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壽命長不長,低頭看看腳」,這句看似隨意的諺語,卻道出了一個深刻的道理。腳,是人走天下的基礎,腳的狀況直接影響著一個人的行動能力和生活質量。看一個人的腳,就能判斷他的健康狀況,從而預示他的壽命長短。
這個道理,在中國古代就為人所知。晉代大文豪陶淵明,就是因為犯上了「腳疾」,生活質量大打折扣,也可謂是證明了「低頭看看腳」這句諺語的真知灼見。
一、陶淵明足疾纏身,難以為繼
說起陶淵明,人們首先想到的就是他崇尚境界清高、怡然自得的性情和眾多流傳千古的文章。然而,這位生來書香門第、 몸懷才華的文人,卻飽受腳疾的折磨,這可謂是一大諷刺。
陶淵明生於東晉永和五年,史書上對他的記載甚少,有關他的事迹多見於他自己的文章中。據記載,陶淵明少年時家道中落,還曾經淪為過奴才。這一段經歷使他養成了隨遇而安的個性。後來,陶淵明雖然仕途一片坎坷,但靠寫文章謀生,生活尚可自給自足。然而,陶淵明晚年卻因腳疾加劇,生活起居多有不便。
陶淵明晚年居住在鄉間,遇有官府徵召,都以腳疾為借口推辭不去。《世說新語》中記載,當時的江州刺史王弘欲召陶淵明,陶淵明便回書稱:「老病在身,兩腳皆疾,不堪遠行。」由此可見,陶淵明的腳疾已經嚴重到難以邁步的地步。
在《歸園田居》一文中,陶淵明更直接寫道:「吾有腳疾,行十餘步即倦。」可見,他的腳疾已是日常生活的大礙事。據說,陶淵明每次外出,都需要讓兩個兒子架著他坐轎子,否則難以成行。
腳疾嚴重影響了陶淵明的生活,他無法再像少年時那樣四處遊玩、品讀經史。在給朋友的信中,陶淵明曾經感嘆道:「夫環堵之疾,殆所謂命也。」由此可以看出,他已認命於這無法治癒的腳疾。
如果沒有腳疾的折磨,陶淵明本可以活得更加長壽,並為後人留下更多不朽的文章。然而腳疾無情地截斷了他的生命進程,成為他壽命的最大阻礙。陶淵明以足疾為鑒,人們也由此認識到腳的健康會直接影響到一個人的壽命長短。
二、中醫視角:腳與人體經絡息息相關
陶淵明的遭遇使人不禁想到,腳與健康、壽命是否真的有如此直接的關係?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需要從中醫的視角來理解腳在人體中的重要性。
在中醫看來,人體內有許多經絡運行,其中與腳直接相關的就有六條,這六條經絡分別管轄著人體不同的臟腑功能。如果這些與腳相關的經絡出現問題,那麼人的健康就會全面受到影響。
比如,足太陽膀胱經由小腿內側經過,一直貫通到腳趾,它與人體的水液代謝直接相關。如果這條經絡不通暢,會導致小便不暢,水腫等癥狀。足少陽膽經除與膽系統相關外,還主管人體肌肉和四肢活動。這條經絡出現問題,會使人虛弱無力、行動不便。
可以說,這六條與腳相關的經絡,幾乎支配著人體所有重要臟器的功能。一旦腳部出現任何病變,都會通過經絡影響其他臟器乃至全身。這正是「壽命長不長,低頭看看腳」中蘊含的深意。
事實上,中醫視腳為第二心臟。人的第一心臟在胸腔,推動全身血液運行;而腳這第二心臟,則通過脈絡與全身相連,成為氣血源泉。腳若有疾,氣機必然受阻,久而久之,肯定會對健康與壽命構成嚴重影響。
陶淵明從小家境貧寒,又曾受過奴役,自然很難有條件讓自己的雙腳獲得應有的照料。隨著時間推移,他的雙腳必然筋骨疏鬆、經絡不暢。到晚年時,腳疾愈發嚴重,最終成為壽命的最大阻礙,可謂「壽命長不長,低頭看看腳」一語不虛。
三、西醫視角:腳與神經、循環系統密不可分
即使我們跳出中醫的視角,從西醫的科學考證看問題,也會發現腳與健康和壽命有直接關聯。這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第一,腳上布滿了重要的末梢神經。這些神經末梢能感受痛覺、溫度變化等,並將信息傳遞到中樞神經系統,指揮人體活動。如果腳部神經受損,會直接導致身體感覺和運動功能障礙。嚴重時,可能導致行動不便乃至癱瘓。
