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伊拉克無家可歸,在敘利亞被打穿肚子,他來到了中國

2023年12月09日16:17:11 國際 1537

在伊拉克無家可歸,在敘利亞被打穿肚子,他來到了中國 - 天天要聞

文|奇史館長

編輯|奇史館長


前言

在近現代,中東地區的各個國家一直飽受戰火,流離失所的難民遍布世界,在中國亦有僑居於此的中東人民。

29歲的伊拉克王立軒就是其中的一份子,他原名艾哈邁德·穆罕默德·賈巴爾,來到中國後,才給自己取了一個地道的中文名。

他出身於精英家庭,卻仍無法逃避戰亂之苦,在祖國無家可歸,流落到敘利亞後子彈穿腹,險些喪命,最後來到了中國。

王立軒是怎麼來到中國的?他在中國的生活究竟如何?

在伊拉克無家可歸,在敘利亞被打穿肚子,他來到了中國 - 天天要聞

顛沛流離的中東生活

1994年,王立軒生於伊拉克的精英家庭,他的祖父是一個很厲害的生意人,有一棟特別大的花園別墅,大概有800多平米。

由於祖父事業有成,王立軒有四個祖母,兩個伊拉克人,一個敘利亞人,還有一個埃及人,這在當時伊拉克是合法的,只要丈夫能平等對待每一位妻子。

所以,每逢周末,祖父的大別墅就會特別熱鬧,家族所有人都會在別墅里齊聚一堂,在飯桌前言笑晏晏,還會聚在一起過古爾邦節伊斯蘭教三大宗教節日之一)。

在伊拉克無家可歸,在敘利亞被打穿肚子,他來到了中國 - 天天要聞

王立軒一家手捧祖父照片

90年代,因為石油資源豐富,富饒的伊拉克在當時阿拉伯國家當中地位很高,周邊國家都很尊敬伊拉克人,他們不僅醫療教育全民免費,還會每個月給公民發工資。

王立軒的父親是一位石油工程師,他有兩個妹妹,無論是他的小家庭,還是以祖父為大家長的大家庭,大家的生活都很幸福。

直到2003年,一切都變了,現代戰爭的炮火聲打破了伊拉克的平靜,戰火四起,為了躲避戰亂,父母帶著9歲的王立軒和兩個女兒前往敘利亞

在伊拉克無家可歸,在敘利亞被打穿肚子,他來到了中國 - 天天要聞

敘利亞是伊拉克的鄰國,這裡的人民對他們很友好,因為要租房子住,敘利亞房東很同情他們的遭遇,把自己的房子空出來給他們住,還減免了前3個月的房租。

由於背井離鄉,一開始的兩年多,一家人的生活舉步維艱,後來父親慢慢做回石油工程師的老本行,王立軒和妹妹們也得以在敘利亞接受教育,一直讀到了大學。

然而戰爭總是窮追不捨,2011年,敘利亞反政府勢力與政府發生衝突,戰爭異常慘烈,王立軒一家很無奈,但日子還是要過下去。

在伊拉克無家可歸,在敘利亞被打穿肚子,他來到了中國 - 天天要聞

一家人只得在戰爭的夾縫中生存,2012年,某日母親聽到外面的槍聲很遠,委託王立軒出門買點餅子回來吃。

在排隊買餅的時候,突然來了個士兵在隊伍旁邊打了一發火箭筒,直接打中了對面的坦克,隨後雙方發生激烈的交火,王立軒和其他百姓就近躲了起來。

半個小時之後,似乎漸漸沒有了槍聲,王立軒誤以為已經停火便出來了,誰知道剛一出來,一發子彈直接打中了王立軒的腰腹部,從後往前打了個對穿。

在伊拉克無家可歸,在敘利亞被打穿肚子,他來到了中國 - 天天要聞

據王立軒回憶,當時他沒感覺到疼,只是頭越來越暈,雙腿無力,隨後直接當場暈厥,萬幸的是沒有傷及要害,被及時送醫救治。

因為戰亂,醫院人滿為患,按理說應該在醫院好好治療,怎知卻被醫生趕緊勸出院因為當時醫院裡的人很容易被政府軍和反對派當成對方的人,從而遭遇不測。

於是,王立軒只好躲回家慢慢養傷,一家人也痛下決心,一定要找一個和平安定的國家生活。

在伊拉克無家可歸,在敘利亞被打穿肚子,他來到了中國 - 天天要聞

王立軒一家五口

初入中國

王立軒一家最終選擇了中國,不過想要在華長期居住,需要一份穩定的工作,這樣才能申請工作簽證在華長居。

好在王立軒的一位姨父此前已經和中國結緣,他的女兒,也就是王立軒的表妹嫁到了中國,隨後姨父一家也都搬來了。

