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歲的張爺爺自從退休之後,每天的愛好就是喝喝茶、下下棋,有事沒事嗑點瓜子和花生,並且張爺爺每天中午的下酒菜,必少不了的就是花生米。
起初,張爺爺聽說多吃花生米對身體好,因此他便一直保持著「每天吃花生的好習慣」。但就在最近幾天,張爺爺卻聽到院子里的其他老頭兒們議論,說花生裡面含有一定的促癌成分,吃多了對身體可是有大害處的。
從此開始,張爺爺對花生是「充滿了警惕」,生怕吃的不對就給身體帶來麻煩。那每天吃點兒花生到底對身體是好是壞?而花生中真的含有促癌成分、會使癌細胞擴散嗎?
一、花生營養有多高?醫生坦言:適量吃花生,對身體存在多種好處
我們常見的花生,自古以來就有「長生果」的美譽:在中醫領域,花生被認為是一種具有很好養胃、潤肺功效的食物,而在西醫看來,因花生中所含的營養成分豐富,每天吃點兒花生對身體是存在諸多好處的。
1.其中的有益成分,可以延緩衰老
花生中含有大量的兒茶素,而這種成分不光是酚類活性物質,同時也是一種油脂抗氧化劑,也就是說,它具備很強的抗氧化功效。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我們人體之所以會衰老,根本原因其實就是各器官組織的細胞,發生了老化、失活,從而導致所屬組織無法正常工作。
而細胞之所以會發生這樣的退化,一方面是因為自身周期的原因,另一方面就是受到了體內能夠與蛋白質、核酸等成分結合、產生氧化反應的自由基影響。
如果適量攝入花生,不僅可以有效保證兒茶素中和體內的自由基數量,減輕自由基對細胞的損傷,同時還能有效保護細胞膜的完整性,從而提高細胞活性,以此來延緩身體衰老。
除此之外,花生中還含有比較豐富的賴氨酸和白藜蘆醇,而這兩種成分在同樣達到降低自由基水平的同時,還能夠有效清除身體當中的過氧化脂質成分,這一環節對於保護細胞正常功能、延緩衰老也是存在積極意義的。
2.預防心血管疾病
我們之所以說老年人多吃花生有助於身體健康,主要就是從花生對心血管存在好處,這個角度出發的。
花生中所含的像亞油酸等不飽和脂肪酸、卵磷脂成分很高,而這些營養元素首先可以降低身體中壞膽固醇、提高好膽固醇水平,以此來調節血脂。
其次,它們還能夠直接作用於「血液」:在降低血液粘稠度的同時,對血小板形成一定的【抑制凝聚】效果,並保證血氧含量。這個環節不光能促進全身的血液循環,並且還能提高血管彈性、有效預防血栓。
值得一提的是,花生中的硒元素也是我們不能忽視的一種有益元素。
因為硒作為心臟最重要的組成元素之一,同時還是一種抗氧化劑,也就是說,適當補充硒元素能夠對心肌功能起到一定的強化,並保證心臟健康,因此,適量攝入花生有助於人體預防各種心血管病的病發。
可既然花生的益處如此之多,為何卻說花生含有促癌成分呢,這是不是意味著花生的「壞處」要大於好處,我們只能忌口呢?別急,我們從英國此前開展的兩項研究中,就能找到答案。
二、英國研究顯示:花生中含促癌成分,或會導致癌細胞擴散?
