悍然掀起的關稅戰,按下了90天暫緩鍵,特朗普希望能達成「很棒的交易」,然而截至目前,除了與英國的一份遠談不上貿易協議的協議框架外,就是與中國的「休戰協議」。
日前,特朗普迫不及待宣布了,中美之間簽署協議的消息。
值得關注的是,瑞士談判相較於日內瓦談判而言,不同的一點在於,中美雙方在結束後,並沒有第一時間發布聯合聲明,而是偃旗息鼓。
但這並非表明此次談判可被視作一場無形的激烈交鋒,而是鑒於談判內容所蘊含的影響力極為重大,因而需要經過審慎、細緻的研討與分析,方能作出決策。
商務部說了這樣一句話,「經批准,雙方進一步確認了框架細節,中方將依法審批符合條件的管制物項出口申請,美國將相應取消對華採取的一系列限制性措施」。
算是在一定程度上確認了特朗普所說的協議。
不過一向居功自傲的特朗普,此次在簽字蓋章後,卻不肯多說一句話,這是為什麼呢?
實際上,特朗普對華掀起的關稅戰,本意就是想利用中國對美巨大的貿易順差,讓中國尋求與美國談判,然後趁機坐地起價。
然而中國一句「妥協得不到尊重,綏靖換不來和平」就足以表明,特朗普精心設計的陷阱,早已被中國看穿。
當白宮承認誤判中國的反應時,特朗普終於明白,美國市場需要中國產品,但美國企業以及美國產品更需要中國市場。
更何況,中國還握有稀土這張牌。
當前,中美經貿協議的磋商進程已步入關鍵階段,面對來之不易的「共識」,特朗普似乎「格外珍惜」。
就連在面向媒體談及中美關係時,其表態與過往立場形成顯著差異,他明確表示美中兩國「相處和睦」,並強調這一局面「頗為積極」。
而面對主持人所謂的中國對美國採取的「敵對行為」,表示美國不應該在談判上相信中國時,特朗普不僅一筆帶過,還反將一軍,表示美國對中國也採取了很多「敵對行動」,頓時讓主持人語塞。
要說特朗普態度驟變,歸根結底在於他已然判斷得出,當前在涉華議題上持續採取強硬姿態,不僅無法帶來額外的戰略收益,反而可能進一步增添中美經貿協議達成的不確定性風險。
在這樣的背景下,面對媒體帶有誘導性的提問,他自然不會予以配合,更不會發表任何可能破壞談判進程、有悖事實邏輯的偏激言論。
儘管外界常評價特朗普行事風格不拘常規,反覆無常,但在涉及利益權衡與得失計算時,特朗普心裡可是有一面明鏡。
但這也不意味著,特朗普將放棄遏華策略。
觀察者網報道,當地時間6月29日,美國一名共和黨議員向美國廣播公司透露,他提出了一項對俄制裁的新法案將在國會通過,而該法案的核心在於,中國和印度購買俄羅斯能源的等於支持了「普京的戰爭機器」,根據這項法案,美國要對進口的中印產品加征500%的關稅。
而特朗普目前對該法案持贊同態度。
近年來,美歐頻繁污衊中國支持俄羅斯,但中國的態度始終如一。
在涉及採購俄羅斯石油的相關事宜上,中國始終秉持明確且堅定的立場:中俄之間的能源合作屬於正常的商業貿易活動,西方國家無權對此進行干涉。
而中國從俄羅斯進口石油,一方面是為了切實保障自身的能源供應安全,維護國家能源戰略的穩定性;
就拿剛剛結束的伊以衝突來說,伊朗議會贊成關閉霍爾木茲海峽,然而,海灣國家中石油最大的進口國就是中國,這意味著,一旦霍爾木茲海峽關閉,短時間內對中國的影響巨大。
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堅持能源進口多元化就非常必要。
另一方面,這一合作模式有助於實現中俄雙方的互利共贏,符合兩國共同利益。從國際法和商業規則的角度來看,中俄石油貿易完全具備合法性、合理性與正當性。
然而美歐屢次炒作中國支援俄羅斯,三番五次威脅要對中國商品加征關稅,但剛剛歷經145%關稅的特朗普,恐怕比誰都清楚500%意味著什麼。
信息來源:《美議員放話:特朗普同意了,買俄油,中印加稅500%》觀察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