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奇史館長
編輯|奇史館長
前言
在近現代,中東地區的各個國家一直飽受戰火,流離失所的難民遍布世界,在中國亦有僑居於此的中東人民。
29歲的伊拉克人王立軒就是其中的一份子,他原名艾哈邁德·穆罕默德·賈巴爾,來到中國後,才給自己取了一個地道的中文名。
他出身於精英家庭,卻仍無法逃避戰亂之苦,在祖國無家可歸,流落到敘利亞後子彈穿腹,險些喪命,最後來到了中國。
王立軒是怎麼來到中國的?他在中國的生活究竟如何?
顛沛流離的中東生活
1994年,王立軒生於伊拉克的精英家庭,他的祖父是一個很厲害的生意人,有一棟特別大的花園別墅,大概有800多平米。
由於祖父事業有成,王立軒有四個祖母,兩個伊拉克人,一個敘利亞人,還有一個埃及人,這在當時伊拉克是合法的,只要丈夫能平等對待每一位妻子。
所以,每逢周末,祖父的大別墅就會特別熱鬧,家族所有人都會在別墅里齊聚一堂,在飯桌前言笑晏晏,還會聚在一起過古爾邦節(伊斯蘭教三大宗教節日之一)。
王立軒一家手捧祖父照片
90年代,因為石油資源豐富,富饒的伊拉克在當時阿拉伯國家當中地位很高,周邊國家都很尊敬伊拉克人,他們不僅醫療教育全民免費,還會每個月給公民發工資。
王立軒的父親是一位石油工程師,他有兩個妹妹,無論是他的小家庭,還是以祖父為大家長的大家庭,大家的生活都很幸福。
直到2003年,一切都變了,現代戰爭的炮火聲打破了伊拉克的平靜,戰火四起,為了躲避戰亂,父母帶著9歲的王立軒和兩個女兒前往敘利亞。
敘利亞是伊拉克的鄰國,這裡的人民對他們很友好,因為要租房子住,敘利亞房東很同情他們的遭遇,把自己的房子空出來給他們住,還減免了前3個月的房租。
由於背井離鄉,一開始的兩年多,一家人的生活舉步維艱,後來父親慢慢做回石油工程師的老本行,王立軒和妹妹們也得以在敘利亞接受教育,一直讀到了大學。
然而戰爭總是窮追不捨,2011年,敘利亞反政府勢力與政府發生衝突,戰爭異常慘烈,王立軒一家很無奈,但日子還是要過下去。
一家人只得在戰爭的夾縫中生存,2012年,某日母親聽到外面的槍聲很遠,委託王立軒出門買點餅子回來吃。
在排隊買餅的時候,突然來了個士兵在隊伍旁邊打了一發火箭筒,直接打中了對面的坦克,隨後雙方發生激烈的交火,王立軒和其他百姓就近躲了起來。
半個小時之後,似乎漸漸沒有了槍聲,王立軒誤以為已經停火便出來了,誰知道剛一出來,一發子彈直接打中了王立軒的腰腹部,從後往前打了個對穿。
據王立軒回憶,當時他沒感覺到疼,只是頭越來越暈,雙腿無力,隨後直接當場暈厥,萬幸的是沒有傷及要害,被及時送醫救治。
因為戰亂,醫院人滿為患,按理說應該在醫院好好治療,怎知卻被醫生趕緊勸出院,因為當時醫院裡的人很容易被政府軍和反對派當成對方的人,從而遭遇不測。
於是,王立軒只好躲回家慢慢養傷,一家人也痛下決心,一定要找一個和平安定的國家生活。
王立軒一家五口
初入中國
王立軒一家最終選擇了中國,不過想要在華長期居住,需要一份穩定的工作,這樣才能申請工作簽證在華長居。
好在王立軒的一位姨父此前已經和中國結緣,他的女兒,也就是王立軒的表妹嫁到了中國,隨後姨父一家也都搬來了。
2014年,王立軒一家從黎巴嫩到埃及轉機,終於輾轉來到了中國寧夏,在姨父的幫助下,他為一家人安排了工作,讓他們更好地融入中國的生活。
王立軒在敘利亞讀大學時,還差2年就可以畢業了,他很希望能完成學業,但是初來乍到,家裡供不起三個孩子上學。
因此,王立軒把受教育的機會讓給了妹妹,自己站出來掙錢養家,於是他在寧夏的一家國際語言學校擔任阿拉伯語教師,還兼任了留學生班的班主任。
王立軒一開始還不會說中文,也幾乎聽不懂,這讓他多少有些缺乏安全感,後面他開始與一位班上的中國女孩交往,才漸漸放下了戒心。
但讓人哭笑不得的是,這個女孩是個「渣女」,而她也促成了讓王立軒開始努力學中文。
王立軒和那個女孩交往了6個月,期間一直在用阿拉伯語交流,直到6個月後,女孩的一位老鄉告訴他,那女孩其實一年前就結婚了。
