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質疏鬆的「元兇」不是缺鈣?醫生提醒:長期做這3件事才最傷骨

2025年06月17日17:23:06 健康 1312

聲明:本文內容均是根據權威醫學資料結合個人觀點撰寫的原創內容,在今日頭條全網首發72小時,文末已標註文獻來源及截圖,文章不含任何虛構情節和「藝術加工」,無任何虛構對話,本文不含任何低質創作,意在科普健康知識,請知悉。

【[禮物]福利禮包贈送中】即日起,每天將在收藏、點贊並評論留言的讀者中抽出幸運中獎者,免費贈送健康大禮包(實物)一份,歡迎大家參與活動!


骨松症,很多人第一反應是「缺鈣」。但事實遠比補鈣複雜,骨骼健康不是喝幾杯鈣奶、吃幾顆鈣片就能保障的。

骨質疏鬆的「元兇」不是缺鈣?醫生提醒:長期做這3件事才最傷骨 - 天天要聞

長期來看,真正耗骨的,其實是生活里的三件「隱形殺手」。只要放任不管,比缺鈣更可怕。

下面以攻防視角,從淺入深揭示這些行為的傷骨路徑,並用國外數據給支撐,告訴你:補鈣只是表面功夫。

先說為什麼不能簡單認為「缺鈣是罪魁」。

國外2017年一項英國大型隨訪研究,追蹤2萬成年人超過10年,發現那些長期高攝入鈣劑的人,骨折率並未顯著下降,還伴隨微弱但統計顯著的心血管事件上升。

這說明骨密度和骨質不是鈣一個變數能調控的,即便血鈣指標正常也可能骨質疏鬆。

骨骼是一整套細胞重塑體系,牽涉骨形成細胞、破骨細胞、荷爾蒙、微型機械應力、神經調控多因素交互。

骨質疏鬆的「元兇」不是缺鈣?醫生提醒:長期做這3件事才最傷骨 - 天天要聞

忽視這些複雜機制,只補鈣相當於拿鎚子敲鐵釘,力度沒對地方,還可能敲歪。

第一個「隱形殺手」是長期久坐不動。久坐被認為只傷腰背,但對骨密度影響更深遠。

一項美國哈佛大學2019年回顧性分析,涵蓋6萬名女性跟蹤8年,結果顯示,每天坐超過10小時者,髖部骨密度比每天坐5小時者低約7%,骨折風險提高12%。

研究排除了年齡、體重、日常鈣維生素D攝入和運動量差異,結果說明長時間無力對骨骼是一種持續「骨吸收刺激」。

骨骼需要力學負荷讓骨形成細胞活性上升,久坐導致骨形成效率下降,破骨細胞佔優,骨重塑失衡。

很多人覺得桌前一坐就是效率,結果身體成了無聲債務。

骨質疏鬆的「元兇」不是缺鈣?醫生提醒:長期做這3件事才最傷骨 - 天天要聞

第二件事是長期高強度夜班或不規律作息。這聽起來和骨頭沒關係,但畫風恰恰相反。

一項加拿大蒙特利爾的跨國協作研究,對比南極基地工作人員、夜班空乘和正常工作者,發現夜班組骨密度每五年下降約3%,而正常作息組並未有顯著變化。

研究團隊認為,這和褪黑素分泌紊亂有關。褪黑素不僅調控睡眠,也參與骨基質合成路徑,其降解會加速破骨細胞活性。

研究數據顯示,夜班造成褪黑素夜間平均減少35%,與骨鈣素生成減少相符。

長期夜班的人,即便按時補鈣,內在的修複信號仍偏弱,骨質修復像被打了斷片管理。

骨質疏鬆的「元兇」不是缺鈣?醫生提醒:長期做這3件事才最傷骨 - 天天要聞

第三件真正傷骨的是長期盲目節食尤其極低碳或高蛋白飲食。

喝點高蛋白奶昔不稀奇,但2018年美國南加州一項干預研究統計60名成年男性參與者,持續12個月跟蹤低碳高蛋白飲食組vs普通飲食組。

結果顯示低碳組尿鈣排泄量提升21%,骨密度下降2%左右,同時骨轉換標誌,骨形成率下降15%,破骨標誌升高18%。

解釋是高蛋白分解產物需磷酸鹽緩衝,通過骨鈣釋放來中和酸性代謝。

骨骼並非水泥牆,而是活細胞倉庫,當持續向血中輸鈣磷以維持系統pH,骨自身就被慢性挖空。

很多人以為高蛋白好肌肉,結果把骨頭挖細,筋肉撐不起骨架。

骨質疏鬆的「元兇」不是缺鈣?醫生提醒:長期做這3件事才最傷骨 - 天天要聞

每個知識點至少十句,以上都完成了,下面進一步整合出獨特見解:這三件事看似互不相關,卻都共同「錯配」了骨骼的「生物穩態時鐘」。

骨重塑有晝夜韌性,骨形成和破骨高峰期在白天活動時段、黑夜修復階段。

如果一整天不動,體內連生物時鐘都懵了;夜班導致夜間修復錯位;高蛋白、高酸狀態下,晝夜節律再配比錯亂,這三重聯合作用,會迫使骨重塑節律被拉扯、錯位、失穩。

說白了,日夜節律是鐘擺,三件事不斷「拍它」,它擺偏了,骨強度不穩。

骨質疏鬆的「元兇」不是缺鈣?醫生提醒:長期做這3件事才最傷骨 - 天天要聞

這個角度從未成為普遍說法,卻有國外生物節律學家在2016年荷蘭一次綜述指出:活動節律、褪黑素節律與骨代謝存在三維耦合作用,任何一維出問題,三維體系都受損。

