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心理學家們如何看我的神秘體驗?

2022年10月07日10:24:03 心理 1376

異國他鄉的朋友又會怎樣看呢?我把本書(指為發表的《與先知通心》)關於我的那次超越性嫉妒的神秘體驗的文章(英文版)寄給了幾位美國朋友,並且在信中表達了對這一神秘體驗進行研究的願望。

下面是他們的迴音:


1、南塔莉·羅傑斯(Natalie Rogers,美國著名心理學家,——人本心理學奠基者之一卡爾·羅傑斯之女):


Thank you for sharing your fascinating mystical experience with all of the synchronicities and mystery. I don't think you need to look for a "why". If that had happened to me I think I would just enjoy the mystery and notice if my inner spirit had changed, or if my perspective on life had changed, or my way of living life had changed. I would try to just accept it as a special gift.

Sincerely,

Natalie Rogers


譯文:

感謝你,讓我分享你迷人的伴隨神秘的事情一起發生的神秘體驗。我認為你沒有必要去探究它「為什麼」會發生。如果這個體驗發生在我身上,我會只享受其神秘,並且注意我的內在精神是否發生了改變,我對生活的觀念是否發生了改變,以及我的生活方式是否發生了改變。我會盡量把它作為一個特殊的禮物來接受。

——南塔莉·羅傑斯


2、斯特拉(Stella,美國心理學教授):

Dear Xu Jinsheng,

Thank you for your response. I've read your article and enjoyed it very much. But why are you looking to explain your mystical experience? If you find an explanation, it won't be mystical anymore. You might think of it as a gift from a mysterious universe reminding you of the limitations of human understanding. Did you know that my book, The Pleasure Zone: Why We Resist Good Feelings & How to Let Go and Be Happy, has recently been published in Chinese? I'm very happy about that.


譯文 :

我讀了你的文章,非常欣賞!但是你為什麼要去解釋你的神秘體驗呢?如果你找到了一個答案,它就不再神秘了。你也許可以把它看成是來自神秘宇宙的禮物,它恰恰是在提醒你人類理性的有限性。你知道我的作品:《喜悅地帶:我們為何要拒絕愉悅&如何順其自然,愉悅自現》最近在中國出版發行了嗎?這本書的出版使我感到非常的高興。


3、弗朗西斯·沃恩(Frances Vaughan,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美國後人本心理學學會前會長)寫道:

Regarding your wonderful experience, I think it is best to accept it with gratitude rather than try to find an explanation that is satisfying to the rational mind. The mystery of love always transcends the intellect.


譯文:

關於你的奇妙的體驗,我認為最好是懷著感激的心情接受它,而不是試圖找到一個可以滿足理性的心智的解釋。愛的神秘總是超越了智力。


上面三位美國心理學家恰巧都是女性。其中,南塔莉·羅傑斯談到覺察自己的「內在精神」「對生活的觀念」是否發生了改變,非常具有啟發性。我感到自己的確在這兩方面都有很大變化。其中最大的變化,就是產生了關於「通心」的理念。斯特拉說「把它看成是來自神秘宇宙的禮物,它恰恰是在提醒你人類理性的有限性。」這見解也非常有趣和深刻。而弗朗西斯·沃恩說愛的神秘總是超越了智力」,大體也是一樣的看法。

她們在一點意見上驚人的類似:都主張不必對這一神秘體驗進行探究。但我覺得她們似乎都沒有理解到我的一種想法:為什麼就不能夠探究呢?理性不能夠終止於神秘,要去環繞它、衝擊它、逼近它。


4、Tom Greening(托馬斯·格林,美國人本心理學雜誌主編)寫道:


……

Your mystical experience could be explained many ways, but I don't know which way is "true." Perhaps when we have great fear, need, or wish, our brains function in unusual ways. You have had a stressful life, maybe even from early events before you can remember, and then from recent events. I know from experience how stressful it can be to fall in love and fear the loss of that person. Jealousy, fear, and the yearning for beauty and love can have profound effects on us.

I did some editing of your article to try to make it more readable. But it needs a little more polishing. I have attached it to this email. I don't know where it might be published. I will ask some colleagues. Maybe in a Transpersonal Journal. Have you sent your article to Ken Wilber? He might like to know that you found "Grace and Grit" helpful.。


譯文:

你的神秘體驗可以有多種解釋,但我不知道哪一種是「真實的」。大概當我們有巨大的恐懼、需求、希望時,我們的大腦功能就會處於一種特殊的狀態中(我們的大腦就會以一種超乎尋常的方式工作)。你的人生經歷了壓力很大的生活,這些壓力包括最近的突發事件,也包括以前的各種事件,這些事件你已經想不起來了。我知道,墮入愛河和害怕失去所愛的人的體驗是何等強烈的壓力。嫉妒、恐懼以及對美和愛的渴望對我們有深刻的影響。

