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不再是全球公共衛生緊急事件

2023年05月09日23:09:13 健康 6552

新冠疫情不再是全球公共衛生緊急事件 - 天天要聞

大疫三年,世界終於走到了疫情隧道的出口,人類終於迎來了疫情結束的曙光。

世界衛生組織5月5日宣布,2019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不再構成全球公共衛生緊急事件,這是朝新冠疫情終結邁出的重要一步。不過,世衛強調目前病毒並沒有消失,當前部分地區的新冠病例仍在激增。

2020年1月30日,世衛正式將新冠疫情列為「國際公共衛生緊急事件」,歸列最高警戒級別。世衛組織對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pheic)定義為:嚴重、突然、非同尋常,在國家間的傳播對其他國家構成公共衛生風險,可能需要採取協調一致的國家應對措施的公共衛生事件。

三年多來,新冠病毒在全球範圍內造成了約7.64億人確診,死亡病例超過690萬。根據世衛組織截至4月24日的統計數據,新冠疫情死亡率從2021年1月每周超過10萬人的高峰,放緩到如今一周約超過3500人。who在5月4日發布最新一期全球新冠流行病學更新,4月全球新增感染與死亡,分別比過去一個月下降17%與30%。

世衛總幹事譚德塞在發布會上回顧說,過去三年多時間裡,新冠疫情讓世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全球經歷了由阿爾法、德爾塔、奧密克戎等新冠變異毒株引發的多輪疫情高峰。譚德塞懷著極大的希望,宣布結束新冠疫情的全球緊急狀態,他估計至少有2000萬人因為感染新冠而死亡。世衛研究人員通過收集2020年以來的全球超額死亡數字,與大流行前的數字進行對比,從而判斷得出以上結論,該數字是官方數字的三倍。

目前,絕大部分國家已取消了本國的新冠疫情緊急狀態。但世衛強調,新冠流行病還沒有結束,最近東南亞和中東地區的病例激增,每周仍有數千人死於病毒。新冠不再是公共衛生緊急事件,並不意味著病毒的威脅消失了,各國要學會與新冠共存,要學會與其他傳染病一起有效管理。

新冠疫情不再是全球公共衛生緊急事件 - 天天要聞

從現實來看,在世衛發布公告之前,許多國家對新冠疫情的優先順序已經退讓給其他事項,比如經濟振興和民生政策。剛剛過去的五一小長假,中國的出行人數和消費規模都達到甚至超過了2019年的同期水平。日本決定從5月8日開始把新冠的傳染病等級從2類降至5類,並從4月29日開始解除所有入境檢疫。德國已在4月7日全面取消各項防疫措施,從病毒變種、疫苗接種和臨床病例三個方面來看,可以認為德國的新冠大流行已經結束。美國眾議院通過了題為「疫情結束」的法案,白宮行政和預算辦公室宣布,將於5月11日解除因新冠疫情引起的「國家緊急狀態」和「公共衛生緊急狀態」。

在全球範圍,疫情持續下行,新冠疫情不再構成全球公共衛生緊急事件,這是防疫與病毒在動態變化中達成的平衡。據分析,新冠病毒從2021年末的奧密克戎變異之後,各種變異趨於穩定,都是在免疫逃逸方面的小修補,而健康威脅方面沒有發生大變化。新冠病毒找到了「舒適區」,人類對病毒的監控預測也有跡可循,逐漸跟上了變異的腳步。同時,全世界已接種 133 億劑新冠疫苗,加上感染本身帶來的自然免疫,全球已經沒有明顯的免疫窪地存在。

人類與傳染病的博弈是一個長期過程。大多數流行的傳染病都沒有消失,而是人類通過不斷地適應和進化,找到了正常生活與抵禦傳染病的平衡。這樣的平衡博弈過程,需要集體的智慧,也讓各國經歷了初期的迷茫,認識到團結合作的重要性,加強醫療救助體系和公共衛生體系能力建設,提升人力資源、防護設備、抗疫藥品等多方面能力。在此基礎上,人類與病毒共存的後疫情時代真正開啟。

世衛組織為新冠疫情「取關」,而全世界不能忘卻如此巨大的損失和傷痛,真正的反思將貫穿整個後疫情時代。世衛表明,新冠疫情不僅僅是一場衛生危機,它還「暴露了國家內部和國家之間的政治斷層,侵蝕了民眾、政府和機構之間的信任,而錯誤和虛假信息的洪流更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此前人們犯下了很多錯誤,包括缺乏協調、公平和團結,這意味著現有的工具和技術沒有被最好地用來抗擊新冠病毒。

新冠疫情對全球生活的方方面面造成了巨大破壞,包括從各國的經濟總量中抹去了數萬億美元,擾亂了旅行和貿易,迫使企業關閉,使數百萬人陷入貧困。新冠疫情給我們的世界留下深深的傷疤,這些傷疤必須永久性地提醒人們,新病毒還可能會出現,並帶來破壞性的後果。人類必須向自己和子孫後代承諾,永遠不會再犯同樣的錯誤。

