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種容易忽視的軀體癥狀在提醒:警惕抑鬱症

2021年12月10日15:52:03 心理 1129

文/周佳

七種容易忽視的軀體癥狀在提醒:警惕抑鬱症 - 天天要聞

小明今年初三,學業緊張,常常會跟家長說胸悶,喘不上氣來,呼吸急促,臉色蒼白,雙手捏合在一起,感覺自己快不行了。為此,家人帶他輾轉到各大三甲綜合醫院,做了很多檢查都沒有發現任何異常。但小明這種情況不但未見好轉,近半年卻越來越嚴重,有時心情很差,經常想哭,上課時注意力也不能集中,學習成績直線下降,心煩易怒,睡不著,沒有食慾,瘦了30斤。父母甚至發現小明雙臂多處有割傷。在綜合醫院醫生的建議下,父母帶小明到精神專科醫院就診,精神科醫生經過詳細的問診,考慮小明可能罹患抑鬱症

抑鬱症的主要表現是什麼?

抑鬱症是一種臨床常見的精神障礙,主要臨床特徵是顯著持久的心境低落。大多數抑鬱症患者會主動訴說自己情緒低落,原來愛乾的事情現在都沒有興趣了,感到很痛苦,可能會首先想到精神專科醫院就診。然而有相當一部分的抑鬱症患者早期癥狀並不是情感或精神癥狀,而是軀體癥狀,這為抑鬱症的早期識別及治療增加了難度。這種情況在青少年群體中更多見,孩子們往往不會表達自己高興不高興,開心不開心,而常常以各種身體不舒服為由就診。我們在門診中常常發現這樣的患者,去了很多綜合醫院的不同科室就診,做了無數次檢查,一直未見異常,在綜合醫院醫生反覆建議下,才不得不到精神專科醫院就診。

17世紀末,心理因素開始被認為會導致軀體癥狀。軀體癥狀主要與情緒和大腦功能有關,可能反映了患者無法面對潛在的內心衝突。研究表明70%左右的抑鬱症患者伴有軀體癥狀,軀體癥狀不但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和社會功能,還增加患者的自殺風險和治療難度。而且如果在治療中伴有的軀體癥狀沒有緩解,患者就不能達到臨床痊癒,這也是日後病情「復燃」的隱患。

抑鬱症常見的軀體癥狀主要有哪些?

● 睡眠癥狀:主要表現為入睡困難,上床後1小時翻來覆去仍然睡不著;睡眠不深,半夜聽到一丁點動靜就會醒來;早醒,一般凌晨兩三點鐘就醒了或者比平時早醒2~3小時,醒後不能再次入睡。少數患者表現為睡眠過多或睡著後一直做噩夢等。

● 消化系統:主要表現為食慾減退,不想吃東西,對以前非常喜歡的美食也沒興趣。體重下降,1周內體重減輕1kg以上。還有的患者有口乾、噁心、腹脹、腹瀉、打嗝腹絞痛等表現。

● 心血管系統:主要有心悸、胸痛以及心動過速、心慌等癥狀。

● 呼吸系統:這方面最明顯的癥狀是病人常感到胸悶與憋喘,呼吸困難,大口呼氣和嘆氣。小明表現出來的就是典型的呼吸系統癥狀。

● 神經系統:主要表現為頭暈、頭痛、四肢發麻、眩暈和視力模糊等。

● 泌尿生殖系統:成年人一般表現為性慾減退。病情相對嚴重的女性患者還會出現痛經、月經紊亂和閉經等現象。部分患者表現為尿頻,但不伴有尿急、尿痛等感染癥狀。

● 疼痛:抑鬱症患者疼痛的常見部位為腰背、脖子、四肢關節及頭部,通常多個部位同時出現,甚至渾身酸痛,全身乏力。

面對孩子抑鬱,家長應該怎麼做?

