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源性腰痛之腰方肌淺析

1解剖特點

位於腹後壁,在脊柱兩側,起於髂嵴內側半,外側部肌纖維向上附著於12肋下緣的內側半,內側部肌纖維向內上分別通過4個小肌腱連於1-4腰椎的橫突。

2神經血管

肋下神經從內側上端入腰方肌,1-3腰神經前支發出分支從腰方肌內側入肌支配該肌。血液供應由腰動脈、髂腰動脈和肋下動脈提供,血供多與支配該肌的神經一起入肌。

3功能作用


  1、單側收縮——側屈
  2、單側收縮——提骨盆
  3、雙側收縮——脊柱後伸(挺腰)
  4、固定第十二肋,輔助劇烈呼吸
  5、穩定上半身姿態
  6、穩定骨盆位置。


4臨床意義

腰方肌勞損在臨床中非常常見,也慢性腰痛的一個重要原因,可能與不良習慣性姿勢等引起,由於長時間處於某一固定體位,使肌肉內的壓力增加,血供受阻而引起炎症、粘連,並刺激相應的神經而引起慢性腰痛甚至攣縮。

腰方肌自我拉伸法


腰方肌因為各種原因出現拉長或縮短,從而導致了腰椎兩側的張力不平衡或減小,必然會影響腰椎的穩定性。而腰椎區域很多問題都來源於腰椎失穩,所以腰方肌是必須要重視的肌肉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