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圖是一個股骨頸骨折內固定術後「 骨壞死 」的影像圖片。股骨頸骨折的手術治療方式有兩種:內固定和關節置換。「 骨壞死 」是內固定必須直面的問題,一旦出現骨壞死,二次手術在所難免。
髖關節置換也會出現假體不穩、假體周圍骨折、假體脫位、骨溶解、感染等一系列併發症。
股骨頸骨折髖關節置換相比於內固定,失血多、時間長、術後髖部疼痛周期也長。那麼,一個 60 歲「 老人 」股骨頸骨折,內固定還是換關節?該怎麼選擇呢?
股骨頸骨折分型
1、股骨頸骨折按部位分型
上圖為股骨頸骨折按部位分型示意圖,具體分型如下:
①股骨頭下骨折:骨折線完全位於股骨頭下,整個股骨頸均在骨折遠端,股骨頭可在髖臼和關節囊內自由轉動。
②股骨頸頭頸部骨折:即股骨頸斜行骨折。由於股骨頸骨折多系扭轉暴力所致,故真正的頭下型和頸中型均屬少見,而多數頭下型骨折均帶有一塊大小不等的股骨頸骨折塊,使骨折線呈斜行。
③股骨頸中部骨折:全部骨折面均通過股骨頸,實際上此型較少見,特別老年患者中更少見,甚至有學者認為不存在此型。X 線顯示的經頸骨折往往是一種假象,重複攝片時常被證實為頭頸型。
④股骨頸基底部骨折:骨折線位於股骨頸基底。骨折端血運良好,複位後易保持穩定,骨折容易癒合。
2、股骨頸骨折 Garden 分型
上圖為 Garden 分型示意圖,具體分型如下:
① I 型為不完全骨折。
② Ⅱ 型為完全骨折但無移位。
③ Ⅲ 型為骨折有部分移位,股骨頭外展,股骨頸段輕度外旋及上移。
④ Ⅳ 型為骨折完全移位,股骨頸段明顯外旋和上移。
Garden I 型、Ⅱ 型者因為骨折斷端無移位或移位程度較輕,骨折損傷程度較小,屬於穩定型骨折;Ⅲ 型、Ⅳ 型者因骨折斷端移位較多,骨折損傷較大,屬於不穩定骨折。
股骨頸骨折髖關節置換適應證
① 55 ~ 65 歲間骨質疏鬆明顯,骨折不能得到滿意複位內固定者。
② 65 歲以上的股骨頸頭下骨折,Garden Ⅲ、Ⅳ 型骨折。
③ 年齡 > 60 歲以上陳舊性股骨頸骨折未癒合者,或者病人因並存症多,一般情況差,不能耐受第 2 次手術。
股骨頸骨折移位明顯,全髖關節置換 X 線片。
股骨頸骨折內固定
1、閉合複位內固定
適用於各種類型股骨頸骨折,包括無移位或者有移位。臨床中常用的固定材料為 6.5 cm ~ 7.3 cm 空心釘。
空心釘固定股骨頸骨折
2、切開複位內固定
①單純切開複位內固定
適用於經過 1 ~ 2 次輕柔的閉合手法複位未獲得成功或複位後不能接受者。需要切開關節囊、清理血腫,直視下撬撥複位。再行內固定。
A:移位的股骨頸骨折;B:合併同側的股骨幹骨折經髖加壓螺釘固定後的 X 線表現。
②切開複位內固定及股骨頸植骨術
植骨方法多採用帶肌蒂骨瓣或帶血管蒂骨瓣。
股方肌骨瓣移植治療股骨頸骨折
帶旋髂深血管的髂骨瓣移植治療股骨頸骨折
總的來說,對於股骨頸骨折的 60 歲老人來說,換關節並不是唯一的治療方案。根據股骨頸骨折髖關節置換的手術指征,55 ~ 65 歲患者如果骨質疏鬆明顯,複位內固定不滿意可以進行關節置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