1提高對軀體癥狀的警惕性

既往研究報道,抑鬱症的識別率全球平均為55.6%,而國內醫師對抑鬱症的識別率僅為21%,綜合醫院醫生對抑鬱症的識別率相對較低,增加了抑鬱症漏診的可能性。家長有必要了解抑鬱症的早期軀體癥狀:沒有食慾,沒有興趣,沒有力氣,睡不著,憋喘;再嚴重一些,會出現悶悶不樂、唉聲嘆氣,自責、感覺生活沒意義,甚至自殘自殺。像我們前面提到的小明,如果在最開始出現胸悶、憋喘、呼吸困難、臉色蒼白、甚至瀕死感等軀體癥狀的時候,家人在綜合醫院檢查沒有問題之後,能及時考慮到精神心理障礙的可能性,向專業的精神科醫生求助,做到疾病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那麼小明能儘早獲得有效的幫助。

2尋求專業的醫療幫助

對伴有軀體癥狀抑鬱症的治療,除了按照醫生的醫囑服藥之外,心理治療也十分重要,適當的認知行為治療會使患者對抑鬱症有正確的認識、增強康復的信心,使抗抑鬱葯的療效事半功倍、有助於減輕病情和提高生活質量。另外,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是防治抑鬱症的重要內容,比如規律的生活起居,早睡早起,按時吃飯,營養搭配;適當的體育鍛煉,散步,慢跑,做瑜伽等;豐富的生活樂趣,聽音樂,看電影,讀書等;輕鬆愉快地與外界交往,與家人和朋友分享煩惱與快樂。但是,伴有軀體癥狀的抑鬱症,病程一般比較冗長,當抑鬱障礙所有癥狀逐漸好轉時,軀體癥狀最後才消失的也常有。當抑鬱癥狀緩解後再次複發時,軀體癥狀也可能成為首發癥狀。

3加強社會支持

家人和朋友的幫助是社會支持非常重要的來源。很多家長容易接受孩子身體患有其他軀體疾病,如感冒發燒、腸胃炎、外傷等發作時身體不舒服的狀態,會理解和照顧孩子,允許孩子休息,直到恢復健康後再去正常學習。但家長往往認識不到抑鬱症也是疾病,或者不能理解孩子患有抑鬱症。家長認為自己辛苦工作,為孩子儘可能提供好的生活和學習條件,孩子性格也挺開朗的,而且他還這麼小怎麼會得抑鬱症甚至不想活了呢?家長會主觀認為孩子的「無精打采」「頭痛背痛」就是「裝的」「懶散」「嬌氣」「想不開」「鬧情緒」,認為通過批評、攻擊、鼓勵、督促讓孩子勤奮起來,就能恢復正常。

然而這種方式帶給孩子的感受都是否認和不被理解,甚至感覺自己受到了排斥、攻擊,使其增加內疚和心理負擔,降低對家長的信任和尋求幫助的動力。所以,家長對抑鬱症要有基本的、科學的認識,接納孩子,給予尊重,放平心態,配合醫生治療,照顧好孩子的飲食起居,告訴孩子「我們永遠都愛你、支持你,不管發生任何事,我在這裡陪著你」,這就是最有力的支持。家人的理解和幫助是孩子戰勝抑鬱症最好的葯。

心理分類資訊推薦

人的情緒為什麼會突然出現 - 天天要聞

人的情緒為什麼會突然出現

情緒的突然出現通常是由多種因素引起的,包括但不限於以下幾個方面:### 未解決的內心創傷人們可能在過去的經歷中遭受了某些創傷,這些創傷在潛意識中留下了痕迹。當遇到類似的情境或觸發點時,這些潛在的創傷可能會導致情緒的突然爆發[1]。
N+1孤獨症家庭康養項目啟動,勸募大使發布倡導書 - 天天要聞

