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率高!熱射病不僅易發生在暴晒下 這一環境也要當心

2025年07月10日17:30:19 健康 7731

高溫天氣持續,最近,醫院裡熱射病病例增多。專家提醒,熱射病就是嚴重的中暑,死亡率高,出現中暑癥狀後一定不能忽視。

幾天前,山東淄博市70歲的王女士因為意識障礙被120救護車送至淄博市中心醫院急診科。醫務人員發現王女士體溫高達40.3攝氏度,醫務人員迅速為王女士使用冰毯及冰帽物理降溫,並積極給予補液等治療,王女士體溫下降後神志逐漸轉清,後轉入病房繼續治療,目前已康復出院。

熱射病可導致

不可逆器官損傷甚至死亡

熱射病和普通中暑相比,兇險在什麼地方呢?專家表示,熱射病可以導致體溫調節中樞功能失調,進而引發多器官系統損傷,甚至死亡。

專家介紹,熱射病最可怕的是,從輕微中暑發展到致命性熱射病,可能只需要短短几小時,患者會出現意識模糊、抽搐、無汗、高熱等癥狀,不及時救治,將導致不可逆的器官損傷,甚至死亡。

死亡率高!熱射病不僅易發生在暴晒下 這一環境也要當心 - 天天要聞

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急診科副主任賀明軼:熱射病,一般會出現,極高的體核溫度持續大於40℃,再有一個,會出現多臟器的損害,比如說中樞神經系統的昏迷,休克,然後各臟器的損害,像肝衰,心肌損害,呼吸衰竭等等這些情況。重症的中暑熱射病不同的地區雖然死亡率不同,但基本也在20%~30%左右,還是很高的。

死亡率高!熱射病不僅易發生在暴晒下 這一環境也要當心 - 天天要聞

熱射病分為勞力型和經典型,前者常見於在高溫環境下從事重體力勞動或劇烈運動的人群,後者多發生於年老體弱、患有慢性疾病或體溫調節功能失衡等的人群。熱射病不僅易發生於戶外陽光暴晒環境下,長時間在密閉環境下且通風條件差也容易發生。

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急診科副主任賀明軼:尤其是產後,有些人習慣於讓產婦在坐月子的時候不見光,不通風,不能吹空調。這些習慣在桑拿天室內的環境特別悶熱,濕度大又不通風的時候要特別注意。因為每年,屢見不鮮的還有這個產褥期出現熱射病的情況。

死亡率高!熱射病不僅易發生在暴晒下 這一環境也要當心 - 天天要聞

專家介紹,部分老年人因節儉或行動不便,夏季不願使用空調或風扇,長期處於悶熱封閉的室內,極易發生熱射病,且發病前期不易覺察,同樣需要引起家人的關注與重視。

發現疑似熱射病患者

應如何急救?

如果發現疑似熱射病患者,可以採取哪些急救措施呢?

一旦發現有人疑似熱射病,應立即採取急救措施,迅速將患者轉移到通風、陰涼處,解開衣物,用濕毛巾冷敷頭部、頸部、腋窩和腹股溝等大血管部位,或用涼水擦拭全身,快速幫助患者降溫;同時撥打120急救電話,在等待過程中持續監測患者體溫和生命體征。

死亡率高!熱射病不僅易發生在暴晒下 這一環境也要當心 - 天天要聞

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急診科副主任賀明軼:在整體的搶救原則中,我們希望快速降溫,快速轉運,尤其是對於重症病人在轉運和降溫出現矛盾的時候,對於我們來講,建議降溫第一,轉運第二,然後,邊降溫邊轉運。

死亡率高!熱射病不僅易發生在暴晒下 這一環境也要當心 - 天天要聞

如何預防熱射病,專家給出建議:除了減少高溫暴露、做好防晒與降溫以及科學補充水分和電解質以外,對特殊群體尤其是老人、兒童、孕婦、肥胖者以及患有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基礎病的人群,是熱射病高危人群,需格外注意防暑,家人應做好照護,避免其單獨在高溫環境中活動。同時及時識別預警信號。

死亡率高!熱射病不僅易發生在暴晒下 這一環境也要當心 - 天天要聞

若出現頭暈、頭痛、口渴、多汗、全身乏力、注意力不集中、動作不協調等中暑先兆癥狀,或體溫升高(≥38℃)、面色潮紅、皮膚灼熱等情況,需立即停止活動,轉移至陰涼通風處降溫、補水,如癥狀無緩解應及時就醫。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年過70歲的老年人打乒乓球需要注意些什麼,這6點千萬要做到 - 天天要聞

年過70歲的老年人打乒乓球需要注意些什麼,這6點千萬要做到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醫療條件的改善,人類的壽命不斷延長。人們常說的:「人生七十古來稀」已經越來越不符合現代人的生存標準了。現在中國14億人口,超過70歲以上的人有1億3139萬之多,未來20年還有不斷增加的趨勢。雖然這些高齡老人想通過體育鍛煉保持身體健康,但是絕大多數體育運動已經不適合他們了。基本上各類體育場...
男子抱冬瓜睡覺能降溫?《黃帝內經》里的消暑密碼大公開! - 天天要聞

男子抱冬瓜睡覺能降溫?《黃帝內經》里的消暑密碼大公開!

