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預防嚴重的焦慮?(三)焦慮可能來自一場意外的打擊

2022年09月29日20:28:48 心理 1663

第二類焦慮人群:生活或者工作遇到意外重大打擊,這一類中老年人多一些。比如親人離世、投資失敗、升職失敗等等。這種突發的重大的事件發生會對人造成嚴重的不良衝擊,有些人一段時間可能就走出來了,自愈了;但有些人可能一直走不出來,會造成持續的軀體癥狀,比如失眠,心慌、情緒低落等。去年治療了一個五十多歲的男性,他和母親多年相依為命,沒有結過婚。某天母親過世後,他就一直難過心慌,講述病情很容易哭。經過2個月前後的治療,完全恢復了。他當時主要就是被持續的軀體癥狀折磨,無端心慌緊張、情緒低落。

不管怎樣,終究有些事情讓我們意難平。我們經常會說,時間是最後的治癒良藥。但當有持續的軀體癥狀時,我們靠自身的意志調整是無法克服的,而且通過醫院檢查也不能查出任何異常,這時很容易走上吃抗抑鬱抗焦慮的藥物。但最終能否擺脫藥物其實又是交給時間了,沒人知道需要吃多久葯。

如何預防嚴重的焦慮?(三)焦慮可能來自一場意外的打擊 - 天天要聞

這時候最佳方案是求助中醫,中醫對情志障礙有完整的診斷和治療方法。最近治療幾例嚴重焦慮狂躁的患者效果都不錯,其中兩個男性是經過精神科住院治療的,就診時雖然表面癥狀控制住了,但心裡依然很緊張害怕,目光獃滯,無法直接交流,靠家屬來交流。效果最好的一例,吃一次葯(6天)就不緊張害怕了,脈象變化明顯。第二次吃藥後精力更加充沛了,胃口更加好了。當前在吃第三次葯,從第二次開始可以順暢單獨和我溝通了。預計3次葯後可以考慮減少西藥用量了。

這類病人如果在服西藥,一般都是目光獃滯,吐字不清的;如果沒有服西藥,表情是顫顫巍巍的,目光是焦灼的發紅的,說話間容易流眼淚。後者通過治療,經常第二次走進診室就開始目光柔和,甚至面帶微笑的。上面提到的第三個病人就是這樣的一個70歲的老太太。

如何預防嚴重的焦慮?(三)焦慮可能來自一場意外的打擊 - 天天要聞

當然我們希望盡量減少意外的打擊,即使遇到意外打擊,也能通過家庭、友情、同事等社會支撐系統來緩解、療愈我們的創傷。這方面的預防其實很難,只能平時珍惜身體、加強鍛煉,有個相對強大的心臟來抵禦未來可能的打擊。

至於如何更好地理解每個人可能遇到的意外打擊,建議閱讀上一篇開頭部分。

心理分類資訊推薦

人的情緒為什麼會突然出現 - 天天要聞

人的情緒為什麼會突然出現

情緒的突然出現通常是由多種因素引起的,包括但不限於以下幾個方面:### 未解決的內心創傷人們可能在過去的經歷中遭受了某些創傷,這些創傷在潛意識中留下了痕迹。當遇到類似的情境或觸發點時,這些潛在的創傷可能會導致情緒的突然爆發[1]。
N+1孤獨症家庭康養項目啟動,勸募大使發布倡導書 - 天天要聞

N+1孤獨症家庭康養項目啟動,勸募大使發布倡導書

第三十四次全國助殘日:"N+1孤獨症(農村)家庭康養項目"勸募大使董家樂發布關愛孤獨症倡議書。尊敬的志願者哥哥姐姐大家好,我叫董家樂,來自鄭州四十七中。今年5月19日是第34次全國助殘日,很榮幸以勸募大使身份參加本次助殘日主題活動。您了解孤獨症嗎?
心理學專業,可沒那麼簡單!解讀心理學就業方向及就業前景 - 天天要聞

心理學專業,可沒那麼簡單!解讀心理學就業方向及就業前景

#頭條創作挑戰賽#孩子上大學,想學心理學專業,那你知道心理學在大學裡面,到底需要學習哪些內容嗎?從心理學專業畢業,未來是幹什麼的?以及這個專業的就業怎麼樣?好不好找工作?圍繞這幾個問題,今天這篇文章,我們就詳細來解讀下——心理學。
社會弱勢群體生存現狀:精神病患者遭虐待引發公眾關注與反思 - 天天要聞

社會弱勢群體生存現狀:精神病患者遭虐待引發公眾關注與反思

近日讀罷南國早報全媒體記者李慧子的相關採訪報道,不禁對社會中的弱勢群體生存狀況有了深入的思考。其中涉及一名精神病患者阿華在敬老院受虐待的案例,此舉引發公眾強烈反響及傳媒廣泛關注。藉由此案,我們既可洞見敬老院管理失范之現狀,亦能對社會對弱勢群體的態度與處理方式進行反思。
抑鬱焦慮症強迫症導致人格改變,是馴化思維的結果,要學會... - 天天要聞

抑鬱焦慮症強迫症導致人格改變,是馴化思維的結果,要學會...

從心理層面來說,抑鬱症、焦慮症、強迫症都會經歷漫長的思維馴化過程。由此被馴化後的思維模式導致刻板的條件反射,形成行為方式跟認知方式,經年累月下沉到潛意識層面,逐步滲透並影響對這個世界的看法、對人生的態度以及對價值的取向,導致抑鬱性人格跟焦慮性人格。
發生在我身上的怪事,心靈感應或者第六感真的存在嗎? - 天天要聞

發生在我身上的怪事,心靈感應或者第六感真的存在嗎?

今天,我想用自己的親身經歷來告訴大家,人類的心靈感應或者第六感,是真實存在的,不接受任何反駁!我們知道,人的第六感是「超感官知覺」的俗稱,又稱「心覺」,此能力能透過正常感官之外的管道接收訊息,能預知將要發生的事情,與當事人之前的經驗累積所得的推斷無關。
心理聊吧|你在生活中出現過「情緒勞動」嗎? - 天天要聞

心理聊吧|你在生活中出現過「情緒勞動」嗎?

近日,#親密關係中的情緒勞動是什麼#這個網路話題,引起了很多網友關注,有網友評論說,「情緒勞動是耐心、愛心、操心的複合詞,整天忙忙碌碌很辛苦,還不一定能得到對方認可」。記者注意到,這一說法得到了很多點贊認可。
藝術助我釋放情緒,找回丟失的「鬆弛感」 - 天天要聞

藝術助我釋放情緒,找回丟失的「鬆弛感」

如今快節奏的生活、精神上的緊張和疲勞,導致我們常常忽視或壓抑自己的內在情緒:壓抑自我:習慣忽略自己的真正需求,而一味地取悅別人;持續焦慮:不想「內卷」,但競爭壓力太大,也不敢真的放鬆下來;束縛心靈:身邊有太多框架規則,囚禁住了那個曾經熱愛探索、渴望自由的你。
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會發生什麼變化? - 天天要聞

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會發生什麼變化?

在現代社會中,由於各種原因,夫妻分房睡的現象越來越普遍。那麼,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會發生什麼變化呢?讓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一、孤獨感增加當男人習慣了與伴侶同床共枕,突然分房睡會讓他們感到孤獨。在夜晚,沒有伴侶的陪伴,他們可能會感到寂寞和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