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張華 通訊員 李朝 金小洣
圖/醫院提供
視頻/羊城晚報大健康研究院
中風病、顱腦損傷、脊髓損傷……在廣東省第二中醫院針灸康復科都能獲得較好的治療效果。
「通過一整套的特色治療,有很多患者在我們這裡得到了康復,有一些植物人也能蘇醒過來。」廣東省第二中醫院針灸康復科主任中醫師陸彥青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科室不斷創新中醫傳統治療方法讓更多的患者獲益。她表示,「科室充分發揮中醫中藥特色,結合現代康復技術,形成較為完整的中西醫結合康復體系,針對不同的功能障礙,採用不同的專科技術方法,臨床效果顯著。」

13個病區,每年服務住院患者1萬多人次
目前,針灸康復科是廣東省第二中醫院最大的科室。據介紹,該科成立於2004年4月,經過十多年的發展,目前擁有13個病區,4個康復治療中心,3個高壓氧中心,500張核定專科床位。


陸彥青說:「科室的每個病區有不同的主攻方向,運用針灸等中醫特色技術及康復技術致力於中風病、顱腦損傷、脊髓損傷、脊柱相關疾病的康復。科室擁有一支技術精湛的醫療團隊,現有醫務人員308人,其中執業醫師77人,康復治療師68人,護理人員163人,高級職稱專家38人。是目前國內規模較大、設備齊全、技術領先的中西醫結合康復醫學專科。現在為國家衛健委國家臨床重點專科、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重點學科、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區域中醫康複診療中心、廣東省中醫康復中心。」
據統計,針灸康復科每年服務住院患者1萬多人次,其中區域外患者約佔75%。也就是說,大多數患者均是來自外省市,慕名而來。
十幾種中西醫特色療法,療效顯著
走進針灸康復科,大多數是中風、顱腦損傷患者,還有不少是植物人。病情雖然嚴重,但是患者家屬和醫務人員均積極救治,從未放棄。
廣東省第二中醫院針灸康復科副主任中醫師文希介紹,「科室之所以有來自全國各地的患者,主要是口碑相傳,因為不少患者通過中西醫特色療法而獲得了較好的療效,患者昏迷送進醫院,最後歡歡喜喜走回家,也為我們做了很好的宣傳。臨床療效好主要得益於我們充分發揮中醫中藥特色,形成較為完整的康復體系,針對不同的功能障礙,採用不同的專科技術方法。」
「針對重症患者,如意識障礙、心肺功能障礙、氣管切開患者,以回陽醒神促醒技術、肺功能康復技術、心臟康復技術積極治療,使患者得以在早期意識轉清醒、心肺功能改善、拔除氣管套管;針對恢復期患者,常會出現肢體功能障礙,特別痙攣性偏癱、吞咽障礙、失語、認知障礙、肩手綜合征等疑難問題,我們總結出了一套完整的中西醫結合康復方法。」文希說。


據悉,針灸康復科還作為國家重點專科協作組牽頭單位制定了「頭部內傷(顱腦損傷)」的診療方案、臨床路徑,現已由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正式發布,在全國推廣應用。
目前,科室總結出分期針刺療法、動正整脊手法、嶺南飛針、浮針療法、促醒針法、小針刀療法等十幾種中西醫特色療法,每年舉辦中醫特色療法學習班,培養學員2000餘名。



