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人,漢服,茶。
在最近熱播的古裝劇《夢華錄》中,劉亦菲扮演的茶坊老闆娘上演的茶道表演十分驚艷,點茶更是讓見慣了咖啡拉花的觀眾們在震驚之餘又讚不絕口。宋代人喝茶的儀式感,為中國茶文化又增添了一批忠實粉絲。

中國是茶的故鄉,對於很多人來說,一提起茶,便是中國的韻味。
不過,喝茶不僅是一種富有底蘊的特色文化,適量飲茶對身體的益處也得到大量現代科學證據的支持。
這次,來自天津醫科大學南開醫院的程鵬飛和他的同事們,通過對來自中國、日本、韓國等多個國家大約72萬人的數據進行分析後發現,多喝茶與腦出血風險降低23%顯著相關。如果是喝綠茶,每天每多喝一杯綠茶(120 mL/杯)就與腦出血風險降低6%相關[1]。
文章於近日發表在Acta Neurologica Belgica期刊上。

論文首頁截圖
喝茶對身體的益處,除了口頭上說的陶冶情操、修身養性,茶葉中的多種酚類物質(茶多酚、兒茶酚等)具有許多生物學特性,所帶來的頗多健康收益正在被科學家們挖掘出來。
其中,茶多酚已被證明對糖尿病、癌症和心血管疾病有良好的療效[2]。兒茶酚——茶葉中的主要酚類物質,也具有降脂、抗氧化、降壓等作用[3]。此外,在綠茶中還含有多種抗氧化劑,如維生素C、維生素E和鎂[4],有研究表明,這幾種抗氧化劑與中風風險降低有關[5,6]。

這次,程鵬飛和他的同事們對喝茶與腦出血風險之間的相關性進行了一系列探索。
他們從Pubmed、Web of Knowl edgemeta、Embase、Scopus資料庫檢索得到1610篇文章,經篩選後最終納入10篇文獻進行薈萃分析,共計721827名參與者,大部分來自亞洲(2項研究來自瑞典隊列,4項來自日本隊列,來自中國、韓國、澳大利亞、荷蘭隊列的研究各1項)。中位隨訪時間從5到13.6年不等。
初步分析結果顯示,不管喝的是哪種茶,與喝茶較少的人相比,多喝茶與腦出血風險降低23%顯著相關(RR 0.77,95%CI 0.66-0.89,P=0.001)。
具體來看,不同類型的茶,喝起來效果也不一樣。
喝綠茶效果最好,多喝綠茶與腦出血風險降低34%相關(RR 0.66,95%CI 0.57-0.76,P<0.001)。混合茶(Mixed tea)的效果有限,多喝混合茶與與腦出血風險降低17%相關(RR 0.83,95%C I 0.72–0.96,P=0.013)。
然而在這項研究中,並沒有發現多喝紅茶、烏龍茶、大麥茶與腦出血風險之間具有顯著關聯(P=0.644;P=0.104;P=0.433)。
另外,分析表明,中風的幾個風險因素,如飲酒、體育運動、蔬果攝入等,可能會影響喝茶與腦出血之間的關係。畢竟,與不喝茶的人相比,愛喝茶的人可能會做更多的體育活動,飲酒量也較少或適當。

喝茶降低腦出血風險,對亞洲人和非亞洲人都有效哦
不僅如此,研究者們還做了劑量-反應關係分析。
一杯茶,按120mL來算。
不分種類的的話,每天多喝1杯茶、3杯茶,分別與腦出血風險降低2%、5%顯著相關(RR 0.98,95%CI 0.976-0.990,P<0.001;RR=0.95, 95% CI 0.93-0.97;P < 0.001)。
換做綠茶就不一樣了。
每天多喝1杯綠茶與腦出血風險降低6%相關(RR 0.94,95%CI 0.92-0.97),每天多喝3杯綠茶更是與腦出血風險降低16%相關(RR 0.84, 95%CI 0.77-0.91)。而且在這項研究中,超過一半的參與者(67%)都能做到一天內喝至少1杯綠茶,41%的人每天飲綠茶達3杯或更多。

來來來,再來一杯茶
總體來說,程鵬飛和他的同事們通過對72萬餘人的數據進行薈萃分析發現,多喝茶能降低腦出血風險,綠茶效果最好。每天多喝1杯茶(120mL/杯)與腦出血風險降低2%相關,每天多喝1杯綠茶則與腦出血降低6%相關。
同茶不同「命」,和綠茶這麼一比,紅茶的效果就不盡如人意,與腦出血風險無顯著關聯。
研究者們解釋道,這可能與茶葉中的兒茶酚成分有關。綠茶中兒茶酚的含量為80%-90%,而紅茶中兒茶酚的含量大打折扣,僅有20%-30%[7]。值得注意的是,烘焙、發酵的工藝會導致綠茶中兒茶酚流失,含量下降[7]。
茶文化,還在延續……
參考文獻:
[1]https://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s13760-022-01973-6#author-information
[2]Khan N, Mukhtar H (2019) Tea polyphenols in promotion of human health. Nutrients 11(1):9
[3]Babu PV, Liu D (2008) Green tea catechins and cardiovascular health: an update. Curr Med Chem 15(18):1840–1850
[4]Vishnoi H, Bodla RB, Kant R (2018) Green tea (Camellia sinensis) and its antioxidant property: a review. Int J Pharm Sci Res 9(5):1723–1736
[5]Cheng P, Wang L, Ning S et al (2018) Vitamin E intake and risk of stroke: a meta-analysis. Brit J Nutr 120(10):1181–1188
[6]Chen GC, Lu DB, Pang Z, Liu QF (2013) Vitamin C intake, circulating vitamin C and risk of stroke: a meta-analysis of prospective studies. J Am Heart Assoc 2(6):e000329
[7]Balentine DA, Wiseman SA, Bouwens LC (1997) The chemistry of tea favonoids. Crit Rev Food Sci Nutr 37(8):693–704


本文作者丨張艾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