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門見山,今天想和你聊一聊葯食同源的羅漢果。
羅漢果
羅漢果原本是一種野生果,最早是被寺里的僧人採摘用來作為佛前的供果。然,其久經佛前香火燈燭烘烤,而油亮光潔,隱露佛光。若是用之來烹茶,氣味醇香,口感甘甜,遂用於泡茶接待來廟拜佛的善男信女。
《修仁縣誌》中曾有記載說,羅漢果常常十八顆相連,就像是十八羅漢一樣,因此而得名「羅漢果」。
《修仁縣誌》:「羅漢果可以入葯,清熱治嗽,其果每生必十八顆相連,因以為名。」
羅漢果
前人有句古話,「良藥苦口利於病。」所以,人們對中藥的認知總是苦苦的,好多人也常常因為難以接受其苦澀難咽的口感也拒絕服用中藥。然而,羅漢果作為中藥,一點都不苦,不僅不苦,還很甜,這主要是因為羅漢果內含有一種叫羅漢果甜甙的物質,這是一種低熱型甜味劑,也是羅漢果中主要的有效成分之一。所以糖尿病患者也可以放心服用。
那麼,羅漢果作為一味中藥,到底有哪些藥用功效呢?不妨花上三五分鐘,聽遠志娓娓道來。
清熱潤肺
眼下正值秋季,秋高氣爽。秋季沒有夏季的暑邪肆虐,又不似冬季的寒邪凜冽,可以說,秋季不寒不熱,氣候尤為愜意。
然而,每每秋季,空氣中多因缺乏水分而常常感到乾燥,因此,一年四季之中,秋季燥邪最甚。
那麼燥邪最容易侵犯哪裡呢?
須知,燥邪最易傷肺。
中醫認為,肺喜潤惡燥。說的是肺喜歡濕潤的環境,而厭惡乾燥的環境。燥邪同火邪一樣,同屬於熱證,跑到我們的肺中容易灼傷肺中津液,津液遭到蒸騰,釀而成濕,化而成痰,是故,前人常常把肺稱為「貯痰之器」。
此外,古人認為,肺就像是嬌滴滴的公主一樣,容不得一點點的污垢。因此,肺又有「嬌臟」之稱。
所以啊,若是燥邪襲肺,滋生了痰濁,我們就會不停地咳嗽,為的就是可以把肺中的痰濁咳出體外。
這個時候,用上一點羅漢果吧!
羅漢果味甘而涼,主入肺經,既可滋補肺中津液,補足為燥熱所傷的津液;
又可清解肺中燥熱,燥熱即除,痰濕滋生的根源也就不復存在了。
羅漢果
利咽開音
我們上文說了,燥邪最易襲肺。
中醫認為,肺開竅為鼻,在體合毛,喉為門戶。
因此,燥邪常常會通過我們皮膚上的毛孔、鼻竅、咽喉等入侵我們的身體。
所以,當發現自己的嗓子啞啞的,同時伴隨著鼻塞的癥狀的時候,很可能燥邪已經侵入肺經了。
羅漢果不僅可以清熱潤肺,同時還兼具利咽開音的功效,不僅可以用於燥熱傷肺所致的音啞,也適用於用嗓過度的人群,諸如教師、播音員、主持人等。
羅漢果
滑腸通便
便秘的問題著實困擾了不少人。
遠志曾見過不少人,為了圖省事,直接簡單粗暴地選用了番瀉葉。
番瀉葉
我們之所以說番瀉葉簡單粗暴,這主要是由於便秘大都是由於我們的腸道缺乏津液,糞便就像是擱淺的小船一樣,死死地卡在腸道內。這個時候,若是用番瀉葉將這些糟粕硬性推出,只怕是會損傷到了腸道。中醫稱之為「無水行舟」。
這個時候,不妨用一些羅漢果吧,羅漢果入肺、大腸經。中醫認為,肺與大腸互為表裡,肺主肅降,肺氣可向下推動氣機,將腸道內的糟粕一點一滴地推出體內。
此外,羅漢果還具有滋陰養液的功效,可充盈腸道的津液,腸道津液充足,糟粕自然可以順流而下,順暢地排出體外。中醫稱之為「增水行舟」。
羅漢果
羅漢果雖為葯食兩用之佳品,
然,羅漢果終為寒涼的藥材,是故,脾胃虛寒,或是有腹瀉的人群還須慎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