據《Carcinogenesis》雜誌發表的一項研究顯示,早在10年前的2014年,來自英國利物浦大學的研究團隊,就針對花生中的成分展開了一項分析。
他們將癌症患者作為了受試群體,並在對其攝入花生之後,機體內的血液循環進行了全面觀測。
其結果顯示:
• 癌症患者在頻繁食用花生之後,血液中的花生凝集素PNA水平出現了明顯的增加,而PNA這種成分可能會促使癌細胞進行擴散。
研究團隊在得出這個結論之後,在此基礎上又進一步的對PNA促進癌細胞轉移的機制,進行了深度分析,他們發現,PNA在進入人體之後,會刺激機體產生促進癌症轉移的細胞因子IL-6和MCP-1,從而加大腫瘤細胞擴散的風險。
因此,綜合以上兩個實驗結果,該研究團隊表示,癌症患者盡量不要頻繁且大劑量的攝入花生,否則PNA可能會對循環腫瘤細胞產生生物反應,加速癌症轉移。
其實我們反看這兩項實驗,不難發現,該團隊之所以會認為花生促癌,主要就是由於它所含的花生凝集素,也就是PNA所導致的。
所謂的PNA,簡單來說就是花生中所含的一種碳水化合物結合蛋白,雖說該成分的含量僅占花生整體的0.15%,但它對於身體的傷害,可不容忽視。
首先,PNA在進入癌症患者體內之後,會隨著血液循環的作用,對癌細胞產生一定刺激,從而導致癌細胞對血管內皮形成一種「異型粘附」,同時增加癌細胞同型聚集物的產生。
直白來講,PNA不光會使癌細胞「抱團」,並且還極易使它們粘在血管內壁上,而這兩個環節恰恰就是癌細胞擴散和轉移的根本流程。
其次,PNA在進入患者體內之後,會和高達90%的癌症相關TF二糖進行結合併相互作用,從而影響癌細胞擴散。
此外,我們之前提到,英國的這項實驗已經證實,PNA是會刺激IL-6和MCP-1分泌的,而這兩種成分的濃度增加之後,會再一次重複「癌細胞抱團與粘血管」這個過程,從而很有可能加速癌細胞擴散。
值得一提的是,PNA因其具有很高的抗烹飪和消化能力,即便是經過炒、煮、蒸等方式二次加工,花生中還是會保留至少50%的活性PNA進入人體,參與到上述我們提到的一系列擴散機制中。
看到這裡,有些讀者或許會產生疑惑了,說是不是這就意味著我們以後要遠離花生了呢?
其實我們對於花生這種乾果,不必過分警惕。
因為這個實驗所證實的癌症擴散機制,是基於癌症患者、一次至少攝入250g大劑量花生,並且頻繁食用的這個基礎之上的,也就是說它的「量」是根本原因。
再加上科研團隊自身都已經強調,這個結果表明的是「可能加速擴散」,並不代表100%會導致擴散。
也就是說,對於癌症患者來說,只要避免無節制的大量吃花生,或是頻繁吃花生,體內較低的PNA濃度並不會對腫瘤細胞產生有害影響。
而對於健康群體來說,按照中國居民膳食指南給出的建議,每天攝入50g花生,也就是20-30顆,保持適量的食用則更不必過度擔心這種後果的發生了。
但話說回來,除了癌症患者要盡量少吃花生之外,以下這些群體也要有所注意。
三、花生不是誰都「能吃」,以下2個群體需謹慎
1.糖尿病患者
受到所含成分的影響,花生總的來說是屬於一種油脂含量較高的食物的,而如果過量攝入花生,它所含的脂肪會降低體內胰島素的水平,並極有可能引起「細胞對胰島素敏感性降低」的胰島素抵抗,從而使血糖升高。
此外,花生的熱量是非常高的,雖說這些熱量能為身體提供一定的能量,但如果吸收和消化效果不理想的話,熱量會進一步轉化成糖分,導致血糖升高。
而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以及體內的胰島素功能本身就存在異常,如果不注意花生的攝入量,是不利於血糖控制的,反而會加重病情。
2.痛風患者
據相關數據顯示,每100g的花生中,含有80-100mg的嘌呤,因此花生的嘌呤含量相對來說是比較高的。而嘌呤在參與人體的代謝反應之後會轉化成尿酸,從而導致尿酸水平升高。
如果痛風患者過量攝入花生,很容易為痛風發作埋下隱患,加重身體不適。
參考文獻
[1] 攝入花生後,血液循環中出現的花生凝集素模擬內源性半乳糖凝集素-3,通過與癌症相關MUC1相互作用促進轉移的作用 . Carcinogenesis
[2] 花生對人體血脂、氧化應激和炎症的影響. 營養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