我對你的文章做了一些編輯,使它更具可讀性。但它還需要再打磨一下。我已經把它附在這封郵件里了。我不知道它可以在哪裡出版。我會問一下同事。也許在《超個人雜誌》上適合。你的文章寄給肯·威爾伯了嗎?他可能想知道你覺得《恩寵與勇氣》是有幫助的。


托馬斯·格林是我早在1985年就開始通信的美國心理學學者,直到現在也沒有中斷聯繫。1987年,我曾經在他主編的《人本心理學雜誌》上發表過一篇文章。從該回信來看,他是試圖從我的主觀情況來進行解釋,即肯·威爾伯的四象限理論中的左上象限。他的回復使我進一步覺察我與J師父通心的巨大的壓力和動力。沒有「很大的壓力」,沒有能量的高度聚集,是很難和高能量的人通心的。


5、 Ken Wilber(肯·威爾伯,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寫道:


Thank you very much for sending your account. I enjoyed reading it very much!

Ken


譯文:


非常感謝你送給我這篇記敘文章。我十分欣賞地閱讀了它!


2002年1月31日


肯·威爾伯的反響是我最為看重的。知道他非常、非常忙。所以他的回信,當時既使我高興,又多少有一點失望。高興的是他收到並且看了我的文章,甚至還表達了自己的感覺。多少有一點失望的是,他沒有表達任何更加具體的意見。不知道這是為什麼?——在這封信之前,我們已經通過大約六次信。其中有四封是關於聯繫他的書的版權的,有二封信是請教關於他書中的思想的問題,其中,他對於我的問題都作了認真而簡單的回答。當時,我期望他能夠對研究神秘體驗多少提一點看法,甚至談一點這體驗與他的理論的相關。因為對於他來說,研究是沒有禁區的。——其實,沒有談看法也是一種看法。他使我想到,上帝已經把這麼美妙的禮物賜予了我,如何去享受、解讀,最終只能夠是我個人的事情。

肯·威爾伯是一位非常有靈性的心理學家,有過刻骨銘心的、非常閃光的和令人羨慕的愛情體驗。但我在他的著作,包括他的自傳體著作中竭力尋找,卻沒有發現他提到過類似的體驗。也許,他之所以沒有對我的這次體驗作出更詳細的評論,不僅是因為太忙,以及嚴謹,他自己還沒有這樣的體驗,沒有體驗過的是不好評論的。

肯·威爾伯的理論非常豐富,特別是他關於靈性發展的理論,關於全子的深度和廣度的理論,——這些理論都直接影響了我,成為我產生那次神秘體驗的潛移默化的因素之一。他關於四個象限的理論,實際上也為研究神秘體驗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方案:從全部四個象限來看這一事件。所謂四象限是指左上象限:心理;左下象限:文化;右上象限:行為;右下象限:社會。他認為,任何一個事件,都可以從四個象限來進行研究。

從四個象限理論看,我對於這一事件的探究,迄今主要是在左上象限進行的。它在右上象限的情況,尚無法進行研究,對於右下象限、左下象限的意義也有待探索。


6、Bert Hellinger(伯特·海靈格,世界著名心理治療家)說:

This experience cannot be taught. It is a gift that is given and then after an unexpected moment to an unexpected people as an unexpected gift, not always gives to the best person, that is very strange, people are overcome by this. There was a famous German mystical Jakob xxxx said you cannot teach it.

If you look at the New Age, there is a lot of mystical work, usually they are not very close to life. I have quite a few friends that had been in this and go beyond it and they don』t want to talk about it. Quite a few they go this way, so it is very strange to me.


譯文:

這一體驗是不能夠傳授的。它是一個禮物。在一個不期而遇的時刻,給一個不期而遇的人的不期而遇的禮物,它不一定給那最好的人,這是非常奇怪的,人們被它所征服。有一個著名的德國神秘主義者雅各布(mystical Jakob)說,這是不能傳授的。

如果你看新時代運動,有大量的神秘主義的著作,通常它們與生活不是很緊密。我有好幾位朋友曾經有,超越了它,他們不想談論它。好些人這樣做,我感到非常奇怪。


這是2003年8月我們在北京的一次談話記錄。他的看法與前面幾位美國朋友差不多。但我的看法不一樣。他認為「新時代運動,有大量的神秘主義的著作,通常它們與生活不是很緊密。」我以為,我的思考與「新時代運動」無關,而又是與我的生活緊密相連的。正因為如此,我才要進行探索。這在前面也有敘述。

