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門見山,今天想和你聊聊糖尿病。
糖尿病是西醫的說法,說的是我們體內的胰島素絕對或相對分泌不足,或是胰島素利用不敏感而導致的體內蛋白質、脂肪水和電解質等一系列代謝紊亂的綜合征,其中以高血糖為主要標誌。
所以,西醫一開始治療糖尿病會選用口服降糖葯,把身體內的血糖降低,若是一直療效不理想,就會考慮打胰島素。
然而,我們前面也說了,血糖升高只是糖尿病的主要標誌,所以一味的只考慮降糖,只是治標並不治本啊!更何況這世上沒有一例糖尿病是靠每天打胰島素痊癒的。
須知,糖尿病不過是西醫的說法,中醫里並沒有血糖的概念,更沒有胰島素的說法。而從古至今,就有不少名人患有過糖尿病,中醫也稱之為「消渴疾」。
其中司馬相如可以說是有史記載的糖尿病第一人了。《史記》有雲,「相如口吃而善著書,常有消渴疾。」《說文解字病疏下》中就解釋:「其人一日飲水一斗,小便亦一斗。」說的是糖尿病患者老容易口渴,喝得多,尿的也多。
而之所以老是口乾舌燥,喝多少水也不解渴的主要原因還是由於你的身體缺的壓根不是水,而是津液。所謂津液,就是一切可以濡養我們身體的液體,諸如血液、汗液、唾液等等。
而津液的化生,主要靠的是脾胃。我們吃下去的食物先是經由胃腐熟消化,然後通過脾健運的功能將水谷精微轉運到五臟六腑,以化生氣血。一旦脾胃虛弱,氣血的化生就容易大打折扣,吃下去的食物,喝下去的水難以化生成津液,久而久之,則津液虧虛,自然是會有口乾舌燥的感覺。而津液又隸屬於陰液的範疇,所以,糖尿病大都是陰虛而起。
再者,水谷精微輸布不及,自然就只能往下瀉,因此而多見尿多。此外,小便帶有甜味也是這麼個原因。
今天講的這個中成藥名曰參芪降糖顆粒。
參芪降糖顆粒:人蔘、黃芪、地黃、天花粉、山藥、麥冬、枸杞子、覆盆子、五味子、茯苓、澤瀉。
我們前面講了,津虧的本質,是脾胃虛弱所致。所以,這裡首先用了人蔘和黃芪。
人蔘和黃芪主入脾經,功善大補脾氣。脾氣充足了,脾胃才有力道健運輸布水谷。
不僅如此,人蔘在補氣之餘,還兼具生津。氣能生津啊!
人蔘
而黃芪的性子偏溫,有升舉陽氣的功效,陽氣可以溫熙、推動,以助脾氣升清,順利的將水谷精微輸送至五臟六腑。
黃芪
我們講,糖尿病的病機是陰虛,所以滋陰就是治本。因此,這裡用上了地黃、天花粉、山藥、麥冬、枸杞子等養陰的藥材。
地黃色黑,中醫講,黑色入腎,是故,地黃主入腎經,功善大補腎水,而腎為先天之本,主封藏,腎臟就像我們人體的倉庫一樣,所以把腎陰補足,也就是把身體內所需的陰液備足。
地黃
天花粉,乍一聽名字可能還會有人以為是花粉類的藥材。其實不然,天花粉是瓜蔞的根。其主入肺、胃經,善補肺胃之陰。其中,肺在五臟六腑中的位置最高,主通調水道,為水之上源。肺中的津液充足,就像是一場甘霖,以潤澤我們的周身。所以大家可以去看,好多治療糖尿病的方子里都有天花粉的影子。
天花粉
山藥色白,可同天花粉一起入肺經,滋養肺陰。
山藥的入葯部位是根莖,你去看它筆直的扎入泥土之中,是故得土氣甚厚。中醫講,脾五行主土。因此,山藥又可入脾經。
此外,山藥不僅可以養陰,同時還有益氣的功效,為氣陰雙補之良藥。
山藥
麥冬,因形似麥子,即便是在冬日裡也可以傲然搖曳在寒風之中。所以,麥冬的性子是偏於寒涼的,其入肺經,善補肺陰,須知,喉為肺之門戶,肺陰充足,則口乾舌燥的癥狀也就得以改善。
麥冬
枸杞子以明目的功效聞名於中藥圈,然而,之所以說枸杞子可以明目,是因為其補益肝腎精血的功效。中醫講,肝開竅於目,腎開竅於耳。所以,與其說枸杞子養的是眼睛,倒不如說養的是精血。
枸杞子
覆盆子和五味子也是養陰的藥材。
此外,它倆都是酸味的藥材。中醫講,酸能收能斂。因此,覆盆子和五味子跑到我們的體內就像是一張大網一樣,牢牢的固澀住滋補的津液,補中有守。
覆盆子
五味子
看到這裡,可能有人要站出來吐槽了,既然中醫可以治療糖尿病,那早就該拿諾貝爾獎了。
須知,中醫是一門私人的醫學,即便是相同的病症,每個人的方子也是不盡相同的,就算是方子一樣,每味藥材的劑量也是各不相同,方無常方,量無常量啊!
而遠志之所以在這裡日復一日的在這裡科普中醫中藥,就是想盡自己所能可以讓大家更多的去了解到我們祖先留下來的隗寶,讓我們的身體可以儘可能的遠離疾病,在平穩和安然中慢慢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