2014年,王立軒一家從黎巴嫩埃及轉機,終於輾轉來到了中國寧夏,在姨父的幫助下,他為一家人安排了工作,讓他們更好地融入中國的生活。

在伊拉克無家可歸,在敘利亞被打穿肚子,他來到了中國 - 天天要聞

王立軒在敘利亞讀大學時,還差2年就可以畢業了,他很希望能完成學業,但是初來乍到,家裡供不起三個孩子上學。

因此,王立軒把受教育的機會讓給了妹妹,自己站出來掙錢養家,於是他在寧夏的一家國際語言學校擔任阿拉伯語教師,還兼任了留學生班的班主任。

王立軒一開始還不會說中文,也幾乎聽不懂,這讓他多少有些缺乏安全感,後面他開始與一位班上的中國女孩交往,才漸漸放下了戒心。

在伊拉克無家可歸,在敘利亞被打穿肚子,他來到了中國 - 天天要聞

但讓人哭笑不得的是,這個女孩是個「渣女」,而她也促成了讓王立軒開始努力學中文。

王立軒和那個女孩交往了6個月,期間一直在用阿拉伯語交流,直到6個月後,女孩的一位老鄉告訴他,那女孩其實一年前就結婚了。

後來,這段被蒙在鼓裡的情感也便不了了之,王立軒大受打擊,難過了整整三個月,他也深刻意識到學習當地語言對自身交際至關重要。

在伊拉克無家可歸,在敘利亞被打穿肚子,他來到了中國 - 天天要聞

一個老外想把中文學好,並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不過當他看到自己的表弟在寧夏大學混得風生水起,中文說得很溜,自己也備受鼓舞。

他把自己關在房間里三個月,專心致志學中文,用的是《HSK標準教程》(HSK:漢語水平考試),就從最基礎的交流語言開始學。

基礎打好之後,就在生活中與他人交流一點一滴地學起,如今的王立軒,已經能說一口流利的漢語了。

搞懂漢語以後,王立軒不再膽怯與中國人交流,而這也為自己開啟了一段意外的演藝生涯。

在伊拉克無家可歸,在敘利亞被打穿肚子,他來到了中國 - 天天要聞

意外的演藝生涯

2017年年初某日,王立軒仔細打扮了自己一番,看著像是外國來的商業精英或者是大明星,雖然他本人並沒有那個意思,但還是成功地被一位美女搭訕。

對方上來直接就要王立軒的聯繫方式,這讓他有點不自在,問了一下原因,說是要請他當模特,上台走兩步,就給500元報酬。

有這種好事,王立軒直接答應了,對方也真的如約給了報酬,後來對方又聯繫說,兩周之後要去一趟外地

在伊拉克無家可歸,在敘利亞被打穿肚子,他來到了中國 - 天天要聞

當時王立軒的中文水平還一般,他沒多想,以為還是去做模特,兩周後就跟著去了內蒙古臨河

下了火車之後,有一輛車專門來接王立軒,結果車子越開越遠,一路開到巴彥淖爾市的一處荒漠里,手機都沒了信號。

王立軒心裡暗叫不妙,覺得自己是要被綁架了,恐怕是要被噶腰子……最後,車子停到了一處拍攝現場。

在伊拉克無家可歸,在敘利亞被打穿肚子,他來到了中國 - 天天要聞

王立軒長舒一口氣,原來不是做模特,是要拍戲啊!於是他轉愁為喜,拍了人生中的第一部戲。

雖然演的只是一個龍套角色,但他本人很喜歡電影,所以也很享受拍戲的過程,導演覺得王立軒演技還不錯,於是推薦給了其他導演。

後來,王立軒經常參加寧夏的媒體活動,去給商家做商業模特,也會去一些劇組當龍套演員,他對電影的熱愛,以至於他不在乎扮演角色的大小,也可以不要錢免費拍。

在伊拉克無家可歸,在敘利亞被打穿肚子,他來到了中國 - 天天要聞

電影《捍戰2》劇照中的王立軒(右)

雖然沒有受過專業的表演教育,但在他心裡也有自己的電影夢,在2022年的電影《萬里歸途》中,王立軒飾演了卡馬爾這個角色,有很多戰爭橋段,讓王立軒感到恍如隔世。

他並不算是很出名的演員,但王立軒自己樂在其中,並不在乎這些,他也在中國積極樂觀地生活著。

在伊拉克無家可歸,在敘利亞被打穿肚子,他來到了中國 - 天天要聞

電影《萬里歸途》劇照中的王立軒(中)

