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廣東省中醫藥局_大醫精誠】
天漸漸熱起來,人們很容易感覺到精神疲憊,口渴汗多,會覺得脘腹脹滿,有時候會感覺到噁心,甚至腹滿腹瀉、胸悶氣短。
之所以出現這些癥狀,跟盛夏暑邪的2個特點有關:
一個是暑為陽邪,其性炎熱。暑為盛夏火熱之氣所化,火熱屬陽,故暑邪為陽邪。暑邪傷人多表現為一系列陽熱癥狀,如高熱、心煩、面赤、脈洪大等。
第二個是暑多挾濕。濕性重濁黏膩,容易困脾,造成脾胃運化方面的問題。
因此小暑時節要特別注意兩個臟腑的養生,一個是心,另一個是脾。送你10個養心健脾小妙招。

10個養心健脾小妙招
01
泡杯清火茶
如果覺得心情鬱悶,經常有壓抑的感覺,可以用一些有疏肝解郁功效的茶飲,如茉莉花、薄荷。
如果心火比較亢盛,比如總是心情特別煩躁,而且伴隨有口舌生瘡、口乾舌燥的現象,可以泡一些清心火的藥茶,比如竹葉、蓮子心。
02
揉揉內關穴
伸臂仰掌,在小臂內側可以觸摸到兩條明顯的條索狀筋,從腕橫紋向上量三橫指,在兩條筋之間就是內關穴。

左右手交替壓揉,每次30下,每日2-3次。能有效緩解心悸、胸悶等不適癥狀。
03
拍打陰陵泉
陰陵泉位於膝蓋下方,小腿內側骨凹陷處就是陰陵泉。

對此處進行按揉拍打,每次約5分鐘,可健脾利水排濕。
04
喝點三豆飲
三豆飲由赤小豆、黑豆、綠豆構成。
赤小豆可健脾祛濕,利水消腫,綠豆可清熱解毒,黑豆可養血平肝,益腎滋陰。
將豆子清洗乾淨後浸泡兩小時以上,鍋中加入適量水,水開之後轉小火,將豆子放入熬煮約30分鐘。
注意
少許人飲用後易出現胃腸脹氣。綠豆性寒,脾胃虛弱者不宜多飲。高尿酸人群請諮詢醫生後服用。
05
醒脾健胃試三方
生蒜泥10g,糖和醋少許,飯前食用,有醒脾健胃之功效,可預防腸道疾病。
山楂條15g、生薑絲5g拌食,有消食開胃之功效。
香菜100g,海蜇絲50g,食鹽、糖、醋少許拌食,有芳香開胃健脾的作用。
06
運脾益胃喝點粥
可選用各種葯粥運脾益胃,如蓮子50g、白扁豆50g、薏苡仁50g、大米100g煮粥;
或銀耳20g、百合10g、綠豆20g,加入糯米100g煮粥;
或山藥50g、茯苓50g、炒焦粳米250g煮粥。
07
療疾緩解胃腸病
受寒腹瀉者,取吳茱英3g,白鬍椒8粒,研磨成粉,然後用醋調成糊狀,每晚睡前敷在臍周即可。
濕熱腹瀉者,可用車前子、六一散(滑石、甘草)敷臍。建議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注意
不適合貼敷者可以試試睡前摩腹,以肚臍為中心,按順時針方向稍用力推摩腹部,每次36圈,每天操作2次,以腹部溫熱、有舒適感為佳。
08
動一動可健脾
青壯年在每日起床後和入睡前仰卧於床上,做仰卧起坐運動,也可早晚適當散步、慢跑、打太極拳。
老年人則可做上一個小妙招中的摩腹,每天l~2次。
09
泡腳緩解關節疼
夏季泡腳更容易疏通腠理、活血通經、祛除體內寒凝之氣,對於緩解關節疼痛效果較好。
取生薑100g,艾葉20g,洗凈後冷水浸泡20分鐘,再煮沸後煎煮10~15分鐘。待溫後即可用作泡腳,浸泡20分鐘,睡前泡腳效果更佳。
10
揉揉足三里
足三里穴有補中益氣、健脾和胃、利水滲濕之功,是夏季的保健要穴。

雙手中指或食中無名三指併攏,同時按壓於雙側足三里,以局部明顯酸脹為宜,緩慢滲透揉動,50次為一組,每日早晚各兩組。■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繫,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