後來,這段被蒙在鼓裡的情感也便不了了之,王立軒大受打擊,難過了整整三個月,他也深刻意識到學習當地語言對自身交際至關重要。
一個老外想把中文學好,並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不過當他看到自己的表弟在寧夏大學混得風生水起,中文說得很溜,自己也備受鼓舞。
他把自己關在房間里三個月,專心致志學中文,用的是《HSK標準教程》(HSK:漢語水平考試),就從最基礎的交流語言開始學。
基礎打好之後,就在生活中與他人交流一點一滴地學起,如今的王立軒,已經能說一口流利的漢語了。
搞懂漢語以後,王立軒不再膽怯與中國人交流,而這也為自己開啟了一段意外的演藝生涯。
意外的演藝生涯
2017年年初某日,王立軒仔細打扮了自己一番,看著像是外國來的商業精英或者是大明星,雖然他本人並沒有那個意思,但還是成功地被一位美女搭訕。
對方上來直接就要王立軒的聯繫方式,這讓他有點不自在,問了一下原因,說是要請他當模特,上台走兩步,就給500元報酬。
有這種好事,王立軒直接答應了,對方也真的如約給了報酬,後來對方又聯繫說,兩周之後要去一趟外地。
當時王立軒的中文水平還一般,他沒多想,以為還是去做模特,兩周後就跟著去了內蒙古臨河。
下了火車之後,有一輛車專門來接王立軒,結果車子越開越遠,一路開到巴彥淖爾市的一處荒漠里,手機都沒了信號。
王立軒心裡暗叫不妙,覺得自己是要被綁架了,恐怕是要被噶腰子……最後,車子停到了一處拍攝現場。
王立軒長舒一口氣,原來不是做模特,是要拍戲啊!於是他轉愁為喜,拍了人生中的第一部戲。
雖然演的只是一個龍套角色,但他本人很喜歡電影,所以也很享受拍戲的過程,導演覺得王立軒演技還不錯,於是推薦給了其他導演。
後來,王立軒經常參加寧夏的媒體活動,去給商家做商業模特,也會去一些劇組當龍套演員,他對電影的熱愛,以至於他不在乎扮演角色的大小,也可以不要錢免費拍。
電影《捍戰2》劇照中的王立軒(右)
雖然沒有受過專業的表演教育,但在他心裡也有自己的電影夢,在2022年的電影《萬里歸途》中,王立軒飾演了卡馬爾這個角色,有很多戰爭橋段,讓王立軒感到恍如隔世。
他並不算是很出名的演員,但王立軒自己樂在其中,並不在乎這些,他也在中國積極樂觀地生活著。
電影《萬里歸途》劇照中的王立軒(中)
平安即是喜樂
2017年,由於父母失業,工作簽證出現了問題,父母決定前往土耳其,但是大妹妹正在上海外國語大學讀書,自己也在中國有了發展,於是王立軒留在了中國。
王立軒也感慨萬千,從小到大父母領著他和妹妹流離失所,操了很多心,受了很多苦,不如就讓父母帶著小妹在土耳其安心生活,自己來努力掙錢養活他們。
在當年年初偶然與演藝事業結緣時,王立軒便從語言學校離職,創業開公司,做廣告、拍電影,後來接觸了互聯網,就開始做自媒體。
王立軒父母在土耳其
不過後來,王立軒的電影公司遭遇挫折,為了給弟兄們發工資,他還欠了朋友5萬元,養家的重擔扛在肩頭,他不能全憑自己的愛好來了,於是便考慮轉行。
2020年,王立軒與兩個朋友合夥賣一個內蒙古牛肉乾品牌,他負責在線上直播帶貨,從一開始無人問津,到後來越做越好,第一年就做了2000多萬流水。
然而銷量越來越多,為了保銷量,合伙人提出用豬肉乾濫竽充數,王立軒無法接受,這是明擺著的誠信問題,於是果斷終止了合作。
2022年,是他在中國發展最好的一年,除了受到了《萬里歸途》劇組的邀約,還與另一位友人合夥創業,做了一家新的牛肉乾品牌,名叫「龍幫」。
與此同時,王立軒也在經營著個人的自媒體賬號,用來記錄並分享中國各地的美食小吃,目前也在一直堅持拍高質量的視頻,賣貨真價實的好牛肉乾。
一路走來,從艾哈邁德到王立軒,他追逐的不僅僅是個人前景的發展,也是在追尋一種平安、幸福的生活,而在中國,他找到了他想要的生活。
結語
我們所習以為常的和平生活,是多少動蕩地區的人民可望而不可即的。
有和平的國度,人民才有安全感,有了安全感,才有高談個人發展與價值實現的資本,希望老王在中國越來越好,家人幸福美滿!