第二,腳部也布滿了毛細血管網路。這些血管將血液輸送到末梢組織,提供營養和氧氣。如果腳部血管出現問題,就會影響全身血液循環。久而久之,肌體因缺氧、缺血而虛弱無力,各臟器也會因供血不足而功能衰竭。
可見,無論從神經還是循環方面,腳都起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腳的健康狀況直接決定了一個人的行動能力和對各臟器的營養供給能力。腳若不健,健康必受影響,壽命也隨之減短。
正如許多老年人由於長期腿腳不便,最終卧床數年;而那些仍能步履輕盈的長者,壽命往往更長。這再次從西醫角度證明了「壽命長不長,低頭看看腳」這句諺語的睿智。
四、腳氣病曾奪走無數性命
除了與神經和循環系統密不可分外,腳還可能直接罹患特定的疾病,嚴重影響健康。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幾乎奪走無數性命的「腳氣病」。
腳氣病曾 多個朝代肆虐中國,死亡人數不計其數,可謂「百腳莫展,寸功不行」,直接導致患者折壽。
根據史書記載,梁武帝蕭衍就曾受到腳氣病的折磨。侯景之亂時,他被囚禁在南京城,《南史》記載他「飢餓,口苦,思食糖」。這正是腳氣病的典型癥狀。
據傳,腳氣病會從患者的腳部開始發作。起初小腿腫痛,逐漸向上蔓延,最後導致呼吸困難而死。唐代大醫學家孫思邈在其著作中指出,此病「發,初得先從腳起」。可見,這種可怕的疾病與腳有著不解之緣。
值得一提的是,不僅中國,歐洲也曾爆發過數次嚴重的腳氣病疫情。16、17世紀,航海事業興起後,很多水手在船上缺乏維生素而患上腳氣病。這種可怕的「船員病」曾使不少遠航船隻損失慘重。
腳氣病的歷史充分說明,腳的健康問題也會直接致命。繁重的勞動、惡劣的生活環境,都可能導致腳部營養不良,繼而釀成疾病。腳的狀況不僅預示著疾病發生,更能成為疾病的導火索。「低頭看看腳」,警示人要重視腳的保養。
五、如何養護雙腳,邁向長壽
既然腳如此重要,我們應當如何來保養雙腳,使其健康?下面幾點建議,或許能幫助大家邁向長壽:
第一,變天了要注意防寒保暖。無論是冬天的嚴寒還是夏天的酷暑,都要給腳提供適宜的溫度。冬天不要光著腳在冰涼地板上行走,夏天也不要開空調直接給腳吹風。保暖防潮,還腳一個溫暖舒適的環境。
第二,經常進行足浴和按摩。用熱水泡腳,可以活血化瘀,按摩腳底穴位,可以順經活絡。建議每天進行15分鐘足浴和5分鐘按摩,既可以放鬆身心,也可預防疾病。
第三,適量運動,尤其是行走。行萬步、走快走慢都可以,忌只顧速度不顧舒適度。飯後走一走最好,不僅有利於消化,還可以鍛煉腳部肌肉。
第四,不要過度使用腳。運動要適可而止,不要只圖一時快感而讓雙腳過度負荷。更不要長時間穿著不合腳的鞋子,這會損害腳的健康。
只要認真執行上述建議,養成良好的雙腳護理習慣,就一定會讓自己的雙腳健康,邁開輕盈的步伐,走向長壽的人生。
結語:
「壽命長不長,低頭看看腳」,這句諺語提醒人要重視雙腳的健康,因為它直接關乎自己的身體狀況和壽命長度。陶淵明因腳疾折磨而難以為繼,更加證明了這句諺語的睿智。
無論從中醫還是西醫角度看,腳都與人體健康和壽命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繫。它是經絡和循環的橋樑,更可能成為疾病的源頭。愛護雙腳,關愛自己的健康和生命,這是我們應得的人生智慧。
簡單的俗語往往蘊含著深邃的哲理,「低頭看看腳」,希望我們都能從中獲得長壽的智慧。當我們還能邁開步伐行走在這片土地時,人生便還有無限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