N+1孤獨症家庭康養項目啟動,勸募大使發布倡導書

第三十四次全國助殘日:"N+1孤獨症(農村)家庭康養項目"勸募大使董家樂發布關愛孤獨症倡議書。尊敬的志願者哥哥姐姐大家好,我叫董家樂,來自鄭州四十七中。今年5月19日是第34次全國助殘日,很榮幸以勸募大使身份參加本次助殘日主題活動。您了解孤獨症嗎?
心理學專業,可沒那麼簡單!解讀心理學就業方向及就業前景 - 天天要聞

心理學專業,可沒那麼簡單!解讀心理學就業方向及就業前景

#頭條創作挑戰賽#孩子上大學,想學心理學專業,那你知道心理學在大學裡面,到底需要學習哪些內容嗎?從心理學專業畢業,未來是幹什麼的?以及這個專業的就業怎麼樣?好不好找工作?圍繞這幾個問題,今天這篇文章,我們就詳細來解讀下——心理學。
社會弱勢群體生存現狀:精神病患者遭虐待引發公眾關注與反思 - 天天要聞

社會弱勢群體生存現狀:精神病患者遭虐待引發公眾關注與反思

近日讀罷南國早報全媒體記者李慧子的相關採訪報道,不禁對社會中的弱勢群體生存狀況有了深入的思考。其中涉及一名精神病患者阿華在敬老院受虐待的案例,此舉引發公眾強烈反響及傳媒廣泛關注。藉由此案,我們既可洞見敬老院管理失范之現狀,亦能對社會對弱勢群體的態度與處理方式進行反思。
抑鬱焦慮症強迫症導致人格改變,是馴化思維的結果,要學會... - 天天要聞

抑鬱焦慮症強迫症導致人格改變,是馴化思維的結果,要學會...

從心理層面來說,抑鬱症、焦慮症、強迫症都會經歷漫長的思維馴化過程。由此被馴化後的思維模式導致刻板的條件反射,形成行為方式跟認知方式,經年累月下沉到潛意識層面,逐步滲透並影響對這個世界的看法、對人生的態度以及對價值的取向,導致抑鬱性人格跟焦慮性人格。
發生在我身上的怪事,心靈感應或者第六感真的存在嗎? - 天天要聞

發生在我身上的怪事,心靈感應或者第六感真的存在嗎?

今天,我想用自己的親身經歷來告訴大家,人類的心靈感應或者第六感,是真實存在的,不接受任何反駁!我們知道,人的第六感是「超感官知覺」的俗稱,又稱「心覺」,此能力能透過正常感官之外的管道接收訊息,能預知將要發生的事情,與當事人之前的經驗累積所得的推斷無關。
心理聊吧|你在生活中出現過「情緒勞動」嗎? - 天天要聞

心理聊吧|你在生活中出現過「情緒勞動」嗎?

近日,#親密關係中的情緒勞動是什麼#這個網路話題,引起了很多網友關注,有網友評論說,「情緒勞動是耐心、愛心、操心的複合詞,整天忙忙碌碌很辛苦,還不一定能得到對方認可」。記者注意到,這一說法得到了很多點贊認可。
藝術助我釋放情緒,找回丟失的「鬆弛感」 - 天天要聞

藝術助我釋放情緒,找回丟失的「鬆弛感」

如今快節奏的生活、精神上的緊張和疲勞,導致我們常常忽視或壓抑自己的內在情緒:壓抑自我:習慣忽略自己的真正需求,而一味地取悅別人;持續焦慮:不想「內卷」,但競爭壓力太大,也不敢真的放鬆下來;束縛心靈:身邊有太多框架規則,囚禁住了那個曾經熱愛探索、渴望自由的你。
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會發生什麼變化? - 天天要聞

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會發生什麼變化?

在現代社會中,由於各種原因,夫妻分房睡的現象越來越普遍。那麼,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會發生什麼變化呢?讓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一、孤獨感增加當男人習慣了與伴侶同床共枕,突然分房睡會讓他們感到孤獨。在夜晚,沒有伴侶的陪伴,他們可能會感到寂寞和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