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l張飛
編輯l張飛
近日緬甸地區發生7.9級地震,引起眾多人的關注。
根據數據顯示截止到目前為止緬甸此次地震爆發已經造成2056人遇難身亡,另有近4000多名人群在此次地震中受到傷害,這些數字到目前為止還在不斷增長。
如今各大媒體、新聞號也在持續關注相關緬甸地震災後的情況,將最新消息轉播到大家面前。
作為中國人提到地震兩個字,我們內心仍舊心有餘悸。
因為遭受過地震的傷害所以我們知道地震帶來的痛苦和危險有多麼嚴重。
上述我們提到的相關受災人群也只是根據「粗略統計」,坍塌的建築物以及毀壞的相關設施部門內部受災人群仍舊沒有拿出詳細的名單。
是啊,人類在自然災害面前實在是過於渺小,似乎我們根本無能為力。
嚴重的地震帶來的可以稱之為「巨大災難」。
讓無數人感到揪心和惶恐,從畫面中看再去現場一片狼藉,滿目瘡痍,因為救援困難,地震爆發至今仍有大量受災人群未能在坍塌的建築物下得到及時營救。
誰也不知道那些沒有被發現的受害者到底還有多少!
地震爆發的中心點也就是市區曼德勒有近乎30%的建築物倒塌毀於一旦,華人聚集地公寓「sky Villa」是受災最嚴重的地方。
如今已經徹底坍塌,下面掩藏了不知多少華人華僑還有當地人,
這座公寓也可以稱之為受災最嚴重的公寓。
根據當地華人所言在此次地震爆發時如果居住在平房地區的老百姓能夠及時反映,還是有很大自救的可能,但如果居住在樓房或高層公寓的百姓基本上存活下來的可能性極低。
尤其到目前為止面臨如此嚴峻的「救災後續」。
這一點最大的原因在於曼德勒地區氣溫已經高達40℃,不管是周圍環境還是救援人員都面臨著極大的考驗。
就拿我們上述這座華人公寓來講,因為屬於華人聚集地這座公寓相當受歡迎,又因為當地玉石生意比較紅火,不少華人在此經營此類行業。
沒想到地震爆發時這座公寓也在受災最嚴重的區域內。
因此緬甸地震造成不少華人華僑生命危機的影響。
即便當時有不少華人及時反應「地震到來」可因為地處高層公寓,根本沒有來得及逃生的可能,只能眼睜睜的看著自己被困在廢墟之下。
沒有任何誇張的表示這就是親眼見證自己進入了絕境。
現場環境對救援隊來講也面臨著不少的挑戰,首先此次地震爆發的強度屬於淺表性地震造成的影響非常惡劣,幾乎對於建築物來講是毀滅性的損壞。
想要搶救公寓坍塌下的受災人員沒有我們想像中那麼簡單,況且因為道路的阻斷大型機器難以進場,受災區域損壞的建築物其中含有大量重量極沉的房梁,以及碎玻璃等。
不管是對救援人員還是對地震救援犬都是挑戰。
災後餘震強度不小,隨時對救援造成影響,從一地坍塌的建築物還可以窺探到地震爆發之前這片區域到處存在煙火氣息、玩樂氣息、甚至還能看到家家戶戶縈繞的笑臉。
沒想到災難到來的一瞬間掠奪了所有。
逃脫這趟災難影響的倖存者們面上充滿的不是逃生的喜悅,反而是滿目的失望。
他們其中有親人受到這場地震的傷害到目前為止依舊沒有得到救援,甚至還有親眼見到自己的家人因為地震爆發被壓倒在房屋底下未能逃出。
僅憑他們個人的力量想要拯救家人毫無辦法,只能親眼見證自己的親人離去,慘烈的場景更是時刻提醒他們這場天災造成的巨大影響。
緬甸此次地震爆發的強度達到7.9級,屬於淺表性地震,對於地面上的建築物毀壞可以說是百分之百,相關專家更是提醒周圍群眾要時刻注意災後餘震的爆發。
對於當地老百姓來講哪怕想要憑藉著自己的力量「救人」難上加難,就連專業的救援隊員都時刻面臨挑戰。
這裡不僅僅是設備原因,更是如同我們上述提到的氣溫環境影響。
40度的高溫,不管是對人還是對救援物資都面臨著巨大的挑戰。
這個溫度可以說只要靠近人體是很難在短時間內適應,高溫帶來的熱浪對救援力量同樣造成嚴重的影響。
一方面是因為救援人員需要穿戴較為完整的防護服裝,另一方面也是因為體力上的消耗。
緬甸地震爆發後各方迅速組織救援力量,救援人員也快速集結到達現場,根據現場畫面顯示不少救援人員如今也已經出現了「排異反應」。
高溫產生的眩暈、脫水、中暑等等讓救援隊伍很難快速進行搜救,相對於這些救援隊伍來講他們唯一能夠保持體力的條件就是在短時間內利用冰水進行降溫。
就連我們信賴的藿香正氣水也並不能解決最終的問題。
短時間內的確可以保持清醒,但如果想保持長期清醒的頭腦基本不現實,也就是說需要大量的救援隊伍及時調整救援人員,防止對救援人員產生嚴重影響,同時影響救援速度。
另一方面高溫帶來的影響還在於食物的補充方面。
雖然能夠籌集到大量的物資,但如果沒有及時「處理」在高溫影響下,短短兩個小時就可以面臨著食物的變質泛酸。
在地震救援這段過程中不可能保證救援隊伍能夠按照「軍事力量訓練」如此嚴格,某個小時做飯,某個時間迅速吃飯,那麼食物的保存就面臨極大困難。
如果沒有及時得到食物補充體力,對救援人員而言同樣會帶來一定的壓力,進而影響救援速度。
這一點從生活水平上大家能夠有所體會。
緬甸地區本身在某些方面的科技水平相對比較落後,專業、高效、先進的設備約等於零,即便能夠調來大型救援機器卻因為當地交通運輸道路遭到破壞,很難第一時間進入救援現場。
所以到目前為止即便地震過去數天,人力、物力、交通等等工具依舊存在短缺的現象。
大家很清楚距離地震已經過去幾天了,在坍塌的建築物下面勢必掩埋了大量的遇難人員。
這一點從緬甸地震災區現場空氣環境中透露著淡淡的屍臭味兒得到佐證。
我們不由得為當地現場環境感到堪憂,高溫的環境會對遇難屍體影響嚴重,腐爛速度也會加快,在這樣的環境中無疑不是對當地百姓造成極大的恐慌。
而如今救援情況令人堪憂,總而言之在坍塌的建築物下這些受災群眾生存的可能性極低。
如果沒有得到及時的救援,可想而知等待的後果,以及造成的惡劣影響。
這是一場生命與時間的比賽,誰也不知道這些人還能堅持多久,據了解當地的火葬場每天都在接收大量的遺體,令人潸然淚下。
來自各個地區的救援隊伍迅速加入其中,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大家眾志成城,此時此刻心中只有一個念頭「儘快組織救援,每一分鐘都是一條生命」。
在現場我們看到有受災群眾家人沒有一刻停止在進行搜尋。
有人因為地震爆發時「救助他人」不幸被建築物掩埋;
有人雖然自己幸運逃脫,可家人卻被困在廢墟中;
等等我們看到他們的眼神中充滿了悲痛,有工具的拿著工具,沒有工具的徒手挖掘。
沒有誰能夠比得上他們心中的焦急。
更有一些倖存者「外出」逃過一劫,可再回頭看,卻不知道家人到底在哪裡,想要使力卻又不知從何而起。
只能孤單無助地等待著救援力量的到來。
大家都在期待著奇蹟,都在渴望著「似乎這是一場夢」然而現實擺在眼前,誰也不知道下一個被抬出來的遺體「是否是自己的家人?」
他們的身上沒有活下來的「幸運」反而充滿了悲傷和絕望。
地震爆發後最大的影響就是災後重建,即便活了下來,可卻失去了家園和親人,接下來如何生存又是一種挑戰。
大災過後面臨大疫。
如今災區現場高溫環境影響惡劣,到處充滿了蚊蠅,空氣中更是散發濃重的屍臭味、腐爛變質味兒。
當地可沒有我們想像的到處都是「救援帳篷」,很多人只能露天休息,忍受著夜晚蚊蟲的叮咬。
我們之所以說面臨著疫情,最大的原因也是因為蚊蟲是傳播疾病的重要「環節」。
作為人類難以到達區域,這些蚊蟲鼠蟻卻很簡單。
遇難屍體、腐敗的食物等等含有大量的細菌和病毒,很容易通過蚊蟲傳播到活人體內。
所以當地專家也在提醒百姓要時刻注意防止蚊蟲叮咬,防止出現疫情和登革熱癥狀。
地震爆發後對防疫環節也面臨著嚴峻的考驗,尤其是登革熱讓人防不勝防。
在如此高溫環境下細菌的爆發和傳播速度極快,對人體影響巨大。
再加之當地的衛生條件並沒有我們想像中那麼優越,一旦發生疫情很容易擴大造成更多人受到生命的威脅。
如今對於緬甸來講正面臨著巨大的考驗,雖然各地區各區域都在組織救援,但更多的還要依靠大家齊心協力共同面對災難以及災後重建等等各種情況。
也希望大家能夠堅持,保持對生命的渴望,等待著救援人員的到來。
同時我們也希望救援人員在保證自身安全的情況下為更多人帶來生的希望。
信息來源:
瀟湘晨報 極目新聞 環球網 新京報 新黃河
瀟湘晨報
極目新聞
環球網
新京報
新黃河
【免責聲明】
文章描述過程、圖片都來源於網路,此文章旨在倡導社會正能量,無低俗等不良引導。如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繫我們,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內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聯繫後即刻刪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