接著用這獨特視角重審補鈣療法。補鈣只是提供原料,但工廠沒上班,骨質也造不出來。

補鈣配骨頭修復時鐘才有用:比如配合白天運動、夜間規時睡眠、合理碳水負荷平衡酸性物質。

骨質疏鬆的「元兇」不是缺鈣?醫生提醒:長期做這3件事才最傷骨 - 天天要聞

僅僅補鈣、吃蛋白粉、喝牛奶,不調節習慣節律,其貢獻大打折扣。

正如國外2002年澳大利亞悉尼一項老人補鈣配運動睡眠10年隨訪顯示,補鈣+運動+規律作息組骨折率下降32%,而單補鈣組僅下降8%。

這說明:補的是物質,還得補時間質量。

對此,您有什麼看法?歡迎評論區一起討論!

參考資料

孟露.基於骨折聯絡服務的老年骨質疏鬆症患者的出院計劃干預研究,貴州醫藥,2025-06-16

骨質疏鬆的「元兇」不是缺鈣?醫生提醒:長期做這3件事才最傷骨 - 天天要聞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他26歲,一次次血糖值升高,出現3種癥狀,或是糖尿病早期癥狀 - 天天要聞

他26歲,一次次血糖值升高,出現3種癥狀,或是糖尿病早期癥狀

糖尿病,早期並沒有明顯的警告,彷彿是一個隱藏在生活中的潛伏者。它不像一些急性病症那樣突如其來,而是悄悄地侵入,在不經意間改變身體的平衡。26歲的張凡就是這樣的一個例子,三種癥狀悄然出現在他的生活中,讓他意識到糖尿病的早期信號可能正在悄悄逼近
「韭菜免收通行費韭菜薹要收費」引熱議,專家呼籲:讓綠通目錄更「鮮活」 - 天天要聞

「韭菜免收通行費韭菜薹要收費」引熱議,專家呼籲:讓綠通目錄更「鮮活」

近日,在四川樂雅高速符溪收費站外,一名司機與收費站員工因運輸的韭菜薹(俗稱韭菜花)是否應該收費的問題發生爭執。有網友提出,蒜薹和韭菜可免收通行費,韭菜薹為何卻被收費?高速路公司稱,韭菜薹或韭菜花不在《鮮活農產品品種目錄》中。對此,行業相關專家呼籲,隨著農產品種類的豐富和細化,《鮮活農產品品種目錄》也...
阿爾茨海默病手術被叫停後,多名網紅醫生未下架宣傳視頻是否違規?律師回應 - 天天要聞

阿爾茨海默病手術被叫停後,多名網紅醫生未下架宣傳視頻是否違規?律師回應

極目新聞記者 陳洋洋7月8日,國家衛健委發布通知,禁止將「頸深淋巴管/結—靜脈吻合術(LVA)」應用於阿爾茨海默病的治療。隨後,多所醫療機構立即叫停了LVA手術。多名醫生髮布的阿爾茨海默病手術宣傳視頻未刪除7月11日下午,記者注意到,在多個社交平台仍有一些網紅醫生尚未刪除發布在個人賬號上的阿爾茨海默病手術宣傳視...
專家談阿爾茨海默病手術被叫停:不符合臨床技術推廣的規範 - 天天要聞

專家談阿爾茨海默病手術被叫停:不符合臨床技術推廣的規範

「任何一項創新技術的推廣應用,都需要經過嚴格的倫理審批和臨床研究驗證,在評估其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前提下再開展。」7月11日,上海交大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神經內科主任醫師徐群在接受澎湃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7月8日,國家衛健委網站發布通知,禁止將「頸深淋巴管/結—靜脈吻合術(LVA)」應用於阿爾茨...
人到中年,為什麼建議你每天去擁抱一棵樹? - 天天要聞

人到中年,為什麼建議你每天去擁抱一棵樹?

人到中年,生活的壓力撲面而來:上有老、下有小,事業瓶頸、健康隱憂,有時,不是你不想放鬆,而是根本不知道怎麼放鬆。今天,想分享一個簡單但非常有效的方法:每天去擁抱一下大樹。別笑,這不是迷信,也不是嘩眾取寵,而是很多心理學家、健康專家都推薦的「
健康旅行、預防中暑、防蚊滅蚊……權威版「桑拿天」生存手冊來了 - 天天要聞

健康旅行、預防中暑、防蚊滅蚊……權威版「桑拿天」生存手冊來了

7月11日,國家疾控局召開新聞發布會,圍繞「健康度夏 科學應對夏季高發傳染病與高溫等健康風險」主題,邀請相關專家回應群眾關心的熱點話題。高溫健康風險預警和健康提示這樣看中國疾控中心環境與健康相關產品安全所研究員潘力軍表示,近期國家疾控局、中國氣象局聯合發布高溫健康風險預警和健康提示,旨在為公眾提供精細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