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活血化瘀法
主要適應症是:腫塊經久不消、堅硬如石、凹凸不平,唇舌紫暗或有瘀斑,靜脈怒張,皮膚暗黑、有斑塊、粗糙,肌膚甲錯,局部刺痛,固定不移,日輕夜重,脈澀滯。這些癥狀不可能完全都出現,一般有其一者,便可以診斷為瘀血證。
活血化瘀的常用藥有:丹參、赤芍、桃仁、紅花、鬱金、乳香、沒藥、川芎、三棱等。這些藥物可以改善腫瘤患者的高凝血狀態,改善微循環,部分藥物還還可以直接殺滅癌細胞,起到減少癌細胞的擴散和轉移的作用。
正氣虛弱者還可以配伍補益葯,但出血患者,以及月經過多者、孕婦等人群需慎用。
二、化痰散瘀法
脾肺津液不布散全身,容易導致水濕內停,兼之體內鬱熱熬灼津液,容易使津液凝結成痰,在身上出現腫塊。所以中醫講,凡人身有塊者,多是痰,故腫瘤與痰滯作祟有關。符合化痰散瘀法治療的惡性腫瘤,多是巨塊型。
化痰散瘀常用的藥物有:天竺黃、昆布、海藻、石菖蒲、遠志、貝母、海浮石等。這些藥物具有一定殺滅癌細胞的作用,善於消散囊腫以及良性腫瘤,具有減少或控制惡性腫瘤炎症分泌物的作用。
三、清熱解毒法
無論氣滯血瘀、痰濕凝聚,或熱毒內蘊、正氣虧損,久之都能化成邪毒,出現腫瘤病變,所以,在清熱解毒治療前,還需先分清患者的體質癥狀,對症下藥。
陰虛體質者,主要用甘寒清解之品,而濕熱體質者,多要用苦寒解毒之品。另外,清熱解毒的藥物,其藥性多寒涼,易傷脾胃、傷陽氣,所以脾胃虛弱、胃納不佳、腸滑易瀉,以及陽氣不足者,需慎用,或配伍健脾葯聯合使用。
常用的清熱解毒藥有:半枝蓮、白花蛇舌草、半邊蓮、龍葵、雙花、蒲公英、紫花地丁、山豆根、夏枯草等。
四、扶正固本法
正氣不足,是所有惡性腫瘤的基本病因。氣虛陽虛者,一般機體功能會有所衰退;血虛陰虛者,一般體內精血津液會有所虧虛。
扶正補虛可以調整機體的陰陽氣血,從而提高機體抵禦腫瘤等疾病的能力,所以,扶正固本應貫穿腫瘤治療的全過程。
五、治未病
中醫治未病的意思主要就是:治療還未形成的一種疾病。
中醫對於腫瘤治未病的方法主要表現在:1、未病先防:以補益脾腎為主;2、既病防變;3、已變防進。
【溫馨提示】藥物的使用還需在醫生的指導下應用,無論中藥還是西藥,如果用藥不當,不僅可能會加重病情,還可能會對身體造成其它的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