康復介入時機前移,形成獨特康復模式
之所以省二中醫院針灸康復科能夠救治數目眾多的腦損傷患者,讓其恢復運動、語言功能,主要還是得益於科室已經形成了一套具有濃郁中醫特色的中西醫結合康復模式。
陸彥青說,「我們秉持早期康復介入的理念,旨在改變急性期單純藥物治療的傳統方法,通過分期針刺、回陽醒神促醒針法、三焦調氣針法等特色專科針灸技術配合補氣活血合劑、醒神開竅顆粒、疏肝安神顆粒等科室專科製劑綜合治療。」
針對不同的病情,採取的康復方法不同。陸彥青具體介紹了四種疾病的中西醫康復模式的具體運用:
1、中西醫康復模式在氣管切開患者中應用
早期神經重症患者因出現呼吸功能障礙等呼吸系統併發症,需要行氣管切開術。但隨著患者生命體征平穩,早期康復介入,越早期拔除氣管套管,對患者康復越有利,因此針對反覆感染、咳嗽無力、呼吸肌疲勞的患者,有一套完善的中西醫結合呼吸康復模式,以針刺、中藥、氣道廓清、膨肺、呼吸肌訓練等措施進行,可以快速縮短患者時間,改善患者生活質量。
2.中西醫結合康復模式在意識障礙康復中的應用
重度顱腦損傷、腦血管意外的患者往往伴隨著意識障礙,給家庭帶來沉重的打擊。科室有一套規範化、完善的促醒康復方案,通過回陽醒神促醒針法、促醒十四針、調髓醒神針法、大接經療法、音樂療法、情景促醒、高壓氧等措施,為患者早期喚醒帶來的福音,也給家庭及社會減少負擔。

3.中醫康復模式在脊柱相關疾病中的應用
專科應用嶺南特色「動正整脊」手法,通過「四步十法」規範化診治,對脊柱相關疾病的治療有顯著療效。目前已形成了完善的康複診療方案、臨床路徑,並出版相關專著3部。

4.中風病一體化康復模式
急性期生命體征相對穩定後,康復早期介入;恢復期實施綜合康復治療方案,康復團隊對患者進行全面的評定後,運用各種技術手段,特別是中醫藥診療方法,制訂個體化的康復方案。患者後期通過定期複查,制定居家康復指導。讓中風患者心有所依,對生活充滿信心與希望。

不拘一格降人才,每個人都有機會
據悉,科室學術帶頭人盧桂梅教授為全國名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指導老師、廣東省名老中醫;學科帶頭人劉悅教授、范德輝教授為廣東省名老中醫學術思想指導老師。此外,13個病區中,每一個病區都有一個「領頭羊」,他們傳承中醫、守正創新。

陸彥青強調,科室非常重視人才培養,比如住院醫師打牢基礎、主治醫師確立發展方向、主任醫師形成獨有專長。在重視人才選拔方面,科室不拘一格降人才,從不按年資排位,讓每個人都有機會展示,即便是年輕醫生,若足夠優秀,能有機會成為病區主診或負責人。
另外,鼓勵多元化發展,給有能力、有魄力、有擔當的年輕人提供平台、機會,讓他們有開拓發展自己特長及方向的機會,成長為專科頂樑柱支柱。
據悉,整個針康科室形成了合作與競爭的氛圍,強調「大針康一盤棋」,相互協助、相互競爭,齊頭並進。

行業地位突出,引領中醫康復建設
2018年科室牽頭成立「中西醫結合康復聯盟」,目前有全國358家聯盟單位。現有國家級專業學術組織會長單位2個(中國民族醫藥學會康復分會、中國民族醫藥學會疼痛分會)、副會長單位2個(中國中醫藥促進研究會針灸康復分會、中國民族醫藥學會推拿分會),省級專業學術組織副會長單位1個(廣東省針灸學會)、主委單位6個(廣東省康復醫學神經康復專業委員會、廣東省中西醫結合學會腦病康復專業委員會、廣東省中西醫結合學會脊柱疾病康復專業委員會、廣東省中西醫結合學會浮針專業委員會、廣東省臨床醫學學會嶺南飛針專業委員會、廣東省中西醫結合學會中醫康復護理專業委員會)。

據悉,科室每年舉辦兩次全國性大規模康復學科建設與管理論壇、10餘次國家級、省級繼續教育學習班及實用技術推廣培訓班,使學科成為國內交流中醫康復的平台。
作為國家區域中醫康複診療中心建設單位、廣東省中醫康復中心,定期向基層單位推廣中醫適宜康復技術。以線上視頻查房、網路培訓及疑難病例討論,線下學科建設發展規劃指導及專業技術指導的形式對基層醫院康復科進行精準扶持,切實給老百姓帶來實惠。(更多新聞資訊,請關注羊城派 pai.ycwb.com)
來源 | 羊城晚報·羊城派
責編 | 王沫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