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致命毒蘑菇又來了!碰到這些蘑菇可千萬不要採摘食用

2022年06月30日21:00:21 健康 1153

【來源:長沙市婦幼保健院訂閱號】

#

珍愛生命 遠離毒蘑菇

「食品安全」致命毒蘑菇又來了!碰到這些蘑菇可千萬不要採摘食用 - 天天要聞

近日隨著氣溫回暖、濕度回升

各種菌類進入了生長旺盛期

同時也是誤食有毒野生蘑菇

引起食物中毒事故的高發期

市場監管部門提醒:

為預防野生毒蘑菇中毒事故的發生

請廣大群眾

不要 自行採摘、食用野生蘑菇等菌類

「食品安全」致命毒蘑菇又來了!碰到這些蘑菇可千萬不要採摘食用 - 天天要聞

充分認識毒蘑菇的危害

一些野生的毒蘑菇與食用菇類外形相似,鑒別需要具備專業知識並藉助一定的儀器設備,僅靠肉眼觀察其外貌特徵難以辨別,極易誤食而引起中毒。

在野外,無毒的蘑菇往往與有毒的蘑菇混生,無毒蘑菇很容易受到毒蘑菇菌絲的沾染。甚至部分附生在有毒植物上的無毒蘑菇種類也可能沾染毒性。所以即便食用的是無毒品種的蘑菇,仍然會有中毒的危險。

毒蘑菇所含毒素較複雜,或因地區、季節、品種和生長條件的不同而各異。毒蘑菇中毒潛伏期為2小時至24小時,有的僅為10分鐘左右。誤食毒蘑菇,肝損害型中毒最為兇險,表現為噁心、嘔吐、肝區疼痛等癥狀,部分患者可能會伴有精神癥狀。目前對有毒蘑菇中毒尚無特效療法,且中毒癥狀嚴重,發病急,死亡率高。

「食品安全」致命毒蘑菇又來了!碰到這些蘑菇可千萬不要採摘食用 - 天天要聞

常見的野生毒蘑菇 有哪些類型?

長什麼樣呢?

一起來瞧瞧

「食品安全」致命毒蘑菇又來了!碰到這些蘑菇可千萬不要採摘食用 - 天天要聞「食品安全」致命毒蘑菇又來了!碰到這些蘑菇可千萬不要採摘食用 - 天天要聞

溫馨TIPS:

毒蘑菇的識別誤區

根據傳統的個別簡單方法和特定經驗來識別不同地方複雜多樣的毒菌和食用菌是造成誤食中毒的原因之一。不要嘗試用聽來的所謂的「民間偏方」去分辨毒蘑菇,因為很多方法都是訛傳,沒有科學依據。即使是專家,在分辨的時候可能也需要用到專業的儀器才能將外形相似的品種分辨開來。

對野生蘑菇要「三不」

不採摘。

踏春郊遊期間,不要因為好奇或為滿足口腹之慾採摘野生蘑菇或來源不明的蘑菇。對於路邊草叢的野生蘑菇,由於鑒別毒蘑菇並不容易,不要輕易採摘不認識的蘑菇。

不購買。

勿在路邊攤販購買蘑菇,即使在正規市場上購買野生蘑菇,也不能放鬆警惕,尤其是沒吃過或不認識的野生蘑菇,不要偏聽偏信,輕易買來食用。

不食用。

為避免類似中毒事件,家庭要慎食野生蘑菇。集體聚餐、餐飲服務、民俗旅遊等不要加工食用野生蘑菇,以確保飲食消費安全。

誤食毒蘑菇怎麼辦?

目前,對毒蘑菇中毒尚無特效療法。一旦誤食野生蘑菇後出現疑似中毒癥狀,應儘早採用催吐等方法迅速排除毒素。同時,催吐後應儘快到醫院接受治療,並及時向當地衛生行政部門報告。就診時最好攜帶剩餘蘑菇樣品,以備進一步明確診斷。

同時,要警惕中毒「假愈期」。部分病人經治療後,急性胃腸炎癥狀逐步緩解甚至消失,給人以病癒的感覺,其實此時毒素正在通過血液進入肝臟等內臟器官,侵害了實質臟器,會在1-2天後病情迅速惡化,累及肝、腎、心、腦等臟器,以肝臟損害最為嚴重。所以,在中毒初期癥狀緩解時,仍應留在醫院積極接受治療,觀察一段時間,確保病情穩定好轉再出院。

來源:長沙市市場監督管理局

排版:醫院辦公室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繫,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B超檢查發現前列腺鈣化,需要治療嗎?會不會影響到生育能力? - 天天要聞

B超檢查發現前列腺鈣化,需要治療嗎?會不會影響到生育能力?

在日常的臨床工作中,我經常遇到一些患者因為B超檢查發現前列腺鈣化而感到擔憂和困惑。今天,我就來和大家分享一位患者的故事。某日,一位年輕男士來到我的門診,他因為最近感覺小腹不適,於是做了一次B超檢查。結果顯示他的前列腺出現了一些鈣化的現象。
飯後散步其實是錯的?醫生:上了60歲後,飯後這些事能不做就不做 - 天天要聞

飯後散步其實是錯的?醫生:上了60歲後,飯後這些事能不做就不做

在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分享更多的專業健康知識,為您的健康保駕護航,感謝您的支持。「李叔,今天真是熱得離譜啊!」張大爺扇著手裡的蒲扇,汗流浹背地說道。他和妻子劉阿姨正和對門的老鄰居李叔李嬸在小區對面的公園散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