平安即是喜樂

2017年,由於父母失業,工作簽證出現了問題,父母決定前往土耳其,但是大妹妹正在上海外國語大學讀書,自己也在中國有了發展,於是王立軒留在了中國。

王立軒也感慨萬千,從小到大父母領著他和妹妹流離失所,操了很多心,受了很多苦,不如就讓父母帶著小妹在土耳其安心生活,自己來努力掙錢養活他們。

在當年年初偶然與演藝事業結緣時,王立軒便從語言學校離職,創業開公司,做廣告、拍電影,後來接觸了互聯網,就開始做自媒體。

在伊拉克無家可歸,在敘利亞被打穿肚子,他來到了中國 - 天天要聞

王立軒父母在土耳其

不過後來,王立軒的電影公司遭遇挫折,為了給弟兄們發工資,他還欠了朋友5萬元,養家的重擔扛在肩頭,他不能全憑自己的愛好來了,於是便考慮轉行。

2020年,王立軒與兩個朋友合夥賣一個內蒙古牛肉乾品牌,他負責在線上直播帶貨,從一開始無人問津,到後來越做越好,第一年就做了2000多萬流水

然而銷量越來越多,為了保銷量,合伙人提出用豬肉乾濫竽充數,王立軒無法接受,這是明擺著的誠信問題於是果斷終止了合作。

在伊拉克無家可歸,在敘利亞被打穿肚子,他來到了中國 - 天天要聞

2022年,是他在中國發展最好的一年,除了受到了《萬里歸途》劇組的邀約,還與另一位友人合夥創業,做了一家新的牛肉乾品牌,名叫「龍幫」。

與此同時,王立軒也在經營著個人的自媒體賬號,用來記錄並分享中國各地的美食小吃,目前也在一直堅持拍高質量的視頻,賣貨真價實的好牛肉乾。

一路走來,從艾哈邁德到王立軒,他追逐的不僅僅是個人前景的發展,也是在追尋一種平安、幸福的生活,而在中國,他找到了他想要的生活。

在伊拉克無家可歸,在敘利亞被打穿肚子,他來到了中國 - 天天要聞

結語

我們所習以為常的和平生活,是多少動蕩地區的人民可望而不可即的。

有和平的國度,人民才有安全感,有了安全感,才有高談個人發展與價值實現的資本,希望老王在中國越來越好,家人幸福美滿!

國際分類資訊推薦

市安防委蒞伊…… - 天天要聞

市安防委蒞伊……

伊川縣融媒體中心●伊川新聞●為進一步壓緊壓實安全生產責任,防範化解重大安全風險,確保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近日,洛陽市安防委第五督導組組長、市住建局副局長許向陽帶隊,到伊川縣督導檢查安全生產工作。
美國農業部超1.5萬名員工接受特朗普政府自願離職計劃 - 天天要聞

美國農業部超1.5萬名員工接受特朗普政府自願離職計劃

當地時間5月4日,央視記者獲悉,一份美國農業部與國會工作人員簡報會的記錄顯示,超過1.5萬名美國農業部員工接受了特朗普政府的一份自願離職激勵計劃,這一數字約佔美國農業部總勞動力的15%。此前,為縮減聯邦勞動力規模,特朗普政府已向選擇離職的聯
青春五四 挺膺擔當丨我與團旗、團徽合影,定格熾熱的青春 - 天天要聞

青春五四 挺膺擔當丨我與團旗、團徽合影,定格熾熱的青春

【來源:勐臘發布】在青春的征程中團旗飄揚,團徽閃耀它們是我們共青團員身份的象徵更是青春奮鬥路上的指引5月4日勐臘縣特別推出「我與團旗、團徽合個影」合集一同走進這一場充滿青春氣息與熱血的青春盛宴感受每一位團員對共青團的熱愛與敬意勐捧中學團總支
武契奇是條漢子,就算在美國鬧出一場病,也要把訪俄堅持到底 - 天天要聞

武契奇是條漢子,就算在美國鬧出一場病,也要把訪俄堅持到底

據環球網消息,塞爾維亞總統武契奇在前往美國途中突發胸痛,隨即不得不提前返程,並在貝爾格萊德軍事醫學院接受治療。目前經過治療,他已經出院,雖然塞方證實他因為身體健康而放棄了接下來數日的公開活動,但是5月9日的訪俄計劃,仍保留在日程之中。
普京:俄中關係對維護世界穩定具有戰略意義 - 天天要聞

普京:俄中關係對維護世界穩定具有戰略意義

俄羅斯總統普京在「俄羅斯-1」電視頻道4日播出的一部紀錄片中表示,自25年前他初次擔任總統時就注意到世界經濟發展重心正向亞太地區轉移。俄羅斯積極發展同中國的關係,為世界穩定打造堅實基礎。普京接受「俄羅斯-1」電視頻道的採訪 圖源:俄媒普京強調,在當今條件下,俄中關係具有深刻的戰略意義。「全球性動蕩未見緩和,...
港媒:非洲貿易商把目光轉向人民幣,減少美元依賴 - 天天要聞

港媒:非洲貿易商把目光轉向人民幣,減少美元依賴

【文/觀察者網 齊倩】「從肯亞內羅畢的伊斯特利市場,到奈及利亞拉各斯的阿拉巴區,一場橫跨非洲商業中心的金融轉型正在悄然展開。」5月4日,香港《南華早報》刊發題為《為什麼非洲貿易商把目光從美元轉向人民幣》的文章指出,隨著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升溫,非洲貿易商越來越多地避開美元,轉而使用人民幣,構建起「非正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