最近,全國多地高溫「爆表」,空調、風扇全力運轉都難以驅散周身暑氣。這時,一條「男子抱冬瓜睡覺降溫」的新聞迅速走紅網路,不少人紛紛效仿,把冬瓜從廚房「請」上了床。那麼,抱冬瓜睡覺真能有效降溫嗎?從古老的《黃帝內經》智慧中,又能找到哪些夏日養生
重磅通知 | 第三屆「醫學科普創新之星」推薦活動啟動 - 天天要聞

重磅通知 | 第三屆「醫學科普創新之星」推薦活動啟動

這是 達醫曉護 的第 5578 篇文章創新之星由上海市工程管理學會、上海市科普作家協會、上海少年兒童出版社有限公司、萬方醫學網、上海市科普事業中心、「達醫曉護」醫學傳播智庫共同發起,光明網、中國醫學傳播學教學聯盟、醫學傳播學創新實踐基地共同支持的第三屆「醫學科普創新之星」推薦遴選活動正式啟動。附:推薦表格第...
最高收費21萬元,阿爾茨海默病手術叫停背後:借「創新治療」之名收費 - 天天要聞

最高收費21萬元,阿爾茨海默病手術叫停背後:借「創新治療」之名收費

每經記者:陳星 每經編輯:魏文藝7月8日,國家衛健委網站發布了一則通知,禁止將「頸深淋巴管/結—靜脈吻合術(LVA)」應用於阿爾茨海默病的治療。在醫療界人士看來,這一喊停並不突然。《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國內某知名三甲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醫師處了解到,早在國家衛健委通知正式出台前,該主任醫師所在醫療機構所在地的...
如何識別山洪前兆?請掌握 - 天天要聞

如何識別山洪前兆?請掌握

微美芒市—芒市具有影響力的公眾號如何識別山洪前兆請掌握來源:國家自然災害防治研究院 中國應急管理報社責編:雷斑努 虞有琪審核:張崇喜 們文傑往期回顧收藏!2025年芒市公交漫遊指南面對暴雨,這些知識要牢記「馬路市場」退市 芒市山貨交易有了「新家」「700開頭」 15位電話號碼要來了!@芒市創業者,市婦聯2025年...
互聯網掀起「抱冬瓜」消暑熱潮?中醫專家:有一定作用,但不適合這些人群 - 天天要聞

互聯網掀起「抱冬瓜」消暑熱潮?中醫專家:有一定作用,但不適合這些人群

要問最近菜市場什麼最火,無疑是冬瓜了。不僅是夏天家家戶戶必吃的一道菜,冬瓜「本瓜」還有消暑功效。近日,不少網友購入整個冬瓜,清洗後交給孩子或自己抱著用來消暑。抱著冬瓜真的能降溫嗎?湖南省中醫院(湖南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二醫院)治未病中心主任熊暑霖介紹,冬瓜含水量高達95%以上,當人體接觸冬瓜時,它能快速吸...
調查發現:每天都喝酒,多數到了75歲以後,身體或變成這樣 - 天天要聞

調查發現:每天都喝酒,多數到了75歲以後,身體或變成這樣

王大爺年輕的時候是一名資深銷售,年輕時候為了跑業務,不得不參加各種酒局,經常把自己灌得爛醉。一來二去這種「不得不」就變成了習慣,退休之後每天不喝兩口酒就感覺渾身不舒服,身邊人常常勸他戒酒,他反倒說「酒是糧食精,越喝越年輕」。
長期吃硝苯地平,5大問題要清楚,對降壓和預防副作用都很重要 - 天天要聞

長期吃硝苯地平,5大問題要清楚,對降壓和預防副作用都很重要

長期服用硝苯地平,確實能幫助維持血壓穩定,但這不是一勞永逸的事。高血壓是個慢性過程,藥物控制只是其中一環,很多人忽略了生活方式、飲食習慣和用藥知識的重要性。吃藥不能光靠醫生開,自己也得明白點門道,尤其以下5個問題,搞不清楚,葯吃再久也可能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