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踝扭傷大半年還隱隱作痛,應該怎樣處理?

跑步或者打籃球不小心扭傷腳踝,是我們生活中一個很常見的損傷,一般我們消炎消腫保護好後,都會在1-3個月左右得到康復。

但有些小夥伴腳踝扭傷大半年甚至一年了,受傷的位置還隱隱作痛,這種情況我們應該怎樣處理呢?首先,我們最常見的腳踝扭傷是外踝內翻的損傷。

如果扭傷後,時間長了按壓腳踝附近會引起明顯疼痛,活動時疼痛依然非常劇烈的話,此時建議拍個X光片看看時候有骨裂、骨折,一般這種情況較少。

排除了骨質的問題後,我們來看看這樣主要還涉及哪些部位的問題:外側副韌帶的撕裂、周圍肌肉筋膜的損傷、距骨的往前凸起、腓骨的下移錯位、跟骨內翻。


外側副韌帶的撕裂

韌帶的撕裂或者斷裂恢復很難,需要專科醫生進行診斷評估,看看是否需要手術治療,這種損傷是很難自愈的,我們看很多運動員在激烈比賽對抗中造成韌帶斷裂,即使後期手術後康復了,也不一定能達到受傷前的水平。

周圍肌肉筋膜的損傷

肌肉筋膜的損傷在癒合的過程中容易形成硬結和瘢痕,我們可以在足背處前足的位置、內外踝的周邊觸摸到結節,會伴隨按壓痛,周邊的軟組織也會緊張僵硬,這種情況我們需要對足部的硬結部位進行松解,把緊張黏連的軟組織松解開,促進血液循環,恢復它本身的功能。

松解腳背前側

松解外踝四周

松解內踝四周

腳踝扭傷後也常伴有骨頭的錯位,如果錯位的骨頭未能很好的調整回去,腳踝是無法很好痊癒的。


距骨的往前凸起

我們來看一下最常連累的距骨,距骨是連接小腿和足部的骨頭,它跟我們的脛骨和腓骨共同形成踝關節,是人體負重最大的一個關節。在扭傷的過程中容易出現前移凸起錯位,我們來看看這種情況應該如何調整:

1、距骨的手法複位:

固定距骨,內旋拉開

2、距骨的被動屈伸活動:

被動背屈

3、距骨的主動屈伸活動:

固定患者距骨,自主屈伸


腓骨的下移錯位

腓骨的調整,首先我們可以對比一下兩側內外踝的高度,正常情況下外踝是比內踝的高度稍低的,腳踝扭傷後受傷側的腓骨容易往下移位,造成外踝的高度更低了,這種情況我們就需要調整下腓骨了:

1、對比兩側內外踝高度,一般扭傷側腓骨更低,差度更大;

對比兩側內外踝高度

2、腓骨下移調整手法。

雙手掌跟分別固定腓骨兩頭, 做向上推動


跟骨內翻

我們在腳踝內翻扭傷的過程中,跟骨作為跟地面著力的結構受到的內翻力也非常大,大家往往也比較忽略這個結構的調整,我們首先可以叫患者俯卧位,雙足伸出床面自然放鬆,我們從後觀察足內翻的情況:

1、對比雙側跟骨內翻的情況:

俯卧對比雙足內翻情況

2、跟骨的鬆動:

由於跟骨與距骨、骰骨 形成不規則的關節面 我們可做跟骨的多方向鬆動

最後進行跟骨內翻調整


一般在後期調整幾次腳踝後,疼痛會慢慢好轉,功能也能逐漸恢復,對於一下有足踝長期扭傷史的朋友,疼痛期過後就需要加強一下足踝力量的鍛煉,下面有幾個動作,能很好的鍛煉到足踝的功能及維持足踝的穩定,大家可以堅持嘗試一下:

1、足部多方向抗阻運動,利用彈力繩的阻力來自我鍛煉:

2、足部抓地力訓練我們可以在沙地行走或者軟墊中保持平衡進行鍛煉:

著力面的不穩定可以鍛煉足趾的抓地力

3、踝關節穩定性訓練利用瑜伽平衡盤進行鍛煉:

4、單足跳力穩定訓練這個要求比較高,對足踝力量有很多大要求,建議在穩定性較好後進行鍛煉:

可左右前後多方位單腳跳動

5、斜板拉伸,每天都堅持拉伸5分鐘小腿肌肉,可以松解小腿肌肉,維持足踝的功能穩定:

根據自身情況,由低至高拉伸, 膝關節伸直,身體保持直立

足踝是人體一個非常重要的結構,足踝要是出問題,時間長了容易引起膝關節、頸腰等不適,嚴重者甚至會有脊柱側彎的問題,所以足踝的問題要引起我們足夠的重視,同時要檢查一下是否有扁平足、踝關節的內外翻、長短腿等情況,早發現早干預,科學的糾正和鍛煉讓足踝問題不再影響我們的工作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