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就是生命
生活中意外無處不在
當發生這些意外情況時
掌握急救技能非常重要
世界急救日的設立,旨在呼籲市民重視急救知識的普及,讓更多的市民掌握急救技能,挽救生命,降低傷害程度。眾所周知,呼吸、心跳對於一個機體的正常工作尤為重要。當我們在生活、工作中面對心源性疾病、腦血管疾病以及中毒、創傷、溺水、車禍、電擊、地震等各種急危重症或突發意外事件造成的呼吸心跳驟停,我們應該怎麼辦?
海慈醫療集團急診醫學中心主任、重症醫學二科主任宋永欣介紹,心臟驟停3秒時患者會感到頭暈,10秒即可出現暈厥,30-40秒出現瞳孔散大、肢體抽搐及嘆氣樣呼吸等,60秒呼吸停止、大小便失禁,超過4分鐘,腦細胞即可發生不可逆損傷。8分鐘出現「腦死亡」、「植物人」狀態。心臟驟停的患者黃金搶救時間是4分鐘內(黃金四分鐘),每拖延一分鐘,患者的生存幾率就會下降10%。「時間就是生命」,及早進行心肺復甦術,是挽救心跳驟停患者生命的最重要的手段。
然而數據顯示,目前我國院外心肺復甦的成功率不足4.5%,而發達國家可達47.5%,這一現狀亟待改變。另外,我國只有大約1%的人群掌握了心肺復甦的基本技巧。因此普及學習心肺復甦術相當重要。
集團重症醫學二科副主任安朋朋介紹,心肺復甦術是心跳、呼吸驟停和意識喪失等意外情況發生時,給予迅速而有效的人工呼吸與心臟按壓,使呼吸、循環重建並積極保護大腦,最終使大腦智力完全恢復。簡單來說,目擊者通過「胸外按壓、口對口吹氣」,使猝死的患者恢復心跳、呼吸。「徒手心肺復甦」分為五部分。
第一步呼叫(判斷意識):
輕拍患者雙肩、在雙耳邊呼叫(禁止晃動患者頭部,以防頸椎損傷)。如果沒有反應,即為昏迷,則進行下一步。
第二步求救(撥打120):
大聲呼喚:「快來人啊,有人暈倒了。」趕緊讓他人幫忙聯繫撥打120(便於後續高級生命支持),立即進行心肺復甦術。
第三步胸外心臟按壓:
心臟按壓部位——胸骨下半部,胸部正中央,兩乳頭連線中點。雙肩前傾在患者胸部正上方,腰挺直,以臀部為軸,用整個上半身的重量垂直下壓,雙手掌根重疊,手指互扣翹起,以掌根按壓,手臂要挺直,胳膊肘不能打彎。按壓深度5-6厘米,頻率100-120次/分。
第四步檢查及暢通呼吸道:
取出口內異物(假牙、食物殘留),清除分泌物。用一手推前額使頭部盡量後仰,同時另一手將下頦向上方抬起。注意:不要壓到喉部及頜下軟組織。
第五步人工呼吸 判斷是否有呼吸:
一看二聽三感覺(維持呼吸道打開的姿勢,將耳部放在病人口鼻處),一看:患者胸部有無起伏;二聽:有無呼吸聲音;三感覺:用臉頰接近患者口鼻,感覺有無呼出氣流。如果無呼吸,應立即給予人工呼吸2次,保持壓額抬頦手法,用壓住額頭的手以拇指食指捏住患者鼻孔,張口罩緊患者口唇吹氣,同時用眼角注視患者的胸廓,胸廓膨起為有效。待胸廓下降,吹第二口氣。一般來說,心臟按壓與人工呼吸比例為30:2。
生命只有一次,在意外和疾病面前,生命如此脆弱,每多一個人掌握心肺復甦術,就可能會有人因此得救。讓我們行動起來,人人學急救,急救為人人,為生命接力!
專家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