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身心醫學發泄壓力,保持心情舒暢
現代身心醫學理論認為,壓力對疾病的發生、發展和預後有面要影響。通過長期的追蹤研究報告發現,目前有 75%的疾病發生與心理壓力有關,並且有嚴重的心理壓力的病人,病情會加重。近年來,世界各國的醫學專家向人們發出了多次警告,由心理壓力引起的身心疾病已呈大幅度上升趨勢,這種狀況已經引起各界人士的關注。引導人們自我減壓必須提上日程。
在節奏快、效率高、充滿競爭與挑戰的社會中生存,人們會受到內外環境的影響,產生一定的心理壓力。面對這些心理壓力,有的人選擇將心理壓力埋在心底,有的人卻積極地去面對,運用多種方式給自己的心理減壓。面對來自於各個方面的心理壓力,到底哪種方法比較好?自然是:面對壓力,堵不如琥。只有及時硫通化解了這些壓力,才能更好地生活與工作。
那麼,在面對生活中的各種壓力時,應該怎樣疏通心理壓力呢?
正視各種問題,端正心理態度
人生在世,每個人都會有心理壓力,關鍵的問題是如何面對心理壓力。雖然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奮鬥目標,但確立奮鬥目標的前提是正確評估自己的能力。正確的人生目標應建立在實際的、力所能及的基礎上,目標超出了你的實際能力只會平添許多煩惱。因此,無論是在工作還是生活中,在產生心理壓力的時候,要學會調整自己的目標,學會客觀地評價事情,無論成功還是失敗都要保持一顆平常心,只有這樣才能保持心情舒暢。
在與他人交往時,要學會寬容與忍讓。每個人都會有缺點,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興趣愛好,不可能都去迎合你的意思。當他人犯了錯誤時,要學會寬容對待;當他人的做法不符合自己的要求時,也要學會站在他人角度上思考。假如你一味地要求別人按照你的意願去做,最終只能讓自己的不滿情緒越來越大。因此,在與他人交往時,要學會低標準要求他人。只有這樣,當他人符合自己的意願時,你才容易得到滿足感。
及時宣洩不滿情緒,保持輕鬆愉悅
生活工作中,我們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難題,情緒難免會產生波動,甚至易產生不良情緒。如果這些不良情緒沒能及時地宣洩的話,就會隱藏在內心深處。當內心不良的情緒累積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就會爆發,從而產生不良影響。因此,只有通過正確的途徑來疏導內心的鬱悶、憤怒和悲痛,才可以減輕或消除心理壓力。
我們有很多可以宣洩的形式,比如:通過運動、哭泣、訴說等途徑。採用打、砸、吼叫、遷怒於人、找替罪羊、發牢騷、說怪話等行為都是不可取的。我們應該採用文明高雅又賦有人情味的方式,只有這樣才能使心情舒暢愉悅。相反,如果採用不當的方式的話,事後你可能會對先前的行為後悔不已,進而引起新的心理壓力。
轉移自己的注意力,找到新的奮鬥目標
當你在工作或生活中因遇到不開心的事而煩惱時,可以嘗試著換種角度去思考,或者先把當前的事情放一放,將注意力轉移到其他你感興趣的事物上,這樣一來,大腦中新的情緒反應便會替代前期的印象,有利於自我心情的調節。比如,當難過的時候,嘗試著去做一些能夠令我們高興的事情;當憤怒的時候,我們可以出去散散心或聽聽音樂,以此來舒緩情緒,使緊張的情緒慢慢鬆弛下來。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通過有意識地轉移話題或從事別的事情來有效地分散當前的注意力,使不良情緒得到緩解,有益於保持身心健康。
如果你內心的不良情緒得不到有效的宣洩,只會讓內心承受的壓力越來越大,最終可能會出現可怕的後果。因此,只有採取合理的疏通措施,才能保持身心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