解除新冠緊急狀態,是全球在抗疫領域取得進展的一個標誌。今後,各國的新冠應急模式會過渡到與其他傳染病一同管理的水平,國家級別的統一防疫政策會分散為個人化的防疫措施。但世衛組織強調,病毒將繼續存在,仍在造成死亡,仍在發生變化,可能導致感染和死亡人數飆升的新變種風險依舊存在。人類應當通力合作,抓住機會窗口,面對下一次新的疫情,希望能做得更好。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楊志旭名中醫傳承工作室落戶邯鄲市中西醫結合醫院 - 天天要聞

楊志旭名中醫傳承工作室落戶邯鄲市中西醫結合醫院

7月7日,楊志旭名中醫傳承工作室揭牌暨拜師儀式在邯鄲市中西醫結合醫院舉行。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楊志旭教授,中國中醫藥研究促進會編輯出版分會會長賈守凱,邯鄲市中西醫結合醫院院長宋利宏、紀委書記周傑、副院長鬍新磊、副院長鬍成棟以及各職能科室相
死亡率高!熱射病不僅易發生在暴晒下 這一環境也要當心 - 天天要聞

死亡率高!熱射病不僅易發生在暴晒下 這一環境也要當心

高溫天氣持續,最近,醫院裡熱射病病例增多。專家提醒,熱射病就是嚴重的中暑,死亡率高,出現中暑癥狀後一定不能忽視。幾天前,山東淄博市70歲的王女士因為意識障礙被120救護車送至淄博市中心醫院急診科。醫務人員發現王女士體溫高達40.3攝氏度,醫務人員迅速為王女士使用冰毯及冰帽物理降溫,並積極給予補液等治療,王女...
阿爾茨海默病手術被叫停,醫學創新落地當慎之又慎 |新京報快評 - 天天要聞

阿爾茨海默病手術被叫停,醫學創新落地當慎之又慎 |新京報快評

▲7月8日,國家衛健委發布通知,禁止將「頸深淋巴管/結—靜脈吻合術(LVA)」應用於阿爾茨海默病(AD)治療。圖/IC photo「阿爾茨海默病老人術後變計算小能手」「阿爾茨海默病可以手術治療了」……去年以來,關於阿爾茨海默病可用「頸深淋巴管/結—靜脈吻合術」治療的新聞屢屢在社交媒體引發關注。7月8日,國家衛健委網站發...
雙健康戰略發力,揚子江葯業集團激活醫藥健康產業動能 - 天天要聞

雙健康戰略發力,揚子江葯業集團激活醫藥健康產業動能

在醫藥健康產業蓬勃發展的浪潮中,揚子江葯業集團以 「健康營銷 營銷健康」 雙健康戰略為指引,勇立潮頭,在品牌建設、創新驅動、文化賦能等領域多點突破,為行業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品牌矩陣的搭建是揚子江葯業邁向世界一流的重要基石。
79歲羅家英4度患癌後首次現身公開活動,回應病情,透露需要打荷爾蒙針;曾坦言「不會化療和電療」 - 天天要聞

79歲羅家英4度患癌後首次現身公開活動,回應病情,透露需要打荷爾蒙針;曾坦言「不會化療和電療」

此前,演員羅家英在接受採訪時透露,他第4次患癌,最多剩下9年壽命。羅家英坦言,自己不會做化療和電療,「我會舒舒服服再見」,引發關注。 7月9日,羅家英出席了某電影節的活動,這也是他透露病情後首次現身公開活動。從媒體發出的視頻中可以看到,羅家英神采奕奕,配合現場拍照需求,也熱情與大家打招呼。 在被問及身體情...
心疼!8歲小孩遭醉漢用椅子砸頭,「要做開顱手術」 - 天天要聞

心疼!8歲小孩遭醉漢用椅子砸頭,「要做開顱手術」

7月6日晚,雲南昆明一名8歲男童騎車路過一家牛肉火鍋店時,被醉酒男子用塑料椅子砸中頭部。CT檢查報告單顯示,男童右側頂部顱內腦外出血,右側頂骨局部向內凹陷,最深處深達0.7厘米。孩子頭部右側頂骨局部凹陷,最深處達0.7厘米醫院檢查結果家屬稱,醫生建議立即做手術,打開腦蓋骨把凹陷的部分進行修復並清理淤血。事發現...
八段錦、穴位敷貼……中醫減重營有不少「獨門絕招」 - 天天要聞

八段錦、穴位敷貼……中醫減重營有不少「獨門絕招」

(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 周學津 劉靜怡)7月,多家中醫「減重營」火了。「目前,醫院裡有20多位患者加入減重夏令營,現在看下來效果不錯。7天時間裡,減得最少的輕了8斤,最多的輕了16斤。」武漢市第一醫院中醫部主任楊家耀介紹告訴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他們所做的並非單純的減重,而是全面的體重管理,既幫助胖人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