀態」。與普通癲癇發作不同,「癲癇持續狀態」屬於神經重症疾病範疇,如不能及時終止發作,便會有生命危險。經與家屬溝通後,吳老通過醫院急診綠色通道,入住神經內科重症室。

考慮到患者病史長、基礎疾病多,為提高溝通效率,經家屬授權許可,吳老剛一入院,劉宇愷便牽頭組建了專屬於吳老的「線上病情溝通群」,其成員包括科室負責人、神經重症亞組醫師、癲癇亞組醫師、臨床藥師腦電圖技師與病區護士長在內,通過「指尖MDT(移動多學科團隊協作)」模式,多學科醫護人員隨時討論患者病情、反饋檢查結果、制定治療方案,順暢且實時的指尖溝通確保每一步診療都精準無誤。

隨著靜脈通道的開通,以及靜脈注射地西泮,吳老很快停止了抽搐,漸漸恢復了意識。隨後MDT團隊對吳老日常抗癲癇方案進行了調整,力求在控制癲癇的同時,減少對其他基礎疾病的影響。經過數天的調理與觀察,吳老再無癲癇發作,很快順利出院。吳老出院後,「線上病情溝通群」即刻解散,充分保障了患者隱私權。

劉宇愷介紹,癲癇持續狀態常指1次癲癇發作持續5分鐘以上,或短時間反覆多次發作且發作期間意識不能完全恢復的情況。該狀態已不屬於普通的癲癇發作,而屬於神經重症疾病範疇,嚴重者可能因氣道痙攣阻塞或心跳驟停而發生生命危險。當出現癲癇持續狀態時,應立即送醫救治,不可耽擱。該病的誘發因素包括抗癲癇藥物使用不當、感染、疲勞等。對於老年人來說,最常見的原因是患者自行減停抗癲癇藥物。因此,癲癇患者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嚴格遵醫囑按時按量服藥,切勿自行停葯或減量;避免誘發因素,如聲光刺激、疲勞、情緒激動、睡眠不足等;保持家居環境安全,避免接觸尖銳物品、易碎物品等,以防發作時受傷;嚴格戒酒,多吃富含維生素和礦物質的食物,避免刺激性食物和飲料;定期到醫院複診,監測病情,及時調整治療方案。 王斯宇 孫忠河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繫,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夏季,要少吃綠豆西瓜,要多吃這3類菜,去濕寒,伏天少受苦 - 天天要聞

夏季,要少吃綠豆西瓜,要多吃這3類菜,去濕寒,伏天少受苦

夏日的陽光如同熱情的火焰,炙烤著大地,可很多人卻在這熱情似火的季節里,被莫名的疲憊與睏倦「纏住」,食慾也跟著大打折扣。你或許還不知道,這很可能是「濕寒」這個「隱形刺客」在悄悄作祟。中醫認為,濕氣是身體的「隱形負擔」,它常常與寒氣「勾結」,形
防大於治!阿爾茨海默病如何預防? - 天天要聞

防大於治!阿爾茨海默病如何預防?

阿爾茨海默病作為一種致病機制錯綜複雜的重大致殘性智力退化疾病,至今仍未研發出特效治療手段。值得注意的是,我國正面臨全球最嚴峻的老齡化態勢——老年人口規模居首且增速領先,同時該病在我國的發病率也處於較高水平。在此背景下,如何構建有效的阿爾茨海默病早期預防體系,已然成為當前公共衛生領域亟待攻克的核心命題...
孫淑華醫生:用畢生所學減輕病痛,用仁心仁術詮釋大愛 - 天天要聞

孫淑華醫生:用畢生所學減輕病痛,用仁心仁術詮釋大愛

在北京呼吸醫學領域,孫淑華主任的名字如同一面旗幟。50年臨床生涯中,她將全部熱忱傾注於呼吸系統疾病研究,這位北京北沙灘中醫醫院呼吸科的專家,尤其在肺結節、慢阻肺等疑難病症上建樹頗豐。然而比醫術更令人動容的,是她始終如一的信念:"醫者,當與患
益生菌的功效不一定與益生菌的活力存在必然聯繫 - 天天要聞

益生菌的功效不一定與益生菌的活力存在必然聯繫

在《西遊記》里,各路神仙妖怪為了長生不老,可謂是費盡心機。咱們現代人為了身體健康,也沒少花心思,其中益生菌就成了很多人關注的健康「法寶」。過去,大家都覺得益生菌得是活的,而且數量越多,對身體的好處就越大,就像孫悟空神通廣大,降妖除魔不在話下,活的益生菌就如同那威風凜凜的齊天大聖,在我們腸道里大顯身手...
跑步不當反「傷身」 身體出現這些情況千萬別大意 - 天天要聞

跑步不當反「傷身」 身體出現這些情況千萬別大意

跑步是一種簡單高效的有氧運動適當鍛煉可以強身健體但運動不當則可能突發意外跑步時要注意什麼?如何遠離猝死危險?注意!當身體發出這些預警千萬別忽視 多人遇險都因同一種運動 近日,2025湖北江陵長江半程馬拉松賽道7公里補給站附近,一名30多歲的男子突然暈厥倒地。慶幸的是,本次賽事醫療急救跑者當時離男子200米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