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鍛煉方法是將人體當成一個整體,從下半身抓起。道理很簡單,因為上半身是建立在下半身的基礎之上的,就像建房子要打一個堅實的地基一樣,下半身的肌肉越結實,上半身的問題也就越少。
運動的重要性已經是人盡皆知了。可是,到底該如何運動,卻是鮮為人知。或許是秉承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不管是那些知名的專家,還是我們的主流媒體,說話都只說半截,告訴你運動的重要性就好了,至於如何運動那就是你自己的事了。
可是,今天的社會,早已不再是含蓄為美的時代了,快節奏的生活下,沒有人有精力去慢悠悠地思考一個問題,「授人以漁」的同時也一定要「授人以魚」,而且這條「魚」最好沒有「鱗、骨、刺」等磕磕絆絆的東西,否則只怕你教了,人家還不樂意接受呢!
我時常在小區裡面看到有人在那裡運動,這個說我最近胳膊有些胖了,所以我甩甩胳膊;那個覺得我頭昏腦漲的,所以我就經常性的轉轉脖子……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方式被我們的「運動健將」們照搬了過來。
當然,我們不能說這樣運動不好。再怎麼說,動比不動好,即使是偶爾心血來潮的運動也比常年靜坐來得強。但是,既然動了,我想任何人都希望能夠事半功倍,讓自己的身體更加健康,精力更加充沛吧?
其實,真正的鍛煉方法不是這種「拆零件」的方式,而是將人體當成一個整體,從下半身抓起。道理很簡單,因為上半身是建立在下半身的基礎之上的,就像建房子要打一個堅實的地基一樣,下半身的肌肉越結實,上半身的問題也就越少。
我們的下半身集中了將近500條肌肉,在人體衰老的過程中,肌肉會逐漸萎縮,退化,到60歲時,上半身的肌肉力量只有20多歲時的七成了,但下半身呢,卻只剩下四成多。原因就是下半身承擔了太多的身體重量,萎縮速度更加快。所以,過了20歲,如果還要青春活力多保持一些年頭的話,一定要多做下半身的鍛煉。
下半身鍛煉的方法多如過江之鯽,但是因為毛病大多出現在上半身,所以被很多人忽視了。人們只記得坐久了頸、肩、腰、背痛,會知道轉轉脖子,伸伸懶腰。卻忘了,坐久了,下半身的血液循環也會變差,不記得時常站起來踢踢腿。我們在下面的文章中會講到很多專門鍛煉下半身的方法,這裡介紹幾個簡便的,閑著無事時都可以做的:
踢腿。在公交、地鐵站等車時,可以有意識地抬起腿,向前、向後輕微地踢踏,這樣既可活動腿部肌肉,也可以消除等待的無聊,讓自己的心情舒暢,真的是一舉兩得。
抬腿。辦公室一族,長期坐著不動,很容易導致下半身肌肉僵化,工作一兩個小時,可在桌子底下做抬腿運動,先單腿上抬,抬到與膝蓋同水平,左右腿交替,五分鐘就可以很好地運動腿部了。如果可以的話,也可以雙腿同時上抬,長期堅持,還可以避免下半身肥胖。
一寸光陰一寸金。時間比什麼都寶貴,要抽出專門的時間來鍛煉,對現在的人來說是一種享受。如果可以將這些零碎的時間利用起來的話,也不見得比專門的鍛煉效果差。小區里一位一直想瘦下半身的小姑娘聽了我的建議之後,中午吃飯之後,不再坐著不動,而是站起來,做做踢腿的運動。僅僅過了兩三個月的工夫,她就告訴我說,以前穿得緊繃繃的褲子如今已經松垮垮的了,那效果,真是沒得說,最重要的是一點工夫都不費。
鍛煉的方法何其多也,不管是運動哪一塊肌肉,減掉某個地方的贅肉,在網上隨便一搜索,便是鋪天蓋地。其實,對於今天信息發達的人來說,獲得方法不重要,重要的是有分析方法正確與否的辨別能力,以及獲得信息之後的執行能力。如果能夠時常將這些小方法記在腦海當中,時不時地拿出來用一用,那麼,身體的許多問題都可以消解於無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