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泳天賦與努力:「水感」與「水性」的區別,提升水性的訓練方案

前幾天,群里突然有人問了一個非常有深度的問題:究竟什麼是水感?什麼是水性?兩者有啥不同?

看到這個問題,我頓時眼睛一亮!

從來沒有人思考過水感和水性究竟都是啥啊!終於有人問啦!

今天我們就來講講游泳中經常提到的這兩個詞:水感、水性。

水感是啥?水性又是啥?

其實很多人都覺得它倆是一回事啊,的確,如果你不深入了解,那大部分人都覺得它倆說的是同一樣東西:人體和水的互動。

但是今天,我們來細扒一下它倆的區別吧。

水感:應該說是,身體與水接觸的感覺。相互感受對方的存在。

簡單來說,就是你身體在水中時,各個部位對水這個「它」的感知。

這種感知,更多是先天因素,所以導致每個人的水感不同。

有些人對水的感知很敏銳,各部位可以清楚的感受到水與皮膚的接觸。俗稱:摸得到水。

有些人呢,相對來說就差一些,手掌放在水裡,左右划動,只能感知阻力,這是單方面手掌的感覺,卻感受不到水這個本身客觀的存在。

是不是覺得很玄學?哈哈哈

水感這個東西,對於專業游泳運動員來說,非常重要,那些天生水感好的,你就覺得他每一次劃手又輕又快,而我這樣的水感短板的,就要靠後天練習來盡量彌補水感不足帶來的差距。

注意,是盡量彌補差距,而不是完全彌補。水感這一塊,靠後天是不能練的。

當然,另一種說法,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多接觸水,有利於水感的培養。我覺得是可行的。

水性:是身體與水的互動、互相利用。也就是說,單方面感知水阻,利用水阻來產生反作用力,從而實現前進。

經常看到評價一個人,說這個人水性很好。

其實是指在水中他可以很好的利用水阻讓自己在水環境中如魚得水。

想前進就前進,想後退就後退,想下潛就下潛,想上浮就上浮。

這說明他可以通過身體的動作與水阻相結合來達到想要的目的。

水性是可以通過練習不斷提高的,現在我們常說的水感練習,其實是水性練習。

簡單總結一下水感和水性吧。

水感:身體與水的感知感覺,先天因素為主。

水性:身體與水的互動,互相作用。通過練習提升。

水感這個東西,不到很頂級的水平,很多人是感受不到差異的,所以今天就不談了。

水性呢,我們需要不斷的練習去和水互動,通過身體對水阻的感知,來利用它,讓我們游的更好更快。

水性練習

下面我們通過一些「水中小遊戲」來幫助大家進行一次水性的升級。

360度打腿

腳背和水阻的互動,通過控制腳背方向的改變,利用水的阻力改變打腿和身體的方向。

前搖櫓

通過小臂和手掌外後劃和內後劃,與水阻互動,形成反作用力,讓身體前行。

中搖櫓

雙臂在兩側,通過小臂和手掌的向後甩動,利用水阻,讓身體前行。

仰卧前搖櫓

仰面朝上,雙臂在頭前方,利用小臂和手掌的扇動,與水阻形成反作用力,推著身體向腳的方向游進。

坐姿中搖櫓

身體穩定坐姿水中,膝蓋和小腿平行於水面,雙臂在兩側劃手,要注意劃手方向,向下提供升力,向後提供向前動力。

五個小遊戲,大家可以在學習訓練之餘,試一試,感受下手和腳與水阻的互動,利用這種互動來幫助自己更好的提高游泳實效性。

OK,今天的內容就是這些了,先去理解,再去練習,下次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