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講人|何佳
來源|社會心理服務專業能力項目-中國心理衛生協會
美國心理學家研究發現:在人們的交際印象中,55%取決於人的外在形象,38%取決於人的自我表現。
所以,在職場中職業形象是至關重要的。
作為一名心理工作者,我們每天都在與人打交道,更應該注重自己的職業形象,在具備專業性的同時,還要呈現一種適合於自己工作性質的職業形象,以給人親近感,輔助自己更好地開展工作。
通過下面的例子,我們一起來感受一下心理工作者職業形象的重要性。
去年六月份,我們公司招了一個新員工-小李,他負責一個社區的心理工作站的工作,小李是心理學本科畢業生,同時做了四年的企業EAP服務(員工援助計劃),學歷和資歷都是非常符合我們的職業要求的。
有一次小李突然給我打電話:「老師,我得跟您吐槽吐槽,我發現我們主任特別瞧不上我,對我的工作也不是特別的支持,您要是來我們社區講課的時候,你可得小心,我們這個主任可挑剔了。」
後來我真的到這個社區講課的時候,實話說,我完全沒有這樣的感覺。
後來,我跟小李見面了,看到小李的穿著,我心裡一下就明白了。
我們見面的那一天小李穿了一個非常可愛的、卡通的T恤,戴了一個大大的、很二次元的眼鏡。
他在社區的心理工作站工作,可是他選擇了一身看起來非常可愛的職業著裝。大家想想,在社區工作的過程中,主任對他的工作需求是什麼?主任希望小李在這個工作崗位上能夠快速的跟我們當地的居民以及社區的工作人員形成很好的信任關係,可是小李的職業形象容易讓主任產生這樣的感覺:「他是不是沒有經驗,他是不是不靠譜「。
很明顯,小李的職業形象跟他的專業背景並不匹配。
我當時給小李兩個建議:
第一,把眼鏡換一個普通的款式。
第二,把T恤換成有領的polo衫。
大概三個月之後,小李跟我說:「我現在在這個社區工作的非常愉快,主任對我也非常的認可,好幾個前輩也覺得我還不錯。」
看完上面這個例子,我們會發現:
職業形象會影響我們的專業水平
這會讓我們想到一個心理學原理——首因效應,也叫做第一印象。
首因效應是由美國心理學家洛欽斯首先提出的,人際交往中給人留下的第一印象至關重要,對印象的形成影響很大。
雖然第一印象有的時候並不客觀,因為我們在那麼短的時間之內很難對一個人做出整體的客觀評價。我們的外在形象一定是影響第一印象的重要因素。在這裡很多小夥伴意識到了職業形象的重要性。
很多社區心理工作者們開始反思:
我的職業形象有沒有給職業身份減分呢?我有沒有因為職業形象而受到別人的不認同呢?
作為社區心理工作者,我們應該傳遞的職業感究竟是什麼呢?
我們的職業,需要傳遞一個很重要的信息——傳遞親和力、親近感和信任感。當我們用大五人格測試來區分職業匹配度的時候,我們會發現,大量從事社會工作、助人工作、心理工作的這些夥伴們,宜人性的分值一定是不低的。因為我們的工作是與人打交道,那麼在與人打交道的過程中,我們想要獲得舒服的人際關係,就需要通過我們外部的形象輔助我們,增加人與人之間的親近感,讓他人看到我們之後覺得有親和力,進而產生信任。
作為社區心理工作者,如何選擇更適合自己的職業形象?
01
髮型定調子
無論是短髮還是長發,在職業形象上沒有特別嚴格的要求,一般認為頭髮越長越溫柔,越短越幹練。頭髮的長短和服裝以及色彩的選擇是息息相關的。比如鎖骨發,它即兼具了長發的溫和,又兼具了短髮的幹練,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02
無妝感化妝
選好髮型之後,我們可以去選擇一個適合自己的妝容。帶著一個淡妝去工作,會讓整個人的氣色更好。特別忌諱的就是特彆強烈的妝感,容易在化妝上犯的幾個錯誤:眉毛顏色過深、烈焰紅唇、顏色過於艷的發色......這些本身是很好看的,但是從職業性上來說,對於傳遞親和力和親近感,這樣的妝容就不合適了。既有助於提升氣色,看起來又好像沒有化妝一樣,這樣無妝感的妝容非常適合我們的職業形象。
03
專屬色系
色彩是遠比款式更重要的。當一個人遠遠走來,穿了一身新的衣服,來到我們身邊的時候,我們在還沒有看到款式之前,先感知的是他衣服的顏色。那麼怎麼來選擇適合自己的顏色?今天給大家一個簡單的公式:
如果你是冷白膚色,可以選擇看起來很清爽的顏色,比如馬卡龍色系,會讓你的白看起來更透亮,而且顏色本身也更具有親和力和親近感。
如果你是黃皮,盡量不要去選擇特彆強烈的顏色,可以選擇帶有灰調子顏色的衣服。
如果你是小麥色的膚色,純度特別高的顏色,反而非常適合小麥膚色的人,但是這樣的顏色,因為它的飽和度特別的高,非常的吸引視線,我們就要控制它在我們整個著裝上的面積比例。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