美國心理學家們如何看我的神秘體驗? - 天天要聞

美國心理學家們如何看我的神秘體驗? - 天天要聞

美國心理學家們如何看我的神秘體驗? - 天天要聞

美國心理學家們如何看我的神秘體驗? - 天天要聞

心理分類資訊推薦

人的情緒為什麼會突然出現 - 天天要聞

人的情緒為什麼會突然出現

情緒的突然出現通常是由多種因素引起的,包括但不限於以下幾個方面:### 未解決的內心創傷人們可能在過去的經歷中遭受了某些創傷,這些創傷在潛意識中留下了痕迹。當遇到類似的情境或觸發點時,這些潛在的創傷可能會導致情緒的突然爆發[1]。
N+1孤獨症家庭康養項目啟動,勸募大使發布倡導書 - 天天要聞

N+1孤獨症家庭康養項目啟動,勸募大使發布倡導書

第三十四次全國助殘日:"N+1孤獨症(農村)家庭康養項目"勸募大使董家樂發布關愛孤獨症倡議書。尊敬的志願者哥哥姐姐大家好,我叫董家樂,來自鄭州四十七中。今年5月19日是第34次全國助殘日,很榮幸以勸募大使身份參加本次助殘日主題活動。您了解孤獨症嗎?
心理學專業,可沒那麼簡單!解讀心理學就業方向及就業前景 - 天天要聞

心理學專業,可沒那麼簡單!解讀心理學就業方向及就業前景

#頭條創作挑戰賽#孩子上大學,想學心理學專業,那你知道心理學在大學裡面,到底需要學習哪些內容嗎?從心理學專業畢業,未來是幹什麼的?以及這個專業的就業怎麼樣?好不好找工作?圍繞這幾個問題,今天這篇文章,我們就詳細來解讀下——心理學。
社會弱勢群體生存現狀:精神病患者遭虐待引發公眾關注與反思 - 天天要聞

社會弱勢群體生存現狀:精神病患者遭虐待引發公眾關注與反思

近日讀罷南國早報全媒體記者李慧子的相關採訪報道,不禁對社會中的弱勢群體生存狀況有了深入的思考。其中涉及一名精神病患者阿華在敬老院受虐待的案例,此舉引發公眾強烈反響及傳媒廣泛關注。藉由此案,我們既可洞見敬老院管理失范之現狀,亦能對社會對弱勢群體的態度與處理方式進行反思。
抑鬱焦慮症強迫症導致人格改變,是馴化思維的結果,要學會... - 天天要聞

抑鬱焦慮症強迫症導致人格改變,是馴化思維的結果,要學會...

從心理層面來說,抑鬱症、焦慮症、強迫症都會經歷漫長的思維馴化過程。由此被馴化後的思維模式導致刻板的條件反射,形成行為方式跟認知方式,經年累月下沉到潛意識層面,逐步滲透並影響對這個世界的看法、對人生的態度以及對價值的取向,導致抑鬱性人格跟焦慮性人格。
發生在我身上的怪事,心靈感應或者第六感真的存在嗎? - 天天要聞

發生在我身上的怪事,心靈感應或者第六感真的存在嗎?

今天,我想用自己的親身經歷來告訴大家,人類的心靈感應或者第六感,是真實存在的,不接受任何反駁!我們知道,人的第六感是「超感官知覺」的俗稱,又稱「心覺」,此能力能透過正常感官之外的管道接收訊息,能預知將要發生的事情,與當事人之前的經驗累積所得的推斷無關。
心理聊吧|你在生活中出現過「情緒勞動」嗎? - 天天要聞

心理聊吧|你在生活中出現過「情緒勞動」嗎?

近日,#親密關係中的情緒勞動是什麼#這個網路話題,引起了很多網友關注,有網友評論說,「情緒勞動是耐心、愛心、操心的複合詞,整天忙忙碌碌很辛苦,還不一定能得到對方認可」。記者注意到,這一說法得到了很多點贊認可。
藝術助我釋放情緒,找回丟失的「鬆弛感」 - 天天要聞

藝術助我釋放情緒,找回丟失的「鬆弛感」

如今快節奏的生活、精神上的緊張和疲勞,導致我們常常忽視或壓抑自己的內在情緒:壓抑自我:習慣忽略自己的真正需求,而一味地取悅別人;持續焦慮:不想「內卷」,但競爭壓力太大,也不敢真的放鬆下來;束縛心靈:身邊有太多框架規則,囚禁住了那個曾經熱愛探索、渴望自由的你。
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會發生什麼變化? - 天天要聞

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會發生什麼變化?

在現代社會中,由於各種原因,夫妻分房睡的現象越來越普遍。那麼,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會發生什麼變化呢?讓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一、孤獨感增加當男人習慣了與伴侶同床共枕,突然分房睡會讓他們感到孤獨。在夜晚,沒有伴侶的陪伴,他們可能會感到寂寞和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