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民進黨當局和美國政府持續勾結,加上2月份金門漁船傾覆事件的發生,台海局勢一度非常緊張。不過本月初連著發生了兩件事,提示台海地區的緊張局勢或將逆轉。
第一件事,「美國在台協會」主席羅森伯格近日竄訪台灣,她這一次來似乎不是給民進黨當局打氣的,相反,她表示期待兩岸能「維持現狀」。外界普遍認為,羅森伯格是為了約束民進黨當局,尤其是要敲打在今年5月份將擔任台灣地區領導人的賴清德,要他接下來不要激化台海局勢。如果羅森伯格的意圖還不夠明顯,那麼美國總統拜登親自出馬更能說明問題。
4月2號晚,中方最高領導人應約和拜登進行了電話交談,雙方討論了許多問題,台灣問題自然是繞不過去的話題。中方最高領導人在電話中再次提醒拜登,「台灣問題是中美關係第一條不可逾越的紅線」,呼籲美國政府把對華承諾落到實處。而拜登提起台灣問題,則重申了一遍遵守一個中國原則、不支持「台獨」之類的承諾。對此,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可能是美方又在說套話,拜登的承諾不可信等等。應當說,這麼理解的確沒問題,美國政府說一套做一套不是一天兩天了,但這一次可能和以往略有不同。
之所以說這次不同,最重要的原因是民進黨黨首賴清德即將擔任中國台灣地區領導人,僅此一點,就給台海局勢的穩定帶來了重大變數。在賴清德贏得今年1月的台灣地區選舉後,就連美國輿論界,都開始擔憂起了賴清德會不會惹出亂子來。一些美國媒體警告稱,賴清德的挑釁行動,有可能引發中美之間的「意外衝突」。對於美國輿論的這些警告,拜登作為一個有幾十年經驗的政治家,肯定意識到了相關風險,並且會對此採取行動,畢竟拜登是真的不想現在就和大陸發生全面軍事衝突。之前有分析認為,拜登政府會對賴清德和民進黨當局施壓,要求後者不要亂來,此次羅森伯格竄訪台灣,可能就是拜登政府「敲打」賴清德的一部分。
值得一提的是,拜登政府手中有許多可以對賴清德施壓的牌,派美國官員施壓,只不過是其中的一張。如果賴清德接下來有什麼過度挑釁大陸的舉動,拜登可以動用一些更有影響力的招數,比如延遲甚至取消部分美國對台軍售,這會直接打到賴清德的痛點,迫使民進黨當局收斂自己的行為。如果再考慮到今年是美國總統的大選年,拜登需要穩定中美關係,美國政府可能會對民進黨當局施加很強的壓力,有理由認為台海局勢會稍微緩和。
不過,美國政府如今敲打民進黨,只是擔憂賴清德的動作引發台海局勢失控,並不代表美國政府未來不會給民進黨「台獨」勢力提供協助。事實上,拜登政府所謂的要台海區域「維持現狀」,說白了就是要阻止中方完成國家統一,這就註定美國政府未來仍會和民進黨當局繼續勾結。不過兩岸有識之士都很清楚,任何外部勢力都無法長期阻撓中方完成國家統一,如台灣孫文學校總校長張亞中近日就表示,兩岸同根同源,最終一定會實現和平統一!他這話其實只說對了一半,中國必將完成國家統一,但最終會以何種方式完